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联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2010-08-15冯玲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31期
关键词:苏醒丙泊酚芬太尼

冯玲玲

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对手术、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流产患者又大多为年轻健康的女性,她们更愿意在无恐惧、无焦虑、无痛、安全舒适的接近理想的状态下接受手术。心理干预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拟行人工流产术患者60例,年龄18~30岁,体重17~26 kg/m2,ASAⅠ~Ⅱ级,经检查证实妊娠6~10周。无神经、精神疾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及其他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n=30),Ⅰ组:丙泊酚1~2.5 mg/kg+瑞芬太尼1 μg/kg,Ⅱ组:心理干预 +丙酚1~2.5 mg/kg+瑞芬太尼1 μg/kg。麻醉过程中Ⅰ组只做常规处理,Ⅱ组心理干预围绕着麻醉手术的始末。麻醉前将瑞芬太尼稀释后先给予1/3量,然后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边注药边观察患者,待患者意识消失或者是对口头指令无反应给予剩下的瑞芬太尼后,开始手术。麻醉中出现异常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术中根据患者对手术的反应适当追加药物,追加丙泊酚20~40 mg/次。术中监测并记录术前、术中、术后的 MAP、HR、RR、SpO2、苏醒时间、麻醉药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术毕待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意识清醒,定向力恢复到术前水平,没有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感后,可以离开。

1.2 心理干预方法 首先与患者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针对术前访视中获取的信息采用相应的心理干预;其次,麻醉中采用放松疗法,鼓励患者主动倾诉,通过温和、明确、中肯的语言正确引导患者的心理归向。通过患者自主意识的调节来尽可能的抑制对麻醉和手术产生的负性心理因素。

1.3 观察指标 记录MAP、HR、RR、SpO2,麻醉药的用量,苏醒时间,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术中知晓,体动,呼吸抑制等)。将麻醉效果的评定分为三级:①意识消失,操作时无体动反应为优;②意识消失或尚潜在,操作时有轻微的体动反应,但不影响正常的手术操作者为良;③操作时有剧烈的体动反应,影响手术操作者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孕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中MAP、HR波动明显,Ⅱ组则较平稳,麻醉药的用量Ⅱ组比Ⅰ组要降低,但都在临床允许的范围内,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Ⅱ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Ⅰ组低,Ⅱ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比Ⅰ组要快,麻醉效果达优率分别是Ⅱ组97%,Ⅰ组为83%。

3 讨论

疼痛是由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包括感觉、情感和行为因素的个体主观感受。疼痛经常是主观的。人工流产手术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时,受术者精神过度紧张、恐惧、焦虑,极易导致人工流产综合反应[1]。难以忍受的疼痛以及术中的牵拉反应,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而心理干预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行人工流产术却可达到较理想的无恐惧、无焦虑、无痛、镇静、遗忘舒适的效果。

人工流产手术要求麻醉起效快,镇痛完全,术毕麻醉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实验表明,心理干预组比未干预组心理状态好,患者能正面认识手术,积极配合手术,使麻醉药物的使用更加准确,有效减少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在负性心理活动因素影响下,内源性的镇痛物质会减少,致痛物质和抗镇痛物质会增多,疼痛的程度会加重,这种负性心理所增加的疼痛,被称为增敏性疼痛成分或者疼痛的心理成分;而在正性心理活动则相反[2]。有资料分析,越接近手术的患者心理反应就越强烈,其中恐惧心理占91%。患者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可产生一系列不良的身心反应,不良记忆对患者情绪及康复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诱发不良精神心理症状。围术期对患者开展积极的心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痛苦程度,还可以增进患者同医护人员的合作,减少术中、术后精神与躯体的并发症,加速身心的康复。

本实验表明,在丙泊酚+瑞芬太尼行无痛流产术中积极实施心理干预,是安全、有效的,是值得肯定与推广的。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481-481,525.

[2]姜乾金.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40-141,177-180.

猜你喜欢

苏醒丙泊酚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植物人也能苏醒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