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研究
——以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为例

2010-08-15余少伟刘少锴

文教资料 2010年8期
关键词:欠发达就业指导毕业生

余少伟 刘少锴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尾 516600)

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研究
——以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为例

余少伟 刘少锴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尾 516600)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又和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及就业质量息息相关。文章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部分学生进行大量问卷调查,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方法、学校自身发展、学生本人条件及社会原因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九个方面的对策,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与良性发展。

高职院校 毕业生就业指导 工作对策

一、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大学生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新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及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越来越多,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的现象日趋明显。如果不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则势必造成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当前情况下,高校要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和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正确就业、成功创业,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具体说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如下。

(一)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主要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素质。这两个方面虽不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可以直接影响和瞬间转变的,但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可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准确的社会需求信息和就业形势分析;可以向大学生介绍求职面试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提高展现自我的能力;还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总之,这些措施都可以实实在在地为大学生提供有关就业的各方面帮助,利于他们顺利实现就业。

(二)帮助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

择业是人生的关键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如果处理不好,人生的道路上将会出现许多波折。因此,职业的选择既是对未来发展成才道路的选择,又是对人生幸福的选择。职业选择如此重要,但对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总是困惑重重。因为一般说来,大学毕业生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职业目标不确定,容易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犹豫不定,走弯路,甚至找不准自己的发展道路。而大学生就业指导恰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这样的帮助,像就业指导中的职业生涯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了解自我、规划职业。

(三)有利于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现实的人才市场中,一方面是大批毕业生面临找工作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却是一些地区和单位缺乏大量人才;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知识分子,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又大量积压。因此,在市场经济下如何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已成为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就业指导通过对行业形势进行分析、对就业趋势进行预测,可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就业风向标。同时保持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信息,再把信息传递给毕业生,使得供需信息畅通,解决供需不相匹配的问题。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此,国家正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面对发展形势,就广东而言,现已有高职院校近70所。这无疑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但是,回眸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历程,也存在着许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状况令人堪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经过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这些地区的高职院校大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一)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1.基础较差。地方高职专科院校所招收学生是当年参加高考第三批B线的毕业生。大多数学生分数线在350—450分之间,相对于第一批和第二批学生的文化水平要低得多,同时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能力也相对较差。

2.不主动、怕吃苦。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和平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的表现可以看出有部分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不够主动、怕吃苦。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平时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主动去思考或请教他人。二是遇到比较难的问题就退缩,缺乏钻研精神。比如教师平时布置的作业,有的学生就不愿独立完成,经常抄袭他人作业。三是不愿早起来读书。四是对较差的工作环境产生对抗心理,追求舒适工作环境。据了解,有的学生从来没有做过一次饭或洗过一次衣服。

3.缺乏创新能力。在已收回1233份问卷中,自己认为创新能力好的有189名,占毕业生总数15.33%。这就说明了我们在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是不够的。这就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创新能力评价不高的原因所在。

4.专业业务知识水平不高。在已收回1233份问卷中,自己认为专业业务知识高的有630名,占毕业生总数51.09%。这就说明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业业务知识学得不够扎实、不够牢固。

(二)学校原因。

1.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学校现有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师范类专业相对饱和,且缺乏新开专业;非师范类专业设置,不能只盯住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应该拓宽市场需求面,面向珠三角地区和偏远山区的需要进行专业设置。而不能一厢情愿地“闭门造车”,否则毕业生就缺乏竞争力,“产品”滞销也是意料中的事。搞不清楚企业需要什么人才,也没有企业参与,教育产品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

2.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学校现有的培养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普通师范院校的层面上,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实习、进度方法都是按部就班,没有针对性,没有突出职业技术院校特色。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技能,重课堂、轻市场的传统教学观念仍占主导地位,缺乏高职院校“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渗透,致使毕业生基本功训练不足,实操技能不强,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市场联系太少,人才培养定位不准,“产品底气不足,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3.办学自主权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有如下七个自主权:一是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二是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三是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四是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研、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五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开展与境外高校之间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六是根据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研、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评聘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调整津贴及工资分配;七是对举办者提供的财产、国家财政性资助、受捐财产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在办学自主权上受制于很多因素,或财产的管理和使用上得不到保障,或管理体制上没法理顺,或机构设置上没办法按学校需要设立,或干部任免、人事调配上不能按规定办理,影响了这些院校的正常发展。

4.师资水平不高,数量不足。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师的工资收入相对偏低,待遇较差,而地方高职院校又多是从原有的中等师范或中专学校升格兴办的,原有的中等学校的教师自然成为师资的主体。这就在客观上造成地方高职院校师资水平相对偏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难以给高职院校配足人员编制,影响了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造成了师资质量不高,数量不足。

