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方位词研究回顾*

2010-08-15谷素萍

外语与翻译 2010年3期
关键词:方位词参考点虚词

谷素萍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汉语方位词研究回顾*

谷素萍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分别对方位词的词性、表达功能、语义特点及文化涵义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了总结,指出过去人们比较注重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点的分析,但对方位词的语用研究则非常薄弱。因此,从语用方面来考察方位词将成为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现代汉语;方位词;研究

在现代汉语中,方位词是使用频率极高的一类词,这类词在表达空间方位、时间概念以及数量范畴等方面都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对方位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方位词研究成了现代汉语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关的研究成果出了不少,当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过去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以促进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总括以来,目前对方位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位词词性的的归属

方位词究竟归属何种词类,是实词还是虚词,历来众说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意见。

(一)把方位词归入名词

《现代汉语词典》对方位词的定义是:“名词的一种,是表示方向或位置的词,分为单纯的和合成的两类。”现今通行的语法书和教科书一般也都是把方位词当作一个特殊的小类或附类归入名词。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就把方位词看成是名词中特殊的一类。其它如张静的主编本,黄伯荣、廖序东的主编本,邢福义的主编本,吴启主的主编本,马真《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李裕德《现代汉语实用语法》等也都采取了类似的观点。“名词说”认为方位词在语法功能上与名词有相同的共性,能够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和宾语,如“前面开来一辆车”(主语)。“这间房朝南”(宾语)。能用在介词后面组成介词结构,并在句中充当一定的句子成分,如“我们应该向前看”。在词汇意义上,方位词也具有比较实在的意义,虽然不如一般名词那么明显。但“名词说”的支持者也不得不承认,方位词与名词在语法功能上也存在差异,方位词不受数量短语的修饰而名词可以,一些方位词可受副词的修饰而名词不能,方位词还经常附在别的词或词组后面,组成表示时间或处所的词或词组。

(二)把方位词看成是体词中与名词并列的一个小类

朱德熙《语法讲义》里首先把汉语的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然后又把实词分为体词和谓词两类。其中体词包括名词、指代词、数词、量词、方位词等。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等也都是这样处理方位词的。任湖琏《现代汉语方位词的性质》认为方位词是现代汉语里一批具有“定位标记”特殊性质的词语,即全体方位词共有的用途是构成方位词组,这种方位词组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处所词或时间词,而其中方位词的作用就在于使由原来不具有处所或时间意义的词语构成的方位短语具备处所和时间意义,获得处所词或时间词的语法功能。处所词和时间词是有[位置]标记的词,其它的词要具有[位置]标记,就必须在形式上另加。这种形式标记就是方位词。因此,对方位词的性质可用“定位标记”来概括。储泽祥的《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也将方位词视为一种语法标,称之为“方位标”,与“命名标”一起构成现代汉语中的方所标。方所标是作为方所标记的语言形式,是能使某种结构形式“X.标”性质体词化,范畴方所化的特定标志形式。由于方位词的特殊性质,它们在语法作用、语义功能上都有独特之处。所以在汉语词类系统中把方位词单独作为一类是有充分理由的。正如吕叔湘所说:“方位词跟名词的关系类似介词跟动词的关系,在句法功能上都已经有明显的分化。”方位词和名词一方面因同属体词而具有若干共性,但另一方面则由于已成为不同词类而在语法功能上产生对立,这种对立如前所述。然而这种归类法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方位词与处所词,特别是多数通行的语法书所认可的合成方位词一边、一面、一头系列与处所词区别开来。

(三)把方位词归入虚词或准虚词

金昌吉在《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及其语义分析》中认为词类是反映词的语法功能(即语法分布)的类,因此词只能根据语法功能分类。如果仅仅根据词汇意义来给方位词归类的话,无法反映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因而也就无法与其它词类划清界限。方位词是封闭的类,它的主要句法功能在于附着,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这一点上,方位词和虚词是一样的。张宜生所著的《现代汉语虚词》在第七章第三节方位词中,采取了与金昌吉近似的观点。不过,张宜生把方位词归入准虚词。所谓准虚词就是承认方位词的主要功能已经接近于虚词,但是在某些方面仍保留实用法,还没有彻底虚化。张宜生把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归纳为两点:(1)后置性;(2)粘着性。单纯方位词只能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充当句法成分,不足以影响对方位词的总体看法。合成方位词不能单用。以往认为是合成方位词的~边、~面、~头系列因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后置性和粘着性而被排除在方位词的范围之外。范晓在《词的功能分类》中也说:“方位词本是一种体词,但发展到现在,也开始虚化了。对于方位词可这样处理:单音节方位词一般不单独作句法成分(有例外),似可看作虚词;复合方位词似乎可看作兼属方位词(虚词)和处所词(有时是时间词)。附着在实词后的是方位词,属虚词;能单独做主语或宾语的可看作体词中的处所词或时间词。”“虚词说”或“准虚词说”严格按照方位词的功能和分布给方位词归类,较好地将方位词与其它词类区别开来(主要是名词和处所词),应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方位词表达功能的研究

