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刘禹锡迁谪文学豪迈风格的形成

2010-08-15焦兵新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8期
关键词:贬谪刘禹锡诗人

◆焦兵新

论刘禹锡迁谪文学豪迈风格的形成

◆焦兵新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迁谪文学较早的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迁谪诗人是屈原,他那凄恻的怨愁、沉痛的忧惧和极度的愤忿,为后世的迁谪文学奠定了传统的基调。怨愤精神是屈赋的灵魂,是迁谪文学共同的普遍特征。尔后千年中,迁谪诗文多出此范围。直至刘禹锡出现,始以另外一种风貌面世。刘禹锡以豪迈乐观的精神,创造了迁谪诗歌豪壮劲健的崭新风貌,打破了迁谪文学沉湎于幽怨、孤愤的套数,开辟了迁谪诗歌写作的新路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刘禹锡能以豪放风格打破迁谪的怨愤传统呢?

一、坚持理想,不改初衷

刘禹锡自小就有远大的志向,不凡的抱负。而饱经磨难的少年生活锻炼了刘禹锡的意志和毅力。刘禹锡小时候身子虚弱,家里的人常常要抱着他四处求医问巫,服石吞药。而稍值年长,便能自读医书,琢磨处方、磨炼体质。他聪明好学,不仅攻读儒家经典,对诸子百家也有广泛涉猎,他博览群书,孜孜不倦,为以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年科场得意,作官之后,又深得执政者的信任和重用,他抱着施展宏志的愿望,积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竭力想刷新政治,但是“永贞革新”终于以失败告终,遭到了“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的谪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刘禹锡没有灰心丧志,他在《陋室铭》里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他以豪迈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有悲而不哀,有怨而无悔。

在贬谪遐荒的漫漫二十三年里,刘禹锡难免有过感伤和忧郁,但他从不降心辱志,而是能在思索中积极振起,并对现实人生和政治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诗人在贬谪生活中更多的学习了屈原“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刚强精神,刘禹锡坚持理想、自强不息的精神个性在他的晚年表现得更为突出,为求在垂暮之年还能有所作为,他格外珍惜这稍纵即逝的时光。他在《赠乐天》里说:“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他不以“晚达”为憾。但求身如冬青,沐风栉雨,不改苍翠之色。刘禹锡的一生始终坚持理想,至死也没有改变过。

二、刘禹锡的豪放建立在对现实生活的理性认知基础上,有着严缜的社会生活逻辑,经得起哲理和生活的同时考问

他是离现实人生最近的诗人。对政治斗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表现了清醒的理性认识。比如,刚遭贬谪,他就在《桃源行》中借渔人的形象揭示了“桃花溪满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的污浊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尖锐矛盾,否定了桃花源避世、遁世的文化传统。他的人生态度最少偏执,既不高蹈出尘,又不哀伤消沉;既保持积极进取的锐气,又保持着相对开朗豁达的心态。

中国古代的谪臣都面临生活环境的巨变,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自然很难把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状态调整过来,不是忧郁生病就是愤懑而死。西汉贾谊贬为长沙太傅,追怀伤悼,为寿不长;南朝江淹贬官吴兴三年,畏惧忧戚,泣下沾襟;初唐名相张九龄罢为荆州长史,有瘴疠之叹、拘囚之思;平日豪气万丈的李白,一旦长流夜郎,也“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韩愈更是一贬而准备就死,凄楚地嘱咐侄孙“好收吾骨瘴江边”。而刘禹锡则尽可能地把自己融进当地的百姓与民俗中去,努力地去感受当地人民的生活,去体验当地人民的思想感情。他在朗州写《武陵观火诗》,在连州写《插田歌》等都表现出他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关心。他感受了当地百姓的欢乐与苦楚,这样他内心的孤独感就被减弱或消释了。

三、“天与人交相胜”的哲学认知是刘禹锡思想个性的集中体现,是他豪壮诗风的思想基础

在唐代的文学家中,刘禹锡是少有的思想深刻的诗人。唐代的诗人多,思想家少,而刘禹锡恰能二者得兼。且其理论水平之高,历代公认。他所提出的“天与人交相胜”的哲学命题,闪烁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火花,达到了柳宗元《天说》所没能达到的认识水平,也超过了韩愈的思想高度。他在《因论》七篇中又着重从事物的两个相反的方面探讨其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更为系统地阐扬了事物因果相关、相反相成的辩证观点。这样的思想认识,使他善于对纷纭复杂的事物作全面深入的观察和冷静、周全的思考,不孤立静止和偏激地看问题。他能从消极不利的现实中找到积极有利的因素来慰勉激励自己,以此淡化他对困厄穷愁的伤感,开阔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在诗中表现出一种通脱达观的态度。如他的《秋词二首》其一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两首诗充分表现出刘禹锡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诗人在春与秋的对比中,独具慧眼地发现了秋目的佳处,从而唱出了这意气豪迈的秋之颂歌。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使人们获得一种豪壮深刻的美感享受。

而在天人关系中,他特别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人能胜于天者,法也”。这种思想认识给他的人生启示大概是不屈于环境的压力,强调人的主观战斗精神的重要性。《砥石赋》中“雾尽披天,苹开见水。拭寒焰以破眦,击清音而振耳。故态复还,宝心再起。既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何耻?感利钝之有时兮,寄雄心于瞪视。”表现出一个士人君子自信、旷达、傲骨铮铮的大丈夫之风。尽管诗人的艺术风格从根本上讲是植根于时代土壤的,社会斗争和自然环境无疑要在诗人的性格特征和诗歌风格中打下烙印,但诗人的风格特点最终取决于诗人的个性特征。因此,我们要特别强调主观战斗精神的作用,这是刘禹锡豪壮诗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以新变为特征的中唐诗坛上,刘禹锡正道直行,素以独立不偃著称。他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豁达乐观的情怀,豪劲坚忍的气质,通脱圆融的态度,超然自适的心灵,来面对多舛的命运,克服忧患,自我拯救,从而看到了生命中更多的美丽,开创了贬谪诗豪壮劲健的崭新风貌,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刘禹锡这一诗歌风貌的底蕴,正是一种源于苦难现实并对现实苦难有所超越的精神,它体现了诗人对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生命力的坚韧不屈,从而也展现了历史重压下人性的顽强。

[1]萧瑞峰.刘禹锡诗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2]旧唐书·宪宗纪上.

[3]刘禹锡集.山西古藉出版社,2006.

[4]刘梦初.刘禹锡对迁谪文学传统的突破.中国韵文学刊,2002, (1):21.

猜你喜欢

贬谪刘禹锡诗人
苏轼的贬谪生活
赏牡丹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刘禹锡 陋室铭》
非同凡响的秋歌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
刘禹锡与《陋室铭》
诗人与花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