APP下载

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010-08-15张清明

外语与翻译 2010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词汇隐喻词汇

张清明

(湖南师范大学大学英语部,湖南长沙 410081)

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张清明

(湖南师范大学大学英语部,湖南长沙 410081)

作为连接语言和认知的纽带,隐喻在词汇的形成和演变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分析隐喻理论及其用于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入手,探讨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隐喻意识,提高交际能力。

英语;词汇教学;隐喻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大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就像著名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DavidW ilkins)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语法,很少的信息能够传递;如果没有词汇,什么信息都传递不了。由此可见,一个人把握词汇的多寡和牢固与否,直接影响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他思想表达的丰富与准确程度。因此,科学的词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先简要阐释隐喻理论及其用于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再详述认知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说明隐喻对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隐喻理论

隐喻源于法语 (metaphor)和拉丁语 (metaphora),意义是转义 (transference),是一种隐含的、没有说出喻体的比喻。Richards指出:隐喻是人类无处不在的原理,人类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就有一个隐喻[1]。Derrida也将其视为整个语言系统的象征,把隐喻看作一种普遍的认知活动和表达活动,哪里有文字哪里就有隐喻[2]。所以隐喻无处不在。2000多年前,传统的语言学家把隐喻仅仅当作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其他学科的发展,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已从传统的隐喻理论转变为现代的从人类的认知高度出发的隐喻认知理论。Lakoff和 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出版标志着隐喻研究突破了传统研究的界限,进入了认知研究的领域。他们提出了“隐喻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外一种事物的方式,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 (conceptual domain)或认知域 (cognitive domain)向另一个概念域或认知域的结构映射 (mapping)”,“隐喻构建我们的感知,我们的思维以及我们的行为方式”[3],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参照他们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譬如:Time ismoney.“ti me”本是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但在这句话里它被视为人们熟悉的概念“money”,其目的在于强调时间如同金钱一样重要。认知语言学专家学者通过观察大量的语料后发现日常语言中 70%以上的词语表达源自概念隐喻所体现的隐喻思维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隐喻思维直接影响着词汇的理解和使用及其相互作用。

二、隐喻理论在词汇学习中的重要性

然而传统的词汇教学法长期受传统思想,尤其是受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词语 (能指或语音形象)与意义 (所指或概念)之间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性的,忽视对词语认知理据的观察与讲解。当前很多学生花整天时间死啃单词书,但当用口语交流或写作时却觉得词穷。究其原因就在于传统的词汇教学讲授英语单词时大多停留在表面意义,很少提及其内涵意义和隐喻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习者深度学习词汇,从而导致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核心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义,没有掌握多义词的强大的表达力。由于各民族认知方式及历史文化的差异,各语言的概念系统也不尽相同,因此,帮助学生明确认识话语中的隐喻现象是实现外语教学中概念流利的一种重要方法,而词汇教学正是实现外语教学中概念流利的一个重要途径[4]。Sweeter指出隐喻也是“一种常被忽视的联系一词多义的重要资源”[5]。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在认识多义现象及其词语的语义扩展方式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多义词的词义扩展不是任意的,毫无规律的,而是有理据、有规律可循的。弄清一词多义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本国语者的认知思维方式,认识多义词各个义项间的联系模式无疑会帮助外语学习者理解和记忆基本词汇的各种喻义,加深对短语和文化词汇的理解,提高学习者掌握新词的能力并在实践中记忆和灵活使用词汇。

三、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隐喻存在于人的认知的各个领域,人们总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在靠它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与思维本身之间的隐喻联系,而且还要让学生把隐喻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学生对英语中隐喻思维的理解并进一步巩固和灵活使用词汇。

(一)运用隐喻思维,注重基本词汇的喻义

基本词汇多是词形简单、音节较少的不可分析的本族语词,与人们关系最直接、接触最经常,最早获得语言符号,构词能力最强,他们的数量最有限,且大体上已固定,但在其基础上组合的非基本等级词可以说是无限的[6]。大部分具有隐喻意义的词大都是基本词汇。对这些词汇掌握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特别是阅读理解能力,而最终又会影响到词汇量的扩大。熟练掌握英语基本词汇是构建语言基础的必要阶段。教师在讲解这些词义时,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语义引申的机制,帮助学生理清基本词汇各义项之间的隐喻性关系。事实上,根据隐喻认知理论,人们无须记忆所有的含义,而是从其基本含义中根据认知模式进行推导。以英语单词“fine”一词为例,它的原始意义为“极好的”,其喻义变化如下:1.健康的,舒适的 2.优秀的,杰出的 3.精制的,精巧的 4.明朗的。根据认知模式进行推导如下所示:“1.健康的,舒适的”←身体好的;“2.优秀的,杰出的”←某人在某方面的能力极好的;“3.精制的,精巧的”←物品极好的;“4.明朗的”←天气好的。教师可以借助图示将 fine的本义与其喻义相联系,循着语言的隐喻思维规律,逐步推理,联想,最终得到 fine的多个义项。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条线索明晰的路线图,对于学生词汇量的扩大、语言的正确理解和使用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隐喻思维,加深对短语的理解

