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0-08-15崔伟
崔伟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崔伟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挑战,又有机遇。只有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才能开拓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大众化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途径。
高等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深刻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全面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迈出了大众化的步伐,认真分析和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态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
(一)经济全球化对高校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它指在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之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愈益加强。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之下,政治、文化、科技、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经济全球化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而且使思政教育对象的成长及培养面临着一种全新的国际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
(二)教育体制改革给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带来的变化。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带来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学生分摊教育成本、学生自主择业和后勤社会化改革,使高校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飞跃,但也带来了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收费上学实行以后,贫困学生拖欠学费增多,这类学生的心理压力一般过大,自卑感强,如何管理这部分人,怎样帮助这部分人摆脱困境已成为高校头痛和棘手的问题。另外,现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一般自我中心意识强,团结协作能力较弱,学校紧张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使他们的心理不堪承受,在挫折面前应变能力较低,容易出现心理障碍,甚至走向极端。
(三)学生的数量和生源素质呈现多样化。
随着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以往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入学的青年如今求学有门,更多的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入大学深造,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从生源素质来说,当代大学生的主体大多数是“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具有比较强的个体意识,自我选择意识、批判精神极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接受和树立上多变性、不稳定性增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他们已不是被动、简单的接受者。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已经不太适应当代大学生。
(四)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多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将长期并存交融,特别是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很大的改变。现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思维活跃,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喜欢用灵活多样的眼光和心理审视新观点、新事物。特别是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大、学生上学收费、就业形式的变化,使得不同条件的学生,因不同的经济状况、学习生活环境和就业机会及不同的未来发展,在经济、学习、就业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的危机感。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
当今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当今社会是一个转型中的社会。时代变革,社会转型,必然使人们的思想道德、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提出新的思想道德问题,这就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创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形成教育者的共识。面对新世纪人才的挑战,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要把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新时期价值观念的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随着我国就业压力的加大,只有强化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才不会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
(二)培养团队精神。
在知识经济时代,攻破某项尖端科技,需要团队精神。高校中重大的科研项目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能胜任的,它需要多学科的英才汇集,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攻克难关。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加之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部分大学生缺乏一种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必须走出“封闭”的自我,自觉地把个人的奋斗、发展与献身祖国、服务人民融为一体。
(三)创业教育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创业教育是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国际教育新理念。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高校扩招后,双向选择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趋势。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急剧增加,就业压力逐年加大,特别是去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和蔓延,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消解,自主创业将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必然选择。因此,创业教育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生态道德教育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可以说是高校研究的新内容,它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强调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人与自然的平等观,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有限性,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大学生很快就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树立人与自然的道德义务感。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一)改进教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教学主要是“两课”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因此“两课”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方面高校领导要切实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地位,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鼓励教师进修深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环节。
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的教育,同时也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建设,依托高校所处的环境优势,通过在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圣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增强可操作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及其他学科教育的协调发展,学生外部教育与自身教育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互联网已成为当代最新的传播信息的工具,它具有及时、覆盖面广的特点,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深受大学生的欢迎。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随时了解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大事,这种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延伸,又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为此,高校应配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并提供相应的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
(四)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教书育人是高校至高的价值追求。所有教职工,无论处在何种岗位都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应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体系。一方面树立全员育人观,引导全体教职工把育人作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价值目标,既发挥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作用,又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另一方面树立全方位育人观,既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渗透到学校常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又让思想政治教育面向社会,使学生更多地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形成全面育人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多样性、多方面的精神、心理需求。只有坚持不懈,勇于创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才能开拓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共中央文件.中发,2004,16.
[2]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N].人民日报,2003,(1).
[3]袁贵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