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胃癌临床诊治分析
2010-08-15贾海全
贾海全
残胃癌(gastric stump cancer,GSC)是指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或胃空肠吻合术等手术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原发肿瘤。随着胃大部切除手术病例增多,GSC的发病率也日渐增高,残胃癌是胃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早期诊断率低,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我院2004年2月至2010年2月共诊治GSC60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GSC患者共60例,其中男50例,女10例;年龄42~80岁;原手术方式:Billroth I式25例;Billroth lI式35例;本组60例GSC患者中原发病变:胃溃疡52例,十二指肠溃疡8例;GSC与原胃切除间隔时间:5~10年20例,11~20年32例,20年以上8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60例患者中,上腹部胞胀不适42例,上腹隐痛30例,进食哽噎15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呕吐7例,黑便5例,贫血、消瘦5例,无症状1例。全部患者术前均常规行胃镜和(或)上消化道钡餐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其中胃镜辅助检查结合活检证实为GSC的确诊率为94%;消化道钡餐辅助检查确诊为GSC的确诊率为48%。
1.3 病变部位 癌变部位:吻合口35例,残胃胃体小弯侧12例,大弯侧7例,胃底贲门4例,全残胃2例;组织学分型:低分化腺癌24例,中分化腺癌20例,高分化腺癌5例,印戒细胞癌5例,黏液腺癌6例;按TNM分期:I期7例,Ⅱ期10例,Ⅲ期27例,Ⅳ期16例。
1.4 治疗方法 本组60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0例行剖腹探查术;15例行姑息性手术,包括胃空肠吻合术8例,姑息性肿瘤切除7例;根治性残胃切除35例,其中残胃全切除并行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12例,残胃大部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6例,残胃全切除并行胰体尾、脾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8例,食管空肠 Roux-en-Y吻合术9例。
2 结果
本组60例均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经定期门诊复查方式获得随访,其中10例行剖腹探查术者术后2~12个月内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6个月;行姑息性切除15例存活时间5~24个月,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根治性切除35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58%、42%。
3 讨论
残胃癌指因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在残胃发生的原发癌。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多,国外报道0.5% ~4.8%,国内报道为1% ~5%。其发病机制与胃术后低酸环境、胆肠液返流的刺激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残胃癌是胃部分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症状因癌肿部位而异,为溃疡复发症状、胃切除术后综合征和晚期癌症状等,临床上易与胃切除后综合征、消化不良等相混淆而延误治疗,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残胃癌的手术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和长期生存率较低,因而早发现、早诊断对提高残胃残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残胃癌多发生于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因术后胃排空功能障碍,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胰液、肠液等碱性液反流入胃导致胃内持续低酸或无酸状态,破坏胃黏膜屏障,造成胃黏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加速细胞分裂,促其发生癌变。同时,胃内持续低酸或无酸状态有利于细菌过度生长繁殖,促进致癌物二甲基硝酸盐形成从而导致癌变。残胃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贫血、消瘦、黑便等症状,易被原有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所掩盖,一经确诊多属中、晚期,因此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对既往有胃大部切除病史患者,应定期随访,特别是患者出现上腹不适及隐痛症状应尽早行胃镜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提高残胃癌的预后。手术治疗是残胃癌主要治疗手段,而未手术者、手术探查者、减状手术者,生存期及预后极差。因此我们建议对胃十二指肠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胃镜,使残胃癌能及早诊断,及早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残胃癌常采用全胃切除、联合脏器切除、姑息性切除及短路手术等方法,早期残胃癌在残胃全切的基础上加脾切除,效果更好,而进展期残胃癌则须行残胃切除联合脾切除。若合并如肝脏、胰尾、空肠、横结肠等其他脏器侵犯,应一同切除。不能手术切除者行各种姑息性及短路手术以延长患者生命。总之早发现、早诊断、早行根治性手术是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率的关键。
[1]文信.残胃癌20例临床.华夏医学,2009,22(4):689.
[2]周水生.残胃癌的诊断与治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5,14(10):792.
[3]董文龙.残胃癌的外科治疗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09,1(7):81.
[4]张志强,残胃癌34例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9):641.
[5]张松峰.残胃癌临床诊治分析.临床医学,2008,4(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