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一脚”*

2010-08-15

外语与翻译 2010年3期
关键词:数词动量主观

罗 敏

(湖南女子学院艺术设计系,湖南长沙410004)

说“一脚”*

罗 敏

(湖南女子学院艺术设计系,湖南长沙410004)

“一脚”经常与其他词类词共现,是高频率使用的数量词,在基本语义表动量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涵义,可以表短时义、快速、突然、出乎意料,更是在语用上增加了其形象色彩,突出人的主观感受,数词“一”不能被替代成其他的数词,其结构已经固化。

一脚;形象义;短时;突然;固化

“一”和“脚”经常共现,一般认为,它是数词“一”与借用量词“脚”的搭配,其中数词可以用“二、三、几”等数词替代,如:踩了一脚、飞起一脚、就是一脚、踹了两脚、蹬了几脚、踢它几脚、跺它几脚、给他几脚、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等等。“脚”是借用动量词,用以计量用脚踢、蹬的次数。具体来讲,它是器官动量词,表示动量。

而语言事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说法,如:踩一脚、快一脚、插一脚,其中的数词“一”却不能被其他的数词替代。而且,“一脚”已经粘合在一起,并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分自由运用在句子里,它的动量义已经弱化,它的分布和意义也有了变化。

一、“一脚”的分布

量词与数词组合构成的数量结构在表动作的量时,最典型的分布特征是只能出现在核心动词后,构成“V+数+量”的组合方式。此类数结构充当核心动词的补语,补充说明动作行为。并且,要求与之组合的核心动词是动作性极强的有依动词,如“踢一脚”、“咬一口”、“砍一刀”、“看一眼”等。其中,动词“踢”、“咬”、“砍”、“看”等,“一脚”的组合情况是否相同,请看下面的例子:

(1)踩一脚!

(2)煤价涨势,歇一脚!

(3)立法局是一个咨询机构,它有什么资格在中英两国的谈判间插一脚?

(4)他风趣地说:“别人都是露一手,占祥你可是露一脚啊!”

(5)为救人,飞机刹一脚!

(6)快点,快点,快一脚!

这些例子中,“一脚”与动词“踩”、“歇”“插”、“刹”相搭配。其中,“歇”并不是动作性的瞬间动词,而是持续性动词。一般与它共现的是时量词,如:歇了三天。还有形容词“快”,与形容词共现的一般是度量词,如快了五秒。其它则是典型的瞬间动作动词,在语言事实上,“一脚”与它们共现组合,出现在核心动词之后。

“一脚”还可以出现在核心动词前,如:

(7)从此,她一脚踏进了棉花的海洋,辗转四个春秋。

(8)长期以来,只要一脚迈进大学校园,就等于捧上国家的“金饭碗”。

(9)今年基层农资经营将不允许搞“私有个营”或“一脚踢”承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服从,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

(10)这位知识女性没多想什么,一脚踏进离住地不远的北京一家大医院。

(11)一脚迈出去一手引进来。

(12)他1977年南京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一脚踏进旅游战线便干到今天。

(13)大家认为,燕化的老装置、老设备做出过贡献,不能一脚踢开。

这类动词“踏”、“迈”、“踢”都是动作性极强,可以重复进行的有依动词,但“一脚”用在其前并不表动作的量。

还可以出现在名词之前,与名词组合,作定语,如:

(14)二两白酒,一脚油门夺走一条人命。

(15)一脚油门踩到底:海南迈出公路税费改革第一步。

“一脚”修饰限定“油门”,其语义更是丰富,其中的比喻手段的运用让其形象义更加突出。

二、“一脚”的语义及语用色彩

(一)“一脚”作补语的语义

“一脚”是“数词+器官动量词”组合而成的数量结构,数词“一”与借用量词“脚”——人体器官的组合,本义应该是用来描述动作的量,即动作进行了一次。但在言语实际中,它的意义已经不是表动量了。如:我们在公共汽车上,当快到站时就会对司机喊“踩一脚”。意思是是要司机抬起踩油门的脚,让车停下来。“踩”的施动者是司机,也是乘客说话的对象,乘客是要求他作出反应。数词“一”的意义已经弱化,不表示数量,而只是用动作进行时所用人体器官“脚”来形象表义,即“一脚”与动词搭配时,动量义弱化,而动作所进行时的形象义相对增强。简单而意义明了,生动形象。类似的例子很多,如:

(16)快一脚!

(17)煤价涨势,歇一脚!

(18)为救人,飞机刹一脚!

