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我国扩大内需的几点思考
2010-08-15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经济贸易系郑泽华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经济贸易系 郑泽华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逐渐波及到我国国内,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强烈的冲击,外部需求显著减少,国内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也明显下降。国际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波,给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中国企业带来阵阵寒意,使我国的经济增长率陷入“保8”的困境。但同时要看到,30年改革开放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蕴藏着巨大消费需求潜能,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1 国内需求不足制约经济的增长
(1)收入分配不公,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从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可以看出,现期收入差距过大,也是导致消费需求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定量指标,它的大小反映一个国家居民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国际上通常以0.4作为警戒线,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2007年,中国基尼系数达到了0.48,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数据,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字的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4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使社会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高收入阶层手中,中国已经从一个收入分配比较平等的国家迅速转变成为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农民占人口多数,其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也存在较高的消费倾向。由于高收入阶层家庭收入在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而平均消费倾向低,这样必然带动全国居民的消费倾向的下降,使消费需求不旺。
(2)居民收入预期不好,当期消费减少。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收入假说”理论告诉我们,居民当前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也就是说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直接影响当前的消费支出,人们对未来预期收入上升会增加现期消费,反之,人们对未来预期收入下降会减少现期消费。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稳定性下降,加上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裁员屡有耳闻,返乡农民工增多,失业率不断升高。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新的就业需求压力本来就比较大,加上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因而就业的难度非常大。失业率的提高,助长了人们对未来收入的不乐观预期。再加上住房、教育、医疗等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居民普遍感觉住不起房、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使居民预防性需求增加,支出预期加大,使即期消费减少。表现在伴随存款利率的降低,银行储蓄存款继续增长,从而使得银行储蓄存款同时具有私人养老基金、教育投资基金、个人医疗保障基金和个人住房基金的性质。
(3)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大多数农村地区交通、通信、医疗、文化、体育设施落后,商业不发达,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很不完善,售后服务跟不上。农民买了不合格的商品退换很难,出现故障后得不到及时维修,且经常停电停水,饮水不安全,一些农村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另外,有的地方电视信号弱,频道少,收视效果差,节目质量不高,地方台广告审核不严,有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的广告借机播出。农村居民识别产品的知识水平又相对较低,很容易被误导消费,造成农民心中的不满意,影响农村的消费需求。
2 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建议
伴随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由治理通货膨胀转向刺激需求、调整结构、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支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内需的扩大。而扩大内需需要投资与消费双拉动,但是,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对拉动经济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投资需求属过渡性需求,扩大投资需求可以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在长期中则收效甚微,而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保持旺盛的消费需求才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根本保证。
(1)扩大投资的行业。要高度重视商业流通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中的作用,加强商业网点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挖掘消费潜力。1953年,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出版了《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提出了著名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该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低储蓄—资本供给不足——低生产率);二是资本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低生产率)。很显然,根据中国当前的情况“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第一个方面我们不用太担心,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向来很高;而恰恰正是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避免第二个方面的出现,因为储蓄过高也是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过分的消费需求不足也是会使经济陷入“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纳克斯提出了“温和的”平衡增长战略,即在众多的行业中同步投资,形成相互需求推动,以投资带动投资,“供给创造需求”,以解决“贫困恶性循环”问题。有关部门要迅速研究制定操作性强、见成效快的具体政策措施,促进扩大内需的发展。根据纳克斯的理论,为了扩大内需,投资也不应该仅仅限于十项措施,只要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就可以作为投资项目。扩大内需就是我们政府要学习欧美各国的做法,将大量资源投入到与民生相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上。
(2)促进假日经济的发展。要解决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在大力引导农村居民消费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我们不能以简单的“消费不足”来定义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看看节假日商场、超市里熙熙攘攘的人们,就知道我国城镇居民中也隐藏着巨大的没有释放出来的消费潜力。每天在单位埋头苦干、没有足够的休闲时间,不得不说是制约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认为适当延长或者增加节假日也是扩大内需的措施之一。而就在前不久2009年的广东省“五·一”七天的假期还是被取消了,在目前,我国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采取措施扩大内需,以助经济增长之时,“五·一”七天假期不失为扩大内需的有益举措。尤其是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一部分高收入群体是需要增加其休闲时间来扩大消费的。想想看,无论是聚会、出游、探亲访友还是逛街购物,都是在增加消费,而五到七天的假日是很少有人一直呆在家里没有出门的计划的,加上四,五月份我国大多地方正是春光明媚的好时光,非常适合人们出行。
(3)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收入分配差距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按一般规律,当经济发展比较落后,适当地扩大差距,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这时的收入差距不仅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后果,同时它又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动力。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当需求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时,就必须要提倡均匀分配,扩大需求,而扩大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缩小收入分配。当收入差距过大时,它就会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高收入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弱,而低收入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强。过大的收入差距会导致两极分化,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这些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弱,他们对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已基本达到饱和,而占人口比重很大一部分的低收入者有强烈的购买欲望和需求,但又缺乏支付能力,这样就会造成总需求萎缩。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是扩大社会总需求,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3 今后几年我国居民消费的新动力
(1)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将使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的支付能力增强。农村消费偏“冷”一直是困扰消费市场的大问题。实际上我国有近70%人口的农村消费,是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民收入不增,农村消费难火。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对于改变农民收入预期,调整消费格局和扩大消费支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村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已由沿海逐渐扩展到内陆地区。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单靠政策补贴作用有限,彻底改善农民状况,需要农村经济发展大变动。只有农村经济发展采取大发展,才有可能改变现状,中国经济才能跃上新台阶。因此,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农村居民消费,已成为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2)社会保障制度不断趋于合理和改善,有助于扩大即期消费。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社会劳动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险范围还不大,极大影响到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率偏低而储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当我国经济重新进入扩张期,国家财力不断增长,且财政支出从发展生产转向改善人民生活方面以后,有关部门开始重新审视和进一步完善各项改革制度,以期建立公平、合理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随着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人性化设计,居民对未来预期不断看好,消费需求将不断释放。要增加消费,还应逐步完善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影响居民消费“非收入性”限制因素上做文章,以解决消费者消费的“后顾之忧”。国家应适当降低教育、医疗等公益部门的消费价格,采取措施控制其对消费者的超额支出,对价格虚高、给老百姓基本生活成本带来巨大压力的消费也应进行控制。努力使百姓对未来预期不断看好,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3)改善消费环境,保障老百姓安全消费。人们的消费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消费环境对居民消费影响巨大,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指的是消费者心理的、文化的、政府的消费政策等。硬环境指的是消费物质条件即消费基础设施。从“软环境”看,近几年我们对政府体制、教育体制、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另一方面从法律方面看,市场经济从它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要求来说是消费者主权的经济,消费者基本权利的保护,消费者拥有的消费品财产权利不可侵犯等,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个崇尚消费、鼓励消费的法律环境。从“硬环境”的改善看,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大力投进,水利、电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的现象也要逐步改善。现阶段,行业垄断、地区封锁、无序竞争、假冒伪劣等现象广泛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有所抬头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良莠不齐的消费环境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并且成为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后,国家应继续加快流通领域法律法规的建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等行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消费环境的好转将会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1]高觉民.城乡消费二元结构及其加剧的原因分析[J].消费经济,2005,(2).
[2]扬洁,刘运材.关于现阶段扩大内需的理性思考[J].北方经济.2006,(5).
[3]刘静,胡颖,王玉林.启动国内消费的实现方式[J].统计与决策,2006,12:50~51.
[4]温孝卿,任仲翔,张理.消费心理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