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欣赏课教学与传统美术欣赏教学的比较研究*

2010-12-02蔡惠萌

外语与翻译 2010年3期
关键词:波洛克欣赏课课例

蔡惠萌

(湖南笫一师范学院美术系,湖南长沙410002)

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欣赏课教学与传统美术欣赏教学的比较研究*

蔡惠萌

(湖南笫一师范学院美术系,湖南长沙410002)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使美术课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欣赏课的教学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以两个课例为基本材料,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美术欣赏课;教学;教学研究;比较研究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课堂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从教学目标设置到教学环节的安排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选取新课程标准下自编的美术欣赏课和传统的美术欣赏课进行了比较研究,研讨新课程标准对美术欣赏课的影响,以及新课程标准影响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一、教学理论的变化

以艾斯纳及格里尔的DBAE美术教育观为理论基础,学校美术教育的核心应是审美教育,而审美教育可涵盖于整个美术课程之中。做为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为主要目标的美术欣赏教学,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正发生着新的变化。传统的美术课程将美术分为“绘画”、“工艺”和“欣赏”三个学习领域,而新的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课例1型正是介于“欣赏·评述”与“综合·探索”之间,在欣赏波洛克作品的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的表现探索活动,因此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欣赏课”,而课例2则是传统分类意义上的美术欣赏课,比较课例1和课例2,我们发现以下一些教学理念上的变化。

(一)课程的综合性加强

英国当代学者里德在他1958年出版的《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就提出“课程综合”的观点,旨在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反对人为的割裂知识。“课程综合”作为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香港、台湾、日本、美国等国家在这方面已做出了很多研究。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艺术课程标准》的出台反应了这一趋势。而课例1正是体现了“整合课程”这一新的理念,波洛克作为20世纪行为主义画家,以作画时伴随的音乐和动作为特点,课例1结合学生好动好玩的身心特点,把这一特点引入课堂,提出“边跳舞,边画画”这一新奇的观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在第一部分导入时,以舞蹈导入在教师示范时随音乐边舞边画,然后再让学生在音乐中尝试着边舞边画,层层铺垫,很自然将音乐与舞蹈引入课堂,与画画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行为绘画”,巧妙地将音乐、舞蹈与绘画综合为一体。在课例1中,还有多次为作品取名的环节,在欣赏《夏时光时》时,为作品取名;在出示范作,感受作品机理时为范作取名;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为自己的作品命名。通过一系列的取名这一外在的语言表现方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三次取名,层层深入,表现了学生对抽象作品的理解程度的加深,而“取名”也正是语文学科在美术学科中的整合。

相对于课例1,课例2明显的在课程的统合方面不足,课程内函是得单一。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具开放性

后现代课程观以“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为特征,而其丰富性正是来自课程的开放性和假设性。以相美版教材为例,在美术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们可以知道在六年级11册才正式向学生介绍外国美术作品,而现代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使学生得以更早更多接触国外新的事物,课例1正是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大胆的选择“波洛克”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得以接触主流绘画之外另类的绘画作品与绘画方式,感受抽象绘画的艺术魅力与形式语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也给予了教师更多的自由与空间,让教师得以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内容。拓展了美术课程的资源。课例2中作品的选择有很强的代表,是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

(三)更加注重学生美术文化素质的培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欣赏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涵养的培育和滋润。课例1、课例2在这一点都是相同的,相对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新的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的文化素质有清楚的诠释,美术课程将更注重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课例1向学生渗透的是20世纪美术文化中出现了另类“行为绘画”体,为了对世界多元化的尊重,以宽容的姿态对待各民族的文化,看待各种文化现象。而课例2向学生介绍的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几种文化现象。而课例2向学生介绍的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几种现代绘画流派“野兽派”主体主义“印象派”是西方现代美术文化的代表。虽然,在当时他们也是以“另类”的姿态出现的,然而经过岁月的甄选,他们终于成了美术史上最耀眼的星晨。

