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妊娠三种促进宫颈扩张方法的临床比较
2010-08-15安岩
安岩
人工流产手术为创伤性手术,宫颈条件直接影响着手术操作及并发症的发生。人工流产术中促进宫颈扩张可减轻受术者的痛苦,宫颈松弛可以降低宫颈损伤及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探讨促进早期妊娠宫颈扩张的有效方法,对在我科门诊诊治的孕10周内要求人流的患者运用不同方法促宫颈扩张,比较其临床效果及药物对患者的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在龙江县景星二院妇科门诊收治孕10周内要求人流,无中晚期妊娠阴道分娩史,宫颈较紧,无内外科合并症,无子宫畸形,无应用前列腺素禁忌证,无宫颈微波、激光等治疗史,因各种原因不愿采用静脉复合麻下人流,但又惧痛,要求人流术中局部镇痛患者共1128例。患者年龄18~33岁,随机分为3组,米索前列醇组379例,盐酸丁卡因胶浆组375例,利多卡因组374例。各组间条件无显著性差异。
1.2 给药方法
1.2.1 米索前列醇组。消毒外阴阴道后,将米索前列醇200 g研成粉末,以棉纱塞于宫颈口,30 min后行人工流产术。
1.2.2 盐酸丁卡因胶浆组。消毒外阴阴道后,将盐酸丁卡因胶浆插入宫颈口,向宫颈内挤入5 g,2 min后行人工流产术。
1.2.3 利多卡因组。消毒外阴阴道后,宫颈两侧注射0.2%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l,2 min后行人工流产术。
为减轻术中的痛苦,每例患者术前20 min均直肠上双氯酚酸钠栓50 mg。
1.3 效果判定标准 用药效果判定分有效、无效二类。有效:用药后扩宫,术者感觉宫颈明显松弛,能轻松顺利将宫颈扩到7至8号,甚至不需器械扩宫可直接吸宫,且扩宫时患者无剧烈疼痛;无效:用药后扩宫,术者感觉宫颈仍过紧,勉强能将宫颈扩到5至6号,且扩宫时患者感到疼痛剧烈。
1.4 临床观察指标 各组患者宫颈扩张有效率、人工流产出血发生率以及各组用药后的副反应等。
2 结果
2.1 宫颈扩张有效率 米索前列醇组379例,有效377例,有效率99.5%;盐酸丁卡因胶浆组375例,有效367例,有效率97.9%,利多卡因组374例,有效355例,有效率94.9%。米索前列醇组有效率较高,而利多卡因组相比较较低。
2.2 人工流产出血发生率比较 米索前列醇组发生术中出血1例,占0.26%;盐酸丁卡因胶浆组发生术中出血2例,占0.53%;利多卡因组有6例发生术中出血,比率为1.60%,利多卡因组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这几例人流术时出血是由于宫颈扩张时宫颈仍很紧,扩宫时患者感到剧痛,不肯配合,妊娠月份又稍大,而选用的吸宫头太小,部分绒毛与宫壁分离的大块组织不能被迅速吸出而致子宫收缩不良,胎盘附着处的血窦开放而引起,尽快吸出妊娠物后,宫颈注射10u催产素后出血即停止。
2.3 并发症 使用米索前列醇组部分病例出现肠道痉挛性疼痛,休息后大部分能缓解,少数几例不能自行缓解者予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后能完全缓解,盐酸丁卡因胶浆及利多卡因则无明显副作用。
3 讨论
无中晚期妊娠阴道分娩史的早孕人流患者因其宫颈较紧,术中器械扩张宫颈时的剧烈疼痛为多数受术者所不能接受,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受术者不愿采用静脉复合麻下人流,仅用双氯酚酸钠栓止痛,但其对扩宫的止痛作用有限,所以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扩宫来减轻受术者的痛苦。
本研究结果显示,米索前列醇促进早期妊娠宫颈扩张效果最佳,且术中出血量少。米索前列醇具有宫颈软化,增强子宫张力及宫内压作用,增高或诱发早孕子宫自发收缩的频率和幅度,具E型前列腺素的药理活性。但个别病例有术后肠痉挛性疼痛,休息或肌肉注射阿托品能缓解。盐酸丁卡因胶浆为腔道表面润滑麻醉剂,具有局部止痛,腔道润滑,浅表麻醉的作用,促宫颈扩张较米索前列醇稍为逊色,但其术中出血量少,无副反应。而利多卡因促宫颈扩张效果最差,且易致子宫收缩差,术中出血增多,现已少用。
对情绪过于紧张、宫颈过紧的早孕人流病例,通过三组促进宫颈扩张的方法的对比,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扩张宫颈效果确切、价格低廉、使用方便,适于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