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建筑与生态美学建筑的发展*

2010-08-15金贤成蒋德军

外语与翻译 2010年3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美学绿色

金贤成,蒋德军

(湖南省建筑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15)

绿色建筑与生态美学建筑的发展*

金贤成,蒋德军

(湖南省建筑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15)

随着绿色建筑的兴起,有效建立其评价体系开始被提到日程上来。本文介绍绿色建筑体系的造价评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建筑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以及建筑环保发展的前景。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环保;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绿色环保建筑及相关理论研究随之而起。在人类品尝了过度工业化带来的苦果之后,注重保护环境和人类自然和谐发展逐渐成为新的概念被提出来,并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可持续发展建筑工业必不可少的因素。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新的概念,其社会意义不亚于一场革命,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绿色革命”。这种革命是在传统建筑的观念基础上,注入了时代赋予新的理念和要求,即生态的国际化和建筑发展的可持续性,这里有必要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有个大概的了解。

一、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际绿色生态建筑的评价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早期:绿色建筑产品及技术的一般评价、介绍与展示;(2)中期:建筑方案环境物理性能的模拟与评价;(3)近期:建筑整体环境表现的综合审定与评价。国外现行的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儿种应用比较广泛。

(一)英国BREEAM

英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英国建筑环境评估体系(简称: BREEAM)是第一个可应用于房屋建筑的环境评估工具,它能用于评估新建的和已有的房屋建筑的环境性能。在目前英国的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对BREEAM的评估结果极为重视,因为BREEAM有能力在一个评估体系中涵盖了广泛的环境问题。

环境影响目录:

1.管理:全面的管理方针,试运转场地的管理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能源:能耗(运转所需能源)及CO2的释放问题;

3.健康舒适:影响使用者健康舒适的室内及室外因素;

4.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5.交通运输:运输时产生的CO2排放问题,交通和选址问题;

6.土地使用:“绿色”用地(未开发的土地)和“褐色”用地(工厂搬迁后留下的被污染土地);

7.生态:场地对生态价值的影响;

8.材料:建筑材料对环境的互动影响;

9.水的消耗及使用效率。

(二)加拿大GBC

绿色建筑挑战(GBC)是从1998年起由加拿大等5个国家发起的一项国际合作行动。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绿色建筑评价工具”(GBTooI)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其评定方法,大部分项目是以和被评建筑物相似的按常规标准设计的建筑物作为基准,性能好过基准的,加分;差的,减分。

(三)我国绿色建筑评定标准

我国绿色建筑评定标准主要参见《绿色建筑评定标准》,其核心内容在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应用和评定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的大范围应用。根据此标准,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如下:

(1)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

(2)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

(3)绿色建筑建设应选用质量合格并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严禁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限制和淘汰的材料和产品。

然而现行的评估体系至少还有以下缺点:一是颁布者的层级不高,权威性不够,既无必要的强制性,又无激励机制;二是定性指标太多,定量指标太少,可操作性较差;三是缺乏相应的、一系列的法律、政策支持。

二、关于21世纪“可持续发展”下的生态美学建筑设计与评价的标准问题

当今世界建筑界的脉搏本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环境革命,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人们开始辩论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转向对环境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是第二次环境革命,这一次重新界定和扩大了许多原有的慨念,并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由此可持续发展主要要求从传统建筑走向自然生态美学建筑。

传统建筑设计及美学标准的局限性随着自然环境危机对人类的警示,传统建筑设计及评判标准在面临人类越来越高的生活质量要求和复杂的生态问题时其局限性就显现出来。面对当今建筑这样一个超越形式与功能的复杂系统,传统建筑设计及评判标准由于缺乏对环境、生态和与建筑相关的自然的深刻认识,使得我们对建成的建筑及城市环境对外部系统大自然未能有良好的作用,因而其生态效益由于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微乎其微。从生态出发的建筑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建筑设计,是将建筑视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开放系统,是一个有人参与、受人控制的主动系统。其侧重研究的并不是单纯的形式问题,而是建筑系统的能量传递和运动机理,其目标是多元的。

自然美学和生态美学建筑,凝结了建筑师的情感。在传统(自然)美学中,它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结合,注重体量、色彩、比例、尺度、材料和质感等视觉审美要素及空间给人的心理感受。具有代表性且为世人所传诵的作品皆出自大师之手,因为他们独具各自的风格,美妙的构图、精致的比例、完美的空间组合无不给人美的感官享受。显而易见,这种偏重审美的评判取向均是以人为衡量的标尺的,它为了人类而美。

综上所述,目前的建筑风格一方面要追求绿色评定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遵从人性为主的建筑理念,把新型建筑,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美学建筑联系在一起,才是建筑发展的可行的方案。

2010-04-17

金贤成(1970-),男,湖南保靖人,工程师。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美学绿色
绿色低碳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纯白美学
建筑设计的困惑
“妆”饰美学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