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是提高习作质量的关键
2010-08-15王文书
◆王文书
(辽宁省建平县青峰山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是提高习作质量的关键
◆王文书
(辽宁省建平县青峰山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三四年级的学生乐于书面表达,重在增强学生对习作的自信心,而五六年级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重在学生能写真人真事,表达真实的感情。
信心 畅所欲言 表扬 阅读 作文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和新课程实验教材的使用,笔者发现学生对作文有了新的变化:以前的学生特别害怕写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厌烦。而现在,经过 5年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但对语文学科感兴趣,而且对习作也有很大的兴趣。我想,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一直梦寐以求的事。究竟如何令学生喜欢习作,这就看你怎样设计使用新教材,怎样巧设课堂教学。其实,教材犹如一把钥匙,你能用好它,你就可以走进丰富多彩的知识海洋。
学生是因为不会写,没兴趣写,才导致他厌写。因此,要让学生有习作的自信心,有习作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因此,作文教学要想得到良好的效果,必须使学生对作文“有饥饿感”、“有食欲”。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觉得要让学生从“害怕写”到“喜欢写”作文,特别是对学困生来说,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降低写作要求,让学生有信心习作
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学生对写作有自信心,他才会有兴趣去写。我们平常都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期望过高,要求过多,急于求成,反而效果更差。面对学生不太喜欢习作的时候,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更需要有一颗等待幼苗成长的耐心,多宽容学生,允许他们出错,即使他们的习作语句不通顺,错字多,也别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记得,我曾教过一班学生,他们的语文成绩较差,刚开始第一篇作文,我布置写《我的新老师》,结果第二天令我大吃一惊。全班 50人,只有 30人把作文交给我,20人没交。天啊,我从没见过一班学生这样交作业。我当时非常气愤,很想批评他们,是自己上课讲得不清楚,还是他们偷懒不写?后来,我才找出他们不交的原因——不会写。那时候,我才静下心来反思,怎么办?那么多学生不会写?于是,我就对他们降低要求,不限字数,容许有错误,只要肯写就行了。经过半学期的改良教学,期中自查后,他们每次习作都基本上能交齐作业,渐渐地,学生对写作有了信心。
二、创设自由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写作文,最不喜欢的是老师规定内容范围。因此,一直以来,我都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舞台上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
在指导五年级学生写《20年后回故乡》这篇想象作文时,由于此习作的想象空间非常大,学生只要想象合理就可以。因此,写作前先让他们在课堂上交流,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想象,再在他们的交流过程中对语言表达进行规范要求。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因为他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受老师的限制。每当学生谈到 20年后一些精彩的场景描写时,涉及到本班同学的,他们都听得特别入神,有时甚至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效果非常好。于是,每次作文,我都利用一切时机,让大家相互提意见、发表看法、欣赏作品、评改作品,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家长、老师可以把想说的话尽情倾吐,从而拉近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距离,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写作道路作铺垫。
三、注重点滴进步,对学生适时激励
在习作教学中,班上都会存在一种情况,有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强,他们的作文水平提高比较快,而有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很难提高。如何令这部分学生由不会写到会写呢?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
在我现在所教的班级,就有这样的学生,他每次习作都达不到要求,不会动笔写,字数不够,总是说没内容可写。于是,我就叫他写班上的事情,就从最简单的事写起。比如说,今天的班干部做什么事,得到了老师怎样的评价,今天班上发生什么新鲜事……这些内容对他们来说,应该不难写。尽管他们所写的文章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字数不够,我都不会批评他。但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会对他的表现作出肯定和赞赏。小小的鼓励,对我们老师来说只是花了课堂几分钟时间,但短短的几分钟却可以令一位学困生从不喜欢写到喜欢写,对他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实施有效点评,使学生互相促进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我的作文评讲课中,我常指导学生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再由老师批改后再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我不仅仅会对那些优秀习作进行点评,几乎全班学生的作文我都会点评。比如,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后,在用词、表达、修辞手法等方面写得好的,我就在班上表扬他们。通过对每个学生的点评,他们都会觉得很高兴,开始有写作的喜悦感、成功感,从而就消除了他们对习作的畏惧。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把作文本放在班级内设置的作品展栏上,让全班同学将所有的作品全部看一次,并向该同学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再把“成果”发回给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达到互相促进。
五、拓展阅读视野,以读促写
我们都知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老舍先生曾经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与输出”的关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写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很高,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为目前小学生最大的问题是知识和生活的积累太少,缺乏写作技巧,因此,我们老师必须要求学生要有大量阅历,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真正把心放到文章里,把自己当成作者,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班成立了“读书娱乐圈”,建立了舒适的图书角,把从图书馆借到的书籍以及学生自己献出来的书籍,分类摆放好,供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外,每周由班干部负责评选出十大“读书明星”,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同时,也为他们创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此外,我还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古今中外名著,结合课文学习专题,多让学生写读书感受。写作要求不能太高,从一两句话写起,慢慢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写作习惯,让他们通过多读——多写——乐读——乐写,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几年实践证明,大量阅读古今中外名著,阅读其它有益书籍,既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可以逐步丰富学生的语言和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实践证明,只要能如此坚持下去,学生在习作方面真的可以做到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