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批改的趣味性,提高作文的积极性

2010-08-15◆沈

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积极性习作笔者

◆沈 丹

(浙江大学华家池子弟小学)

加强批改的趣味性,提高作文的积极性

◆沈 丹

(浙江大学华家池子弟小学)

作文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教师评、学生听”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拓宽习作的评价渠道,增进生生之间的习作信息交流,达到以评促学、评学互长的目的;改进评价模式,加强习作评价方式、方法上的创新,使习作评价主动化、游戏化,让学生愿写、想写、期待写,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批改 趣味性 作文 积极性

记得一位语文学家曾经说过:“语文的学习不外三点:识字、读书、作文。”笔者认为,识字是入门,读书和作文则将支撑人一生中的学习——知识输入为“读书”,知识输出为“作文”。当然,此时的“作文”既包括书面的文字,也包括口头的表达,“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是表达的至高境界。因此,作文就成为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项任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就要开始学习写话,学习用文字来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低段学生关于写话的阶段性目标为:(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可见,在遣词造句、语法规则方面,《课标》要求并不高,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

即便如此,学生对于作文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总是觉得自己没有话写,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孩子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疏于观察,同时也缺少写作文的动力,懒得提笔,懒得动脑,懒得修改。那么,如何给学生的作文打入“强心针”——激发起学生提笔写作文、积极修改作文、动脑筋写好作文的动力呢?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就要设计各种方法,转变传统作文教学课“教师说、学生练”单一的教学模式,从作文教学的引入、场景的设置、写作方法和过程的讲解与指导、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充实,力求使每一个过程新颖、生动、有吸引力,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使学生不再惧怕写作,愿意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

笔者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就学生作文的评价方面,积累了若干教学案例,与各位老师分享。

案例一:

老师将学生作文本抱上了讲台,学生窃窃私语:“是不是讲评作文啊?”但是老师没有一如既往抱着本子念,而是将作文本随机地发到学生课桌上,宣布:“请大家在教室里自由阅读作文,时间为半小时。你可以轻声讨论,但请保持安静。剩余时间,每个同学将有一张选票,请你将这张张珍贵的选票投给你认为写得最出色的作文。”学生对于这样一种“阅读 +投票”的方式非常感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几乎没有学生趁机玩闹的情况。在后期的投票环节中,学生在教室外面排队,一个个进教室投票,全程封闭,互不知晓,营造一种神秘感,极大的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待教室门一开,学生们欢呼着冲进教室,而最后的获胜者,自豪感十足。教师趁机布置下次写作的主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当然喷薄而出,个个摩拳擦掌。

人的任何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所谓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历程,它无法被直接观察,只能间接推断解释。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个体学习活动,引导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对此种学习活动加以维持,调节和强化的一种内在历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如果我们教师在日常的写作练习中能够恰当的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加大学生的写作动力,让学生在写作练习中能够自觉自愿地去尽力写、努力改,有力争向上的渴望来维、调节、强化持他们的写作活动,必定会直接或者间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即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而在此次活动中,运用互相评比、投票的方式,孩子们拥有评审的绝对主动权,过程公开透明,却又带有一丝“神秘感”——票数的揭晓是在所有孩子的翘首企盼中揭晓的,获胜者自然是觉得无比的光荣,而所有得到票数的孩子无论多少,都觉得自豪。让“获得令人骄傲的投票”成为孩子们写作的短期动机,有效地刺激、维持、调节和强化孩子们下一篇习作的态度、过程和最终成果,加快达到学习的目的。

其实,在日常的学生习作批阅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觉得某些优秀习作有必要呈现给全体学生,希望大家学习。但是在一次又一次单调的“课堂朗读 +表扬 +鼓舞”中,有多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被激发了呢?这个鼓舞的效果,能有多大呢?简而言之,作文批改和讲解过程在孩子们整个学习写作过程中是否有效,以及实现了多大的有效性。带着这样的困惑,笔者就在思考:为什么就不能让学生自己看同学的作文呢?虽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好作文,却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区分什么是好作文,什么作文还需要进一步的修改和润色。在通读了全班同学的习作之后,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而确定自己努力的空间。带着这样一种信念,笔者在一次批阅完全班的习作之后,组织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投票活动,而之后交上来的学生习作也表明,这样的一节课,效果是明显的,作用是积极的。由此,笔者认为:相比起教师的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学生之间相互的教育作用,效力会更加显著强大。

案例二:

教师将作文本随机地分发给学生,要求回家作业完成后认真“批阅”,给该篇作文打分,写上评语,并在结尾处落上批阅者的大名。第二天,交给作文本的主人,并统一上交,由教师查阅批改情况,以便调整。第三天的语文课上,教师再次将作文本随机分发给学生 (与前次批阅者不重复),要求学生继续批阅,打分、评语、签名,为期一至二周。

这种做法是笔者在临近期末之时进行的尝试,考虑到复习的重点一般都放在字词句篇的练习与巩固上,习作由于“工程量”巨大,耗时耗力,往往都被安排在周末,但是笔者又希望学生不要被掩埋在题海之中,每天晚上阅读两篇同班同学的作文,既可以在题海中透透气,又可以回顾本学期的习作练习,同时还可以复习复习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的写作知识与技能。

本次作文的批改方式是继案例一的后续,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在阅读同学习作之后能够书面表达出自己的评价。从学生收到作文本时迫不及待看名字、打开浏览的行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彼此的作文是充满好奇、十分感兴趣的,有了这样的评价方式做铺垫,大家都不想在同学面前过于落后,之后的习作也是努力上进。而从每篇之后学生那一段段的评语中也可以看出,有些孩子尽管平时习作写不具体,在评价同学的作文时可是毫不含糊,字字句句恰如其分,优点缺点主题突出。可见这也是一项学生练习书面表达的不错内容。

笔者坚信,改变单一的“教师评、学生听”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拓宽习作的评价渠道,增进生生之间的习作信息交流,达到以评促学、评学互长的目的;改进评价模式,加强习作评价方式、方法上的创新,使习作评价主动化、游戏化,让学生愿写、想写、期待写,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1]成新娟.浅谈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12).

[2]杨惠萍.作文批改贵在有效.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8,(3).

[3]马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小学德育,2007,(18)

猜你喜欢

积极性习作笔者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老师,别走……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提高大学生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积极性的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习作展示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