例(16)是在特殊的情景中,是司机或售票员催促乘车人员时所用,形容词“快”后搭配“一脚”,“歇”是延续性动词,它的“计时”语义特征要求它共现的动量也有相匹配的语义特征,“一脚”则通过引申的方法,或比喻的途径获得了“计时”义,成为一种度量词,所以“一脚”已经不是简单的“数”与“动量词”的相加,而是两者的经常粘合产生的新意义,不再停留在表动量的意义上,而是形象而生动地表时量,同时增加形象的附加色彩。

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这类“一脚”都用在祈使句中,有种委婉缓和地表达出说话者的主观意愿,避免了直接用“停车”、“停下”这种过于直接与生硬的言语形式。

(二)“一脚”作状语的语义

“一脚”作状语时,它也不再表示动作的量,如:

(19)这位知识女性没多想什么,一脚踏进离住地不远的北京一家大医院。

(20)一脚迈出去一手引进来。

(21)他1977年南京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一脚踏进旅游战线便干到今天。

(22)从此,她一脚踏进了棉花的海洋,辗转四个春秋。

(23)长期以来,只要一脚迈进大学校园,就等于捧上国家的“金饭碗”。

这些句子中的“一脚”,作状语,用在中心语之前,其中的“一”不能用其他的数词代替,如我们不能说:

(19)这位知识女性没多想什么,三脚踏进离住地不远的北京一家大医院。

(20)三脚迈出去一手引进来。

(21)他1977年南京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三脚踏进旅游战线便干到今天。

(22)从此,她三脚踏进了棉花的海洋,辗转四个春秋。

(23)长期以来,只要三脚迈进大学校园,就等于捧上国家的“金饭碗”。

可以观察得出,这里的“一脚”,不再是数与量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高频的组合中,打破了常规语法规则后的创新,是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意义。或者说,两者已经凝固在一起,表达新的语义。我们仔细观察上述例子,可以发出,“一脚”往往是联系两个相关的动作,并且强调的是前一动作的快与短,而后一动作或行为的相对长,表明前后两者之间的联系,并表达出说话者意图或说话人的主观感受。所以它不是表达动词的动量,而是量的意义弱化,强调其动作的突然性。如例(19),它就把这位知识女性进这家医院的迅速、突然表达了出来,此时更加强了对说话人主观感受的刻画。例(22)将两种情况联系在一起,“踏”与“干”,前一动作的短与快,后一行为的长,四个春秋,并增强其文学色彩,语句生动形象。

所以我们可以说,不管是用在核心动词之前,作补语;还是用在核心动词之前作状语,“一脚”已固化成一个词来表义,语义特征有短时义,突然义,在语用上更突出说话人的主观感受或意图,用在祈使句中,可以委婉形象地表达语义。

三、“一脚”固化的机制

形式与意义,是语言符号的两个面,一定的形式表示一定的意义,一定意义的表达则需要相应的形式,“一脚”的固化有其深刻的认知原因。

认知原理告诉我们,语言是经验的映射,容器与内容,工具与结果等等都可以通过隐喻的方法相互映射或指代。“一脚”本是数词“一”与动量词“脚”组合而成的数量结构,表示动量。一般与动作性极强的有依动词相配合来表明其动量,如:踢一脚。“踢”这一动作需借助人体的器官(脚)来完成,所以借用名词脚来表示踢的次数,并且可以用其他的数词来替代,也可以用“几”来提问,如:踢了几脚?所以“一脚”在人们认知过程中,传达出可以用肢体动作来完成相应的动作,主体与背景的相互关系,因人们的主观视点而变化,人们关注的不再是动作进行的次数,而是如何完成动作所用的肢体,于是,肢体动作成为视点,因此“一脚”已经超出了这一常规语义——表动作的量,而是用“一脚”来隐喻动作完成的结果,如:

(24)师傅,踩一脚,有下!

这里,明显是停车之义,是一种要求,这例中的“一脚”已固化,它的动量义已弱化,它与动词“踩”相配合,并不是表示动作所进行的次数,即动量义,而是表示形象义。“踩”这一动作所用的工具即人体的器官脚,而“踩”这一动作完成要达到的结果或目的就是使车停下。人们在这样的认知过程中,就用动作与工具紧密相连的外在形式来表示其结果的意义。于是出现了这一说法,动作所进行的次数或动量已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说话人要达到的结果就是车要停下,而司机则是施动者,主动性强,采用这样的形式不仅能达到目的,而且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理,“插一脚”,“快一脚”,也是人们认知过程中隐喻在起作用,一方面增加其形象义,另一方面也有快,突然等语义,突出的是人的主观感受或意图。如:

(26)他一脚就跑过来了。

(27)小王偏偏要在他们中间插一脚,两头受气。

“一脚”就强调了人的主观感受,说话人的表达意图或感情色彩也流露出来。例(26)强调快,带褒,例(27)强调动作的突然,出人意料。流露出贬的感情色彩。

四、结论

“一脚”是数量词,它在使用过程中,其意义不再停留在表动量,可以表短时义,突然或出乎意料等语义,更是增加了其附加的色彩意义,形象义突出,它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感受。它与表达动量的数量结构同形而不同义,在言语事实中,我们要注意区分。

[1]许结玲,马蔚彤.动量词的语义特征与动词过程结构的联系[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1):40-44.

[2]蒋宗霞.动量词的语义分类及组合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0-52.

[3]邵敬敏.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J].中国语文,1996,(2):100-109.

2010-06-24

罗敏(1975-),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讲师。

猜你喜欢

数词动量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之秘诀
原子物理与动量、能量的结合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动量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下)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上)
英语数词顺口溜等
数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