5.实训基地不足。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一种需要高投入的教育类型。因为一个人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训练。高职院校必须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实践训练条件,必须配有专业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由于办学经费缺乏,这些院校的实训基地普遍不足,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6.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师资整体水平不高,办学经费投入不足,不仅影响高校的发展进程和办学质量,而且影响其自主创新能力。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均较难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研究工作,缺乏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

(三)社会原因。

1.当地政府不重视,投入严重不足。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对落后,教育的发展就更为滞后。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多为“吃饭财政”,很多社会问题难以解决,单就教育而言,基础教育就已经给政府很大的负担和压力,还有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政府的主要精力和财力就以上问题都难以应付,根本无力承担高职教育的巨大投入,有的地方政府就只能解决高职院校教职工的人员工资,基建及设备等投入只能靠学校收取的学费来维持,严重制约了这些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

2.供大于求,就业岗位增幅有限。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毕业生的总量不断增加,而就业总需求则增长缓慢或与往年持平。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措施,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也实行“精简分流,精兵简政”政策,接纳毕业生的数量有限。这就使得专科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缩减,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3.社会认可度不高。由于这类学生考入学校分数并不高,因此有些用人单位对这类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存在着偏见,社会的影响力不大。

4.“用人高消费”。社会上,用人单位在使用人才方面有着存在“用人高消费”现象。实践证明:适合的人才才是最主要的。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用人高消费”使得专科毕业生无法与本科生、研究生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明明要专科生的企业单位或公司却改要本科生、研究生了。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

学院领导就应审时度势,准确定位,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的学生未来面临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应经常召开学院领导班子会议和学院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座谈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研究部署2009届毕业生职业指导和就业推荐的工作方案和思路设想,协调各处(室)的意见和运作,全院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共同营造“积极、务实、有序、负责”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推荐的工作氛围。以汕尾职院为例,在办学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先后选派多名教师积极参加省内外职业指导与就业推荐各种研讨会,选派12名教师参加全国职业指导师的理论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实操经验,开阔眼界,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学以致用。现已有8名教师考取 “全国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2名教师考取“全国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

学院应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一是制定出台《ⅹⅹ学院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管理规定》,确保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分工及工作职责、经费的划拨与使用“三落实”。实行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处(室)、系——专业班级信息员四级管理的职业指导工作体制,明确分工和职责,确保工作畅通、信息畅通;二是随着毕业生逐年增多,毕业生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制定出台《ⅹⅹ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三是加强校园就业网站建设,从而使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道路。

(二)找准定位,统筹好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之所以没能跟上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发展步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办学定位虽找准了,但在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上发生错位,偏离了方向,所以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首先要找准定位,统筹好自身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1.找准办学定位。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办学定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首要的,要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对其进行战略定位。

2.统筹好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办学定位确定之后,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就必须跟着确定。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要根据办学定位来确定近期、中期及长远的发展目标,然后根据发展目标来确定方向,使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协调统一。

(三)把握规律,统筹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要培养出人才不把握好和科学运用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是很难成功的。当然,还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的反馈机制。所以,统筹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培养出人才的重要环节。

1.以规模促效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实现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没有规模就不可能有效益,规模太小也不可能有高的效益,如果办学规模太小,办学成本增加,就可能失去生存的基础,办学质量也自然得不到保障。当然,盲目扩大规模也将会导致教学质量和学生质量的滑坡,从而导致效益的负效应。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由于地方财力不足,靠政府本身的财力来扩大规模是不现实的,只能借助社会资源,加上对自身资源的有效配置来扩大规模,以规模来促效益,又以效益来促使规模进一步扩大,实现规模与效益的良性循环。比如广东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就是采用这一途径实现有效发展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规模的扩大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要与办学需要和条件相吻合,既要考虑必要性,又要考虑可行性,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和学校现有资源的效益,又不会降低办学质量,这样才能实现良性的发展。

2.提高质量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有力保障。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的价值,效益是高职院校生存的基础。没有效益,学校难以生存;没有质量,效益也会失去基础。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来说,没有质量就没有好的就业,就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就不可能有生源,没有生源的学校就不可能办下去,办学效益也就无从谈起。质量提高了,就业率就高了,社会认可度也就高了,生源自然就充足了,其质量也就高了,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所以说,提高质量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保障。

3.调整结构是提高质量的重要渠道。提高质量除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之外,调整结构就是重要的渠道了。调整结构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重点放在应用性和基础性专业,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情况来合理调整专业,又使其符合高职院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及未来可能达到的条件,从而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二是对层次结构进行调整。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需求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中专层次的人才仍然是这些地区企业的重要需求对象,所以,可以让这一层次的办学规模适度扩大,同时力争办一些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三是对类型结构进行调整。短期培训、自学考试、合作办学等一系列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要统筹协调发展,使高职院校的办学类型和结构更加协调。

