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黄芪汤治疗房室传导阻滞临床报告
2010-08-15王波
王波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房室传导阻滞(atfioventficular block,以下简称 AVB)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48例中,男 29例,女 19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 8岁。病程:5年以上 12例,3~5年 20例,3年以下 14例。 48例患者中,心肌炎 20例,冠心病 12例,高血压病7例,心肌病 5例,风湿性心脏病 2例,先天性心脏病 1例,药物中毒 1例。全部病例均有心慌、气短、头昏、乏力等症,脉细迟或结代。中医辨证:气虚血滞型 21例,气虚血弱型 11例,气阴两虚型 7例,气虚阳微型 9例。
1.2 心电图诊断 I度 AVB 5例,Ⅱ度 AVB 27例(含 I型 9例,Ⅱ型 18例),Ⅲ度 AVB 16例。其中伴心律不齐 25例,窦性心动过缓 22例,早搏 14例,心肌缺血 8例,房颤 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例,心肌梗死 3例。
1.3 治疗方法
1.3.1 辨证治疗 以自拟麻黄附子黄芪汤为基本方:黄芪、丹参各 30g,炙麻黄、高丽参、桂枝、川芎、桔梗、炙甘草各 10 g,补骨脂、赤芍、地龙各 15 g,制附片 6 g。加减法:气虚血滞型加桃仁、当归尾各 10 g,三七粉(冲服)2 g;气虚血弱型加桂圆肉、熟地、阿胶(烊化)各 10 g;气阴两虚型加麦冬、五味子、山茱萸各 12g;气虚阳微型加薤白、瓜萎各 10 g。用法:水煎服,每日 1剂。
1.3.2 西药应用 给予维生素、能量合剂、氨茶碱静脉滴注,1次/d。阿托品,适用于阻滞位于房室结的患者。异丙肾上腺素适用于任何部位的房室传导阻滞。高血压患者配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有心功能不全者给予减轻心脏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治疗。对于症状明显、心室率缓慢者,应及早给予临时性或永久性心脏起搏治疗。
2 治疗结果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22例;好转(临床症状、心电图均有显著改善)23例;无效(症状未减或稍减,心电图无改变)3例。
3 病案举例
张某,男,53岁,2009年 4月 8日初诊。1年前曾患病毒性心肌炎,经治疗好转。近半年常有心悸、气短、头昏、乏力,曾经中西药治疗无显效。2 d前因劳累症状加剧,不能平卧,纳差,失眠,伴黑矇发作,舌淡暗、苔白腻,脉细尽涩。体检:T 36.4℃,BP 14/7.5 kPa,HP 56次/m in,听诊有心音脱漏,心律不齐。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Ⅱ度AVB(Ⅱ型)。西医诊断:心律失常、Ⅱ度 AVB(II型)。中医辨证:心悸(气虚血滞型):治宜益气通滞,强心复脉,用麻黄附子黄芪汤加味。处方:黄芪、丹参各 30 g,麻黄、高丽参、当归尾、炙甘草、桃仁、川芎、桔梗各 10g,赤芍、地龙各 15 g,制附片 6g,三七粉(冲服)2g。水煎服,日 1剂。辅以静滴维生素、能量合剂,每日 1次口服万爽利。中药服药 1周后,诸症明显改善,继续服药 2周,主症消失,停用西药,坚持再服药 2周,心电图检查正常。随访年余无复发。
4 体会
本症属中医心悸、怔忡、胸痹、虚劳范围。临床观察一般病程较长,发病较急,多与外感风寒、劳累过度、情志变化、饮食不节相关。究其病机主要为心气亏虚,瘀血阻滞。病位在心,累及肺、脾、肝、肾诸脏,使气血津液生化与运行障碍,引起血瘀、血虚、阴亏、阳微等病理变化,导致心脏自身“血气稽留”。现代医学认为,AVB房室传导阻滞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可发生在房室结、希氏束以及其他不同部位。主要由于心肌炎症细胞浸润及坏死,房室结缺血,冠状动脉或心脏支架硬化,双束支纤维化,瓣膜钙化及药物、手术损伤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导致传导组织退行性变和坏死所致。血瘀与此关系密切,故活血通脉亦有利,亦符合心主血脉的中医观点。
根据“疏其血气,令其条达”治则,针对AVB的主要病机,以麻黄附子黄芪汤为主方并进行辨证分型治疗,药专力宏而灵活。方中麻黄、黄芪、桂枝、高丽参、炙甘草、制附片益气复脉,振奋心阳;丹参、赤芍、川芎散结行滞、活血祛瘀;地龙活络通痹;桔梗引药上行,全方共奏益气通滞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参、芪、附、桂能强心,增加心肌供血,并增强窦房结兴奋性,改善传导系统功能;丹参、赤芍、川芎、三七能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配合营养心肌药物静脉滴注,故能取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