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2010-08-15王远沈洋
王 远 沈 洋
(1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锦州市财经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能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平台外,实训基地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形成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校内、校外两个实训空间环境,在校内建立同专业对应的模拟仿真实验室或真实岗位实训平台,在校外建立校企联合的顶岗实习基地。各高职类学校普遍都建设有自己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根据学校规模的不同,实习基地的数量不等;校外实习基地的规模也是大小不同。
(一)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是进行实训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是走产学结合道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基本保障;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校内实训基地有别于实验室、实习车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人才培养空间,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实验室建设;二是模拟仿真系统建设;三是实训工厂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具有真实的职业环境;具有紧跟专业发展的综合性生产训练项目;尽可能相关专业通用。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既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又是对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主要是对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培训。主要包括三种模式:
1.企业提供,学校使用。
现在科技在不断发展,新的东西不断出现,如新的实训设备等,并且由于实训设备的投资额比较大,因此有些设备和车间,学校只能依托企业,充分体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
2.校企联办,共同使用。
校企联合或校校联合投资建设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双方共同使用、共同管理,是高职院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一种主要方式。在企业提供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学生来发现优秀人才,进而招聘使用,免除了先培训后上岗的麻烦,减轻了企业在培训方面的负担。
3.政府投资,公共使用。
主要是由政府投资建设,供多家学校共同使用的公共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相对稳定、产学结合、合作办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工作适应期。
现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并能培养现代化生产和科技发展倡导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校外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实践氛围。总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二)提高整体办学实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学校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计划与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如通过选派教师到基地企业挂职锻炼和聘任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的互动方式,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调整专业设置,调整教学计划,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编写校本教材等工作。
(三)提高学校影响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贴近人才市场需求,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学校将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就能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系统功能和作用,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校外实训基地还能为学校老师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创造有利条件。老师把先进的生产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等科研成果,通过实训基地在地方推广和应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实训基地建设还应加强的几项工作
(一)提升基地服务能力,保证稳定持续运行。
现在,大多数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谋求发展,为学生寻找就业门路而主动找企业寻求合作而建立的,企业与学校主动合作的还很少。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校外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学校办学和企业经营的双赢,保证基地稳定持续运行。同时,实训基地还要融教学、实训、培训、研究、生产、服务为一体,利用自身的理论和技术优势,主动为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员工培训和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最大限度地利用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实训场地,实现社会资源的社会化,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面向社会开放,提供多方位服务。
(二)加强实训指导教师培养,提高实训指导水平。
高水平、“双师型”的实训教师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实训指导水平,快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直接保证。学校要遵循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高学历与高技能并重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基地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使专业教师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参与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实践,了解新工艺,学习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掌握过硬的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训指导水平。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和社会,特别是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所在单位选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实训教师。
(三)注重课程教材建设,强化基地实训效果。
在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和“双师型”实训教师软件培养的基础上,实训教师要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起,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参照职业岗位要求,针对实训内容的特点和目标,编写具有很强岗位针对性、实用性且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训教材;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开发校内、外实训课程,使学生在专业技术实训方面有所依据,提高实训效果,促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和工作技能协调发展。
[1]王艳丽.高职高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的探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2]胡重庆.对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