(四)就业指导课实现全程化指导,分段实施。

树立全程指导、全员参与的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新理念,将职业指导渗透在学生在校期间的三年学习生活当中,渗透到学生思想意识、日常行为的培养与形成中。根据不同专业类别、不同学年时段,确定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工作。我们的做法是:第一学年以理论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初步设计,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和适应的职业,教育学生了解社会,认清形势,做好职业定位。第二学年以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主,帮助学生分析自我能力、优势特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学生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和提高相关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强化技能训练,练就过硬本领,树立“竞争”意识,巩固职业定位。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方面为学生的“一专多能”打好基础,突出学生的实操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三学年,以讲解国家政策、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应聘技巧为主。通过“就业意向和择业行为问卷”,分析研究学生在就业意向、择业行为、求职心态诸方面的种种表现和症状,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和求职应聘技巧训练。

(五)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提高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以敬业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素质和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着力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

1.构建了“三级立体式”的职业规划辅导模式。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更科学地进行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该院已构建了“三级立体”的职业规划辅导模式,将校外专家、网络专家、校内专家构成三级,以这三级专家系统地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全方位、全程化、立体式的辅导。

校外专家:如该院在2007年中曾邀请了广东劳动学会副秘书长卓鸥教授,原华中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原番禹职业技术学院书记院长现任我院顾问张碧辉教授,台湾著名企业管理学家吴建宏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的蔡圣刚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黄英老师等资深专家进校讲座。

网络专家: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辅导,如该院要求学生定期浏览大学生就业在线网、飞途网和已购买卫星专网、就业指导侧评网来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校内专家:如该院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及各二级学院(系)负责就业的领导、辅导员、专业负责人、班主任共同组成的校内专家组,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详细、周密、及时的辅导。

2.通过职业规划比赛,普及职业规划理念,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活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开展组织宣传与教育工作,为了更好地提高大赛的活动质量,贵院还邀请了多名专家学者到学院举行讲座,通过专家们对当前市场和人才需求的分析,提高了选手对职业规划的认识,提高了作品的质量。就业指导中心积极引导、鼓励、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第四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整个赛程历时10个月,共有6000名学生报名参赛,完成作品5302份,成功向主办单位网上上传作品946份(在全省多所本专科参赛队伍中排第5位),在省总决赛中来自全省众多所院校的参赛选手进行了激烈的角逐,该院信息科技学院润廷同学总评成绩排名第三,获高职高专组“十佳职业规划之星”,应用外国语系李铀同学也获“优胜奖”;原招生就业办主任周琳荣获大赛宣传、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奖”,张万英、马尚玲、张远军老师获“优秀指导老师”奖;该院在比赛的各项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被授予“最佳组织奖”。

实践证明,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是该院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它对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自身职业能力,提高求职、就业的成功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打牢专业基础,提高就业能力,增强综合实力。

我院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参考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规格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突出特色,强调职业技能。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资格的培训考试,积极参加全国性的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的水平等级测试,提高学生的“含金量”和竞争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加大师范类学生的教育见习和毕业教育实习的次数和时间,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找差距、强技能、补不足。强化师范类学生的“三字一语”基本功训练(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严格标准,常抓不懈,力求每位师范类毕业生做到能讲一口流利规范、生动准确的普通话;能写一笔工整秀丽、规范成体的粉笔字;能写一手合式规范、文从字顺的各类文章。加强师范类学生中小学教材教法和电子教学课件制作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积累教学经验,增强师范生就业应聘的实力。举办优秀教师、优秀毕业生的教育专题报告会,培养师范生热爱教育事业的敬业意识。针对非师范类的电子工程、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文秘、旅游等专业的学生,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操技能的训练,建立校企结合、互惠互利的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电工证、程序员、内审员、市场营销员、秘书证、旅游证的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和认证,培养学生一技之长,英雄有用武之地。

(七)依托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我院初建时,条件不完善,学生活动经费很紧张,校园活动开展比较艰难。学院分为四个部后,各部政治辅导员为搞好活动,展开竞争,利用社会关系,走出校园,到企业寻求赞助。设部一年内,拉的赞助费用超过了各部活动经费的数倍,(当时经费为每个部四千元)。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企业也发现了商机,赞助活动更加普遍。特别设系后,各系学生会干部也纷纷加入到此行列中,赞助活动开展更加普遍,每年的企业赞助至少达十多万元。从学生社团到各种小型刊物报纸到各种文娱体育活动,现在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校内与企业合作的各种义卖、推销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弥补了学生活动经费的不足,而且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拉近了社会与学校的关系,扩大了学院的知名度,现在每个系都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合作伙伴。在学生会的《情况通讯》出版中,曾有一名娇弱内向的女同学,骑着自行车,顶着烈日,一天跑了十多家小企业,最后只拉来了600元的赞助,她非常惭愧地检讨自己是不是能力太差,没有完成预期的目标。这些学生的精神,已成为我们学生干部宝贵的财富。

