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0-08-15陶燕
陶 燕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对做好成本会计工作,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成本会计》课程一直以来都被学生认为是会计专业课中比较难学的课程。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现针对高职院校成本会计的教学现状,本人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一、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的主要特点
(一)基础课程的奠基作用。
《成本会计》是自《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后开设的又一门专业课程,与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熟练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
(二)方法多、公式多。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制造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和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其中,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主要包括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损失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内容。这些费用的分配有着多种方法且涉及很多计算公式,而公式之间既有一些不同,又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使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混淆。
(三)表格多、计算多。
成本会计课程中,各种费用的分配都是在费用分配表中进行的,各种成本的计算也是在成本计算单中进行的,如材料费用分配表、工资费用分配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分配表等。在每一种表格中,都需要学生根据不同的方法和公式进行大量的计算,其表格之多、计算之多是其他会计课程所难以比拟的。
(四)贴近实务,强调应用。
成本会计是一门与实际联系极为密切、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整个计算过程从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损失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直到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都离不开各种原始凭证的传递、记账凭证的填制以及账簿的登记。
二、目前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够全面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对成本核算的流程和方法的讲解,而缺少对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如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步骤和工序、生产中投料方式、产品转移方式等)的介绍,这样会导致学生因缺乏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直观了解,而无法深刻体会成本核算的流程及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运用范围,无法将其灵活运用于实践中,教师总是需要进行详细的提示和讲解,学生才能完成实训环节,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完成成本核算工作,做到真正对成本岗位职能的了解,胜任成本核算的工作。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完成,而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又主要是采用“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传统式教学方法很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成本会计教学的需要,学生面临的永远是解决大量的成本计算问题,而对于实际中的流程无法形成感性认识,学生成了计算的奴隶,很多学生产生了烦躁的情绪,不能够系统的掌握成本计算的实质,这样就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手段滞后
目前,在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绝大多数还是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模式,由于成本会计的工作存在着编制大量的表格和进行众多计算的特点,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又受其教学时间的限制无法将所有成本表格画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只能依赖教材进行解释,通过教材中列举的内容口头来分析众多数据在表间的结转关系,根本无法完整演示成本核算的过程,这样会使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数据之间的来龙去脉,听起来也很乏味,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
此外,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建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为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创造了有利的硬件条件,然而由于相关软件的利用水平不高,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教学质量并没有得到提高。目前《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呈现出两个极端:或是密密麻麻对教材内容的直接再现,没有形象的展示成本计算的过程,表格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也显示不清晰;或是仅保留章节标题及少量提示。这样的课件用于教学中,并没有真正解决成本会计的教学难题,相反还会因每次课教学内容的增加,学生既听不懂又无法做好笔记,更加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理解,消化相关知识,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考核方法过于单一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有着非常清晰的成本核算过程,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不管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将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但因传统考试命题形式的局限性,知识点常常是进行独立的考核,最多是某几个知识点组合成一个小综合题,无法客观反映学生对知识整体结构的掌握水平。同时,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由于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很容易让学生只要临时抱佛脚就能顺利通过,造成学生存在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改革
(一)完善教学内容
《成本会计》课程应以企业的成本核算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组织教学内容,应加强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的了解,以便更深入地掌握企业成本核算流程,认清各费用分配方法在整个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用,突出培养学生在成本核算方面的实践能力和业务能力。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成本会计》课程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有:
1、任务驱动教学
本课程课堂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引导分六步进行。第一步回顾上次课内容;第二步是工作任务描述案例导入;第三步是引导学生利用学过和预习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第四步是归纳总结,围绕工作任务进行理论知识讲授;第五步是实例练习;第六步是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2、启发式教学
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应动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以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为重点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即在讲课过程中多提“为什么”以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得出新见解,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使学生真正学会知识,学活知识。
3、案例教学
采用案例教学,将案例分为引导案例、教学案例和阅读分析案例三类。引导案例放在每个模块前,通过引导案例,引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思维由被动变主动;教学案例放在每个模块的课堂教学中或课堂教学后,老师讲解和学生学、做相结合,以此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阅读分析案例放在每个模块后,由学生单个或分组进行,老师下发案例后,学生先阅读、思考、讨论和分析,最后教师点评,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校内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实训采用通过给出仿真企业、车间、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成本会计资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月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把仿真的成本会计工作任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教材,搜集资料,相互讨论,寻求教师的帮助,进而解决问题。通过仿真实训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教、学、做有效结合,主动愉悦地完成成本会计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学生根据实验教程提供的资料,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从登记账簿到核算成本,从编制成本报表到报表分析,系统地进行各种成本方法的模拟实验,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5、校外实践教学
让学生走出去到工厂、到车间、到真实的工艺过程环境和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中,在企业、车间师傅和会计科室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实训,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三)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研制高水平的成本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针对成本会计教学体系的结构化特点,使用超文本和超媒体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并配合建立导航图,实现成本会计知识的结构化教学。成本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应更突出地强调各种成本整体核算流程的讲解,使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结构化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针对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对反映成本核算各环节前后顺序的表格讲授枯燥、不直观的特点,可以设计反映成本核算数据来龙去脉的贴切动画,以提高教学热情和学习兴趣。
运用网络技术建成一个网上教育系统。教师可以利用该系统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校园网进行课外预习、复习或课程补修、模拟练习,这样可以缓解传统课堂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并体现师生互动的特点,满足实时教学的要求。
此外,还可以利用“成本会计”网络实训软件,教师可以完全自主地设置、添加实训内容,模拟真实的票据、账簿及角色、流程等,把理论知识在实训中进行应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四)改革考核办法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应着重于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根据课程特点与培养目标,应采用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的考核办法,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1、改革考核方式
《成本会计》课程应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的内容包括上课出勤情况、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训情况、单元测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而期末考试的内容包括期末理论考试、技能考试两部分,占课程总成绩的50%。这样,平时认真学习的同学,就不会为期末的偶然失误使成绩很低;平时不好好学习的同学,也不会因为考前的临阵突击而使成绩明显提高,或者企图通过作弊等手段获取好成绩。
2、改革考试形式和命题要求
理论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技能考试采取开卷抽签的方式。理论考试应采用标准化命题方式,在题库建设方面,不断补充、完善、更新试题库,根据设定的原则,随机抽取试题组合试卷。而技能考试则由任课教师设计企业案例或以真实企业为蓝本编写案例库,学生随机抽取案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或3~5人分组分工协作完成计算填表、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相关成本明细账、计算产品成本等工作。
[1] 吴丽新,于北方.新编成本会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2] 翟金花.高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60-61.
[3] 宋红霞,于广敏.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7(8):54-55.
[4] 王志红.成本会计教学实践与改革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9):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