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书籍装帧》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2010-08-15洪梅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书籍装帧实践性艺术设计

洪梅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 杭州 311231)

高职《书籍装帧》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洪梅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 杭州 311231)

从实践性、电子化和实训环节三个方面,就如何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发挥高职生专业优势进行了教学方法上的探索与研究。

高职;书籍装帧;教学方法;实践性;电脑艺术设计

《书籍装帧》课程是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衔接着大学阶段的三大构成、字体设计、图形创意、印刷工艺等专业课程。《书籍装帧》课程总结、回顾、综合运用平面设计专业前期课程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考验学生专业设计水平是否进步,是否掌握了平面设计专业知识的一个标志性课程。

要将高职教育的目标与专业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引导高职学生在《书籍装帧》课程中对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对课程产生兴趣并转化为学习动力,就要加强引导。而引导的最直接表现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现从开展教学实践、把握教学重点以及培养学生适应职业氛围的校内外实训等角度对 《书籍装帧》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论述,探索符合高职《书籍装帧》课程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包括教学案例的实践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学习过程的实践性。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培养的是掌握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全面的实践技能和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的综合素质高级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必须构建一整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培养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新型设计人才为目标。

教学案例的实践性 在《书籍装帧》课程教学中,我们以教师或企业实际设计成果作为教学范例。以真实案例作为教学实例,能让学生真切体会书籍装帧的可接触性,学生能够真切体会到实际项目中的客户群体对书籍装帧的具体要求,并能将所掌握的课程理论知识付诸实现。教学案例的实践性对专业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实践才能储备或者掌握大量实际案例和经验,才能以优秀的书籍装帧案例打动人,培养出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际案例应分步骤地解析给学生。案例全过程包括从书籍装帧设计思维立足点到设计初稿,再到设计正稿直至设计完成,送至印刷制版。教师不仅要把每个步骤的设计想法分析给学生,还须详述设计稿件的操作过程。例如,在使用电脑软件环节,从一个图片处理软件导入另一个排版软件的步骤。

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强调学生在课堂的听与看之后,实际动手训练的过程。课程教学开展到哪个部分,学生实践就要配合到哪个程度。在实践中,学生应能够自我消化学过的课程知识。以实践为核心的课程组织方式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培养学生的是“授之以渔”的方法。在课程设置中,尤其应强调实践环节,这与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即突出多种能力培养,提高分析、设计、制作等各方面素质,体现设计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与理论知识结合。

教学内容的电子化

教学内容的电子化强调电脑艺术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即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电脑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法和电脑排版印刷技术。数码技术运用电脑对图片、文字、色彩进行编排组合,大大缩短了原来手工设计所耗费的时间,让书籍装帧设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绘图中解放出来。书籍装帧设计手段的多样化、材料语言的丰富、印刷技术的精确、电脑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发展,都会给未来的书籍装帧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应把握好电脑在书籍装帧教育中运用的特点,汲取电脑平面设计的艺术优势,抓根本、求变化、应发展。必须将电脑平面设计艺术和高职实际教育情况相结合,对电脑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研究,更好地发挥电脑的工具作用,从而完善高职类学生学习书籍装帧设计的教育方法。

电脑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语言逐渐发展成熟,同时也作为一门独特的专业(专业技能)凸显出来。书籍装帧设计和其他设计领域一样,受到新媒介、新设计技术的挑战,设计的方式和手段在不断改变。这不仅体现在书籍装帧的前期整体性设计艺术表现手法上,也体现在书籍装帧设计后期的印前排版工作和制版的工艺与技术上。书籍装帧设计的岗位分工由设计、电脑制作、制版和后期印刷装订几部分组成,不同的岗位或多或少都与电脑技术相关联。从社会岗位需求可以看出,对电脑艺术设计的掌握是现代高职学生就业的必备素质之一。不论是在设计阶段、制作阶段还是制版阶段,电脑在《书籍装帧》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

对电脑艺术表现力的把握 电脑软件技术运用于书籍整体设计,主要涉及Photoshop的图片处理和Painter的电脑绘