表1 基本材料

二、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上课例1的综合性更强,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检验。在知识与技能这个维度要求学生认识线条、色彩,肌理等基本美术语言,能用语言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过程方法维度,学生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在快乐、自由、忘我的状态参与美术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更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获得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能用线条、色彩等形式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课例2的目标更多的集中于知识与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维度,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可见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学生的动手参与不够,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比较丁零当啷,学生被动授受知识兴趣相对不高,很难与作品产生共鸣,有真正的情感交流。

三、教学环节

课例1的环节设计新颖,能很快吸引学生,不断的制造悬念,步步深入,高潮迭起。第一个环节为情境导入,方式很特别,以师生共舞的方式导入新课,带学生跳舞,然后引出一个能边跳舞,边画画的人,让学生倍感新奇,是什么人呢?能边跳舞边画画?第二环节为初步感受,在学生的疑问中,用多媒体方式出现波洛克叔叔和他的作品,而且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与学生对话,拉近学生与画家的距离,并以叔叔称之,让学生感觉倍加亲切,使学生对波洛克的抽象绘画有了初步的认识。第三个环节为知识获取,介绍画家、作品及风格流派,这一环节在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老师讲解费力,学生听不耐烦。在课例1中通过教者巧妙的设计,把它变成了最生动、最有趣学生最喜欢的一个环节。教者把波洛克叔叔的故事、波洛克叔叔的作画方法、波洛克叔叔的画展做成三个宝藏放于多媒体课件中,并相应在课堂内藏了三个代表宝藏的盒子,内装开启宝藏的密码,让全体学生主动地寻找,从中体悟出。设计体现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虽然是同样的知识,但学生自己得到的宝藏知识与教师单纯讲解的知识,对于学生的身体是一种调节和休息,为下面的教学提供更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但同时这也是最难组织的地方,要求教师有更好的课堂调控能力,找到宝藏的同学兴奋不已,拿出密码条,亲自在电脑中敲出密码,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参与性,配合绝妙的音响和图像效果,学生在此过程中以积极的态度对画家、作画过程、技法、风格、作品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第四个环节为体验表达。通过独特的表现方式,边舞边画,在老师示范时,学生的表现欲望已被调动到最高点。因此在学生自己作画时,达到了全课的最高潮,学生在参与中愉快的体验到作画与心情表达,绘画与音乐舞蹈的关系。

课例2,作为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在完成知识与技能,形成学生审美素养的目标方面是完整的,但教学环节设计在“新”字上还不够,显得呆板而平淡,不能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够。

四、教学方法

课例1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多样性与灵活性,结合美术学科特点以直观感知为主,特别是巨幅范画的出示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并辅以谈话法、讨论法、比较法、实践法、欣赏法、情境法、观察法、发现法等众多教学方法。特别是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巧妙运用,寓教于乐,扩大知识的容量,提高学生的兴趣。而老师只是作为教学的经织者,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将知识内化。而课例2,则是以讲授法与讨论法为主。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积极参与,没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学习方式

课例1体现了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大多以合作方式进行。特别是学生作画时有多种合作选择:有一人、二人、三人、五人、八人等各种分组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或独立作画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在知识的传授方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课例2中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只是接受性的学习。学生只是知识的容量,由老师输入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六、评价方式

课例1的评价有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老师以小记者的方式出现,采访作画的小画家,这些形式既生动活泼,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从作画转移到评价这一环节上来。课例2则只有老师的总结评价这一环节。

通过对课例1和课例2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美术欣赏教学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引下,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和人文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之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新的课程改革给美术课堂教学来了许多新的契机,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指引下,美术课堂教学应以新的课改理念为指导,探索出更新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

2010-07-01

蔡惠萌(1973-),女,湖南桃源人,讲师。

猜你喜欢

波洛克欣赏课课例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课例
李·克莱斯纳对波洛克绘画的影响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