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诺普利治疗肺心病致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0-08-15李伟光刘培良
李伟光 刘培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是我国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所在院三年来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赖诺普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即对照研究,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84例,所有患者均按照我国新修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诊断,心功能Ⅲ~-Ⅳ级(NYHA),年龄42~84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60.3士10.5);对照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5±10.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吸氧、控制感染、解痉平喘及保持呼吸道通畅、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赖诺普利治疗,1次/d,每次10 mg,两周后倍增至20 mg,维持3月后采用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右室内径、右室流出道内经、肺动脉收缩压。
1.3 疗效评定显效 心功能改善Ⅱ级,咳、痰、喘明显好转,肺部啰音、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水肿消失。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级,咳、痰、喘症状改善,肺部啰音、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水肿减轻;无效:上述症状和体征均无缓解。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组用赖诺普利治疗治疗3个月后,显效26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48%;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3.6%(P<0.05),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2.2 两组治疗前后右室内径、右室流出道内经、肺动脉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注:采用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对照组治疗组组别25±2.4 24±3.1 26±2.5 28±2.1右室流出道内经(mm) 36±3.6 35土3.5 37±4.0 28±3.0肺动脉压力(mm Hg) 46±5.0 45±4.5 49±4.0 37±3.0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右室内径(mm)41±5.5 39±5.0 42±6.5 36±6.0
2.3 不良反映 2例患者咳嗽有所加重,但能耐受,两组患者肝肾功、电解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
3 讨论
肺动脉高压是形成肺心病的病理生理基础,肺心病患者由于缺氧,高碳酸血症致RAS系统激活,使体内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合成增加[1],加重肺动脉高压;慢性缺氧还可使肺血管收缩,血管壁张力增高,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膜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导致肺血管发生重塑。沈卫峰研究认为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可延缓肺血管重塑,肺心病患者使用ACEI治疗可产生有益的血流动力学效应[2]。应用赖诺普利治疗肺心病,能阻断RAS系统的激活,扩张血管,不降低体循环的压力使心脏的前后负荷下降;而且能降低肺动脉压,减轻肺循环阻力,使右心室的后负荷显著降低。在本组研究中证实,治疗组经心脏超声检查,右室内径,右室流出道内经,肺动脉压力,左室射血分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
赖诺普利属磷酸基类ACEI抑制剂,具有肝胆双通道清除的特点,肺心病患者常存在组织器官功能低下,尤为适宜,由于其活性基因磷酸基因,避免其他ACEI抑制剂的副作用如干咳的发生机会,在本组研究中2例发生干咳,均能耐受。
[1]张旭,凌培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研究.中国急救医学,1994,14(3):19-21.
[2]沈卫峰.难治性心血管系统疾病.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