在实际使用中的词汇不仅仅指“单词”,也包括“短语”。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短语等同于公式定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们则“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由于缺乏教师必要的引导,描述,绝大多数学生没能认识到隐喻在思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隐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映合规律认识不足,从而将许多规律性,系统性很强的语言表达方式归于需要死记硬背的一类。因此教师完全可以从隐喻认知角度出发,向学生展示语言表达的心理基础,强化记忆。以“by a head”(以些微之差)短语为例,即使有词典,学生也不太容易直接理解其意义,只有运用概念隐喻思维才能更好地掌握其搭配。这个短语的意义是通过隐喻而产生的。人们用“head”这个具体的物来指抽象的距离。这种形象的比喻让人能具体地体会到两物之间的具体距离相差很小。又如人们把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心”视为一种容器,使其有边界、可量化、能进可出等,就形成“心是容器”的概念隐喻。人们会用“big-hearted”(宽宏大量的)比喻其心境象容器一般有大小、质量之分;用“bring sb.’s heart into hismouth”(使某人吓得要命),“break sb. ’s heart”(使某人心碎 ),“lose heart”(灰心 )比喻其心境象容器易于挪动,会被损坏、丢失等等。通过教师惟妙惟肖地讲解,学生会很容易接受短语的来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法记忆,在愉快中记忆短语。隐喻方法有助于学生对词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合搭配进行准确合理地认知、提炼和引申,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和词汇水平。

(三)运用隐喻思维,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汉语言之间在文化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掌握好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对学生的阅读,写作等都有很大的帮助。由于不同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并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这就决定了各民族之间在思维意识和文化方面存在差异性,从而有不同的民族语言隐喻表达形式。这就需要通过隐喻认知来搭起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去发现英汉民族文化的差异,从而培养跨文化意识。以“dragon”(龙)这个词为例,龙在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是民族图腾象征,其喻义为褒义,如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古代皇帝为“真龙天子”,更有“望子成龙”、“龙凤呈祥”“乘龙快婿”之类的成语,但在英语中“dragon”则是贬义的,西方人把“dragon”看作是一种凶残的怪物,常用来比喻邪恶势力或恶人。如果说“Hermother is a real dragon to her.”其意思是说“她母亲待她像个恶魔”[7]。可见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使得人们对于龙的褒贬是不一致的。又如:“pig”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猪被看成愚蠢、肮脏的动物,如:笨猪;但在英美文化中猪则被认为是很聪明可爱的宠物。故下面的句子“I think he is pig-headed.”的意思是:“我想他是固执的。”是说他顽固、倔强的意思[8]。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会导致交流中的偏差,甚至误解,因此只有深刻地了解一个国家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较为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该国的语言隐喻。因此,教师在讲解词语的隐喻意义时不可忽视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应向学生讲明其文化背景,进一步地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词汇。

(四)运用隐喻思维,提高掌握新词的能力

英语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词产生,其产生与隐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现象在网络语言中尤为突出。许多旧词在网络英语中被赋予了新义,这些新词生动形象,减轻了人类的记忆和认知负担。譬如,老鼠“mouse”在网络英语中不再是人见人恨的动物,摇身一变为上网必需品鼠标,只因其外型酷似老鼠。众所周知,“library”的日常含义是“图书馆”,而科学家将“library”应用到计算机领域喻指“相关文件或程序的集合”,一般译作“库”。“port”的日常含义是“港口”,而在计算机领域指通信线路进入计算机系统的“端口”。“interpreter”的日常原意是“口译者”,而在计算机范围的意义是“解释程序”,即该程序能够读出源语句并译成机器语言,并能执行这些机器指令。这些词语的本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增加新义后其音形不变,没有增加记忆负担,但让人认识了新事物新概念。因此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变化的发展过程,解释词汇之间的互相联系。同时,学生在掌握和记忆新单词时,借助于隐喻的思维模式,找出新词和旧词之间,抽象词和具体词之间的联系,这样记忆的单词可以保存时间长久不易遗忘。

(五)运用隐喻思维,巩固和运用词汇

以上四点主要向学生讲解人们思维的隐喻性以及语言对这种思维的反映,目的是让学生将语言学习深入到思维认知的深度,了解英语词汇与思维本身之间的隐喻联系,从而能在平时的词汇学习中从认知的角度记忆词汇,而不是靠机械记忆。而如何加深学生对英语中概念隐喻思维的理解,并利用隐喻思维巩固和运用所学词汇才是学生学习词汇的归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要求学生收集概念隐喻及隐喻表达式,并对它们进行归纳、整理、分析,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隐喻认知理论。第二,教师在课内外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把隐喻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隐喻知识,运用隐喻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造句、情景对话和作文练习等有目的地强化加深对已学词汇的理解和记忆。第三,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词汇,使学生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学习者能坚持阅读英文材料,必然会在阅读中巩固所学的词汇,并观察学习到单词在句子中的一些用法,同时还会认识许多新词汇。总之,在学习单词之后的一定时间内,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通过听、说、读、写、译多种形式对一些词汇进行反复练习使用,加深对所学词汇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实际语言交际中更加得心应手。

四、结语

作为一种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隐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利用。隐喻理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让我们能从新的角度来研究教学。隐喻与词汇的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有利于加深学习者对词汇的记忆和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隐喻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词汇与词义的关系,从而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能力。

[1]Richards IA.The Principle of Rhetoric[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6.

[2]Derrida.Margins of Philosopl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2.

[3]Lakoff G,JohnsonM.Metaphors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0.

[4]董宏乐,徐健,梁育全.外语教学中的概念流利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2).

[5]Sweeter E. 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M]. Camridge:CUP,1990.

[6]李世琴,李气纠.认知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J].怀化学院学报,2009,(3).

[7]邓芳.英汉比喻中所负载的文化信息[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8]李均兴.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2).

2010-11-08

张清明 (1962-),男,湖南长沙人,硕士,副教授。

猜你喜欢

英语词汇隐喻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之我见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扩大英语词汇量的实践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