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难治性抑郁症的心理护理体会
2010-08-15王丽萍
王丽萍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的精神科常见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按照(DSM)分类系统,我国抑郁情绪的患者不低于1%[1]。临床上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以显著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包括情感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失眠、自我评价降低、自责或有内疚感,甚至或有认知和行为改变、反复出现妄想、幻觉并反复出现自杀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妄想多以自罪及无用妄想多见,幻觉以幻听多见[2]。由于老年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尚无突破性进展,因此有效的维护干预对延缓老年抑郁症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老年期主要的心理社会问题
1.1 健康状况 老年人因机体老化,各种疾病明显增多,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70%以上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而且因患慢性疾病而影响活动能力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多。许多老年人有记忆力减退,焦虑,烦躁,抑郁,消极情绪等。躯体健康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功能和心理状态。
1.2 家庭的经济问题 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中,几代人同住的家庭较普遍,大多数老人能得到尊重,并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满意,在组合的家庭中,老年人与配偶,子女之间的相互适应及心理协调,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及身心健康。而丧偶,丧子,空巢等生活事件,也会对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由经济问题所带来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也是影响老年人精神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2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
2.1 孤独心理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生活变得单调,无所事事,加之患病,住院后环境生疏,人际交往缺乏,家人不能时时陪伴,常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
2.2 焦虑、抑郁心理 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大多数病程长,易反复。他们对治疗和身体康复产生种种疑虑,表现为忧心忡忡、烦躁不安。对疾病的恐惧,因各种脏器功能缺损以及经济拮据,常使他们难以应对,均可导致焦虑,抑郁症的发生。此外,急性脑卒中后脑组织病损、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基经路。使这些神经递质低下也会导致焦虑、抑郁。由于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自身健康的心理疾病,抑郁以忧郁和厌世心理特点表现突出,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
自杀是抑郁症患者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据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患者心境不良,情绪消沉,感到绝望无助,生不如死。
3 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3.1 心理护理 对有自杀、自伤企图严重的患者,应深入了解病史和现有心理状况,耐心倾听,诱导患者叙述心中的矛盾,说出自杀的意图,以宣泄情绪,防患于未然。同时对家属强调安全保护和给予关爱,患者身边必须要有亲人陪伴,陪伴中要做到理解和体贴,同情,关注,体会患者恶劣的心境,通过与患者交谈,消除患者的悲观和厌世情绪,唤起患者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珍惜生命。
3.2 服药护理 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多合并许多其他疾病,用药多样。所以口服药必须由护士按顿送服,不能放置在患者身边,必须看患者服药。对拒绝服药患者,除要监督患者把药服下外,还要让患者张开嘴,检查是否已将药物咽下,防止在无人看管下将药物吐掉或取出。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3.3 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养 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应坚守岗位,加强病房巡视。患者的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多与患者家属交流,了解患者情绪变化动态,告知陪护如果需要离开患者,需先告知护士。
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对有自伤、自杀企图,并有幻觉、幻听严重的患者,应24 h看护。同时,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尽快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护士和家人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异常言行、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并重点交接班。有效避免个体极端行为影响、危害社会和家庭生活。
由于我国人口的迅速老龄化,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明显增加。其平均伴发两种以上躯体的疾病,精神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不但威胁到老年人的生存,也影响到家庭、社会及经济发展[3]。目前,对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无特效药。此病具有反复发作的因素,所以对护理的要求及心理护理迅速增加。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也十分重要。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人性化的关爱,这样可提高疾病治愈的进程,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1]沈渔村.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27.
[2]徐秀杰,都弘.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38例疗效观察.吉林医学,2007,28(3):358.
[3]毕琼英.老年性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