(八)开展社会实践,借社会之手培养学生。

我院虽然经费紧张,但近几年还是连续组织了院系级集体“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到乡镇企业和农村田间地头,进行调查研究和科技宣传活动。每次活动后,学生都能拿出具有一定质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并在学报发表,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此外,团委、团总支积极组织其他学生以假期打工等方式,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每年学生回校,都能写出一批非常感人的社会实践报告。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仅赚到了钱,弥补了生活费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到企业打工,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学会了理解父母;体会到了就业的艰难,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意义;体会到了纪律、责任心、人际关系在立足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也有一些同学对自己家乡进行调查,体会到了新农村的变化。这里有这样几个感人的例子。一个在工厂做工的学生,每天顶着烈日去上班时,几次想打退堂鼓,但看到成千上百的打工仔从他身边走过时,想着他们常年累月都在过这种生活,深感惭愧,他顽强地坚持下来,不仅自己变得更加坚强,还深深体会到学生生活的幸福。一位学生在文印店工作,为一位副市长打印了一份紧急材料,由于业务熟练,很快完成,得到副市长的连声感谢和表扬,体会到了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骄傲。还有一位学生因在校时考了一个职业证书,而被一家企业委以重要职位,但在企业工作中,体验到自己马虎毛病差点为企业带来损失而深深明白: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重要意义。还有一位学生在饭店当服务员,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理解、宽容与尊重的重要性。

在我们学院的教育中,许多教师苦口婆心说的道理,学生都当耳旁风,但经理、顾客只要一句话,他们就牢记不忘,感激万千。这就是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特别是为人处事、纪律、诚信守时这些方面,在学院很难体味到它的重要意义。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对我们学院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都有很重要的启发。

(九)以服务地方为导向,立足本地区,面向基层。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厚德强技、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贯彻《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精神,勇于探索山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新路子,努力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立足河源充分就业。2004年至2007年,共有毕业生3410人,在河源就业率占70%,这为河源社会经济发展,为山区人民全面实现小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深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1.依托河源支柱产业,打造品牌专业促就业。该院以“围绕市场办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的理念,围绕河源市政府重点培育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轻纺服装、建材、生物制药、食品饮料、矿业等七大行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打造以旅游为龙头服务业的要求,所开设的30个专业都与河源的支柱产业发展需要紧密对接,与区域经济的特色密切相关联,体现出为河源经济服务的特点。如随着亚洲最大的模具生产企业龙记集团落户河源,河源市被确定为 “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和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基于此,他们相应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通讯、旅游管理等专业。经过他们精心培育,该院文秘和旅游管理等专业已被确定为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建设专业。由于品牌效应,这些专业的大部分学生还没毕业就被河源的企事业单位“盯上”了,呈现出求大于供的就业旺盛局面。

2.深度融入河源企业,实现实习——就业无缝对接。近年来,该院先后与河源1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与河源79家企业共建实习——就业基地,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课堂搬进企业,让学生边学边干,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为减少实习到就业的中间环节,他们采取实习就是试用期、实习结束即就业的办法,使毕业生实习与就业无缝对接,开通就业的快车道。

3.利用河源资源,拓展区域就业市场。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该院立足河源,面向基层,瞄准当地,辐射周边,充分利用河源及周边区域资源优势建基地、拓市场,努力拓宽就业渠道。一是积极参加河源大型经贸活动,促进毕业生就业;二是充分利用河源行业协会、学院校友会,帮扶毕业生就业;三是政校联动,推进毕业生就业。

[1]史国栋.质量与效益:新世纪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两主题[N].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2]王丽等.科学发展观领域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3]欧彦麟.高职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须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9,(4).

[4]蓝祥龙.广东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转移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J].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学刊,2009,(6).

[5]蓝祥龙.浅谈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J].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学刊,2009,(9).

[6]余少伟.刘少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态分析与对策——以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为例[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7]余少伟.刘少锴.林晓亮.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分析与对策——以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为例[J].成才之路,2010,(2).

[8]袁贵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松懈、不动摇,全力以赴做好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1).

本文系2008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研究——以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为例》(课题编号:2008CZ026)研究成果。

book=229,ebook=8

猜你喜欢

欠发达就业指导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