人类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之中,时时遇到时空定位问题,对此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手段来表达。在英语中,定位功能一般由介词承担。而汉语则主要由方位词承担。为了更好地解释方位词的这种定位功能,有些学者提出了“参考点”或“参照点”的概念。廖秋忠《空间方位词和方位参考点》认为对空间方位词的解释离不开参考点。除“东、南、西、北”这组方位词的参考点是固定的外,其余方位词的参考点是随需要而定、随语境而变化的。他的另一篇《现代汉语篇章中空间和时间的参考点》则对现代汉语篇章中空间和时间参考点出现的情况加以归类,然后探讨这种分布情况的实质。齐沪扬《现代汉语的空间系统》将现代汉语的空间系统分为方向系统、形状系统和位置系统。其中方向系统和形状系统,现代汉语都是通过方位词来表达的。但方位词在两个系统中的表现是不一致的。在方向系统中,方位词可以单独使用,用词或者短语就可以表达一个“方向”,但必须确定参考点。“参考点”可分为第一参考点,第二参考点,第三参考点,不同类型的方位词选择不同的参考点。在形状系统中,单个方位词不能表示一个形状,必须以短语的形式来表示。方经民在《汉语空间方位参照的认知结构》、《论汉语空间方位参照认知过程中的基本策略》等论文中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空间方位参照的基本理论。空间方位参照反映了语言社会对认知空间中空间方位关系的认知过程,是一种立体的、抽象的、深层的认知结构。方经民从“观察点的确立,方位词的选用,方向参照点的确定,位置参照点的选择四个方面,讨论了汉语社会在空间方位参照认知过程中的基本策略。”从八十年代开始,就有学者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研究空间方位问题,并取得了可喜成绩,方位参照理论的提出便是这方面研究的进展之一。此外,还有刘宁生《汉语怎样表达物体的空间关系》,从“汉语看待物体空间关系的方式这一角度,联系认知过程说明汉语为什么用这些方位词表达这些特定的意义,为什么另一些说法在科学性上是有根据的,甚至是唯一正确的,而在日常语言中却是尽力避免的。”方位词表达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空定位上,而对方位词在表范围(包括团体组织、数量度量、概念状况)、表状态等方面的表达功能则研究得还不够。

三、方位词语义特点的研究

由于方位词的特殊性质,它的意义比一般实词空泛,但和严格意义上的虚词相比,其意义又相对实在,而且方位词的语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依附对象的语义特征。吕叔湘《方位词使用情况的初步考察》首先注意到一些常用方位词(如上、里、中、下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定向性”的,一个是“泛向性”的。所谓“定向性”是指方位词的所指就是它们本身所表示的实际方向;“泛向性”是指方位词所指并无明确的方向。特别是当方位词与一些代表抽象事物的名词(或其它词类)结合时,更谈不上指示方向了。如“原则上、方法上、背地里、困苦中”等。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文炼《时间、处所、方位》都谈到了方位词的引申用法,谭赤子《方位词的方位意义在语言发展中的引申和变化》描述了从古到今,方位词由跟表示具体意义的名词结合,发展到与一些较抽象的名词(或形容词)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方位结构的意义不断扩大,从最初的表示具体方位、特定处所发展到用它来限定时间、形容状态,还可以用来表示条件、过程、环境、性质等。实际上,方位词的“定向性”就是方位词的本义,“泛向性”就是方位词的引申义。因为一些常用方位词大都具有定向和泛向的双重性,从而造成了方位短语表达上的交叉现象和理解上的歧义现象。

崔希亮《空间方位关系及其泛化形式的认知解释》和《汉语方位结构“在…….里”的认知考察》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解释一些由空间方位关系造成的句法歧义现象。“在……上”及“在……里”都是歧义格式,如“在火车上写字”,“县里来了个大人物”等句子都存在多种理解的可能性。崔希亮把这类歧义现象叫做“认知歧义”,即对空间方位的理解不同,则句子的意义就不同。这类现象客观上就是由方位词词义上具有“定向”、“泛向”的双重性造成的。这也是方位词最重要的语义特点之一。

吕叔湘《方位词使用情况的初步考察》还注意到,方位词“上”“里”“中”是使用次数比较多的,而与“上”相对的“下”,与“里”、“中”相对的“外”,使用次数却不多。于是推测有一部份“上”不和“下”相对,有一部分“里(中)”不和“外”相对。这实际上揭示了方位词的另一个语义特点:“对称”与“失衡”。这个特点尤以“上”“下”表现最明显,倪建文《方位词“上、下”在使用中的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就描述了这一情况。

此外,“确切”与“模糊”也是方位词的语义特点,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同一个方位词会随着不同的语境呈现出确切或模糊的表义特征。金昌吉《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及语义分析》,张宜生《现代汉语虚词》对方位词的这些语义特征都有所分析。

四、方位词文化蕴涵的探析

近年来,探析方位词文化蕴涵的文章逐渐增多。张清常《北京街巷名称中的14个方位词》从地理方向方位的角度,从商代甲骨文、先秦文献、战国汉初的地图、太岁纪年法与地支、宋代翻唐朝地图刻石、《辽史》《宋史》的四方顺序、明清以来北京街巷名称等等资料来观察,阐述了现代汉语的14个单纯方位词(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中下、内里外)在表示方向或方位时,之所以如此规范,明确,平易通俗,是由于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华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社会习惯、汉语史的演变等多方面因素发展融汇而来的。高元石《“方位语词”的文化蕴涵》谈到方位语词反映地理特点,反映男女有别,反映尊卑意识,反映称谓的敬谦,反映思想观念,阐明了了解方位词的文化蕴涵对正确理解方位词具有重要意义。道尔吉《汉语方位词的文化涵义探析》认为汉民族的传统方位观念中,东、南、西、北、中、上、下、左、右除了表示四方或方位空间外,还与尊卑、阴阳、男女、生死、兴衰有关,并对其文化涵义产生并形成的原因作了剖析。除此之外还有张德鑫《方位词的文化考察》,周前方的《方位称谓词的语言文化分析》,宋石青的《方位·语义·文化》,王希杰的《就方位语词谈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范庆华的《“东西南北”及其文化内涵》,曾祥委的《从上古的方位观念看四方名》等。这些文章都将方位词的研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指出汉语方位词在表示方位空间的同时,已融入了浓烈的民族文化色彩。

五、方位词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词(或语素)+单纯方位词是词还是短语

对这个问题,目前语言学界好像还没有展开比较深入的探讨。如“晚上、街上、河里、乡下、饭前、窗前、屋内、基本上、暗地里”等到底是词还是短语,有的语法书避而不谈,有的认为全是名词,有的认为全是方位短语,这给汉语教学造成了不少的困难。有人甚至提出这样一个解决办法:凡是单纯方位词+单音节词(或语素)构成词,单纯方位词+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构成方位短语。但这个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它一方面有可能否定词加词构成词组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有可能否定多音节词的存在。因此,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任宣知《方位词组与含有方位语素名词的划界问题》,王立《汉语方位词身份的确认与N+L结构的收词策略》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过去对语言的研究大都属于一种静态分析,而现在则提倡“研究人们怎样使用语言,这就是语言的动态研究”(吕叔湘,1980)。而语言的动态研究必然涉及到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这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何把语法分析与语义分析,语用分析科学的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分析课题”(文炼、胡附《汉语语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对方位词进行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文章不少,而对方位词进行语用分析的文章目前仅收集到一篇:林笛《汉语空间方位词的语用考察》。今后,方位词语用方面的研究应得到充分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储泽祥的专著《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运用了“表—里—值”小三角的思路和方法研究问题。“表”即语表形式,“里”即语里意义,“值”即语用价值。全书既有表里互证,又有语值辨查,因此研究具有立体性。这种研究思路和方法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1]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范晓.词的功能分类[J].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2).

[3]方经民.论汉语空间方位参照认知过程的基本策略[J].中国语文,1999,(1).

[4]金昌吉.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及语义分析[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4,(3).

[5]廖秋忠.空间方位词和方位参考点[J].中国语文,1989,(1).

[6]吕叔湘.方位词使用情况的初步考察[J].中国语文,1965,(3).

[7]齐沪扬.现代汉语的空间系统[J].世界汉语教学,1998,(1).

[8]任湖琏.现代汉语方位词的性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2).

[9]宜生.现代汉语虚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010-08-08

谷素萍(1970-),女,湖南郴州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方位词参考点虚词
有讲究的方位词
FANUC数控系统机床一键回参考点的方法
动物们的聚会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参考点对WiFi位置指纹算法的影响
数控机床返回参考点故障维修
基于参考点预测的动态多目标优化算法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汉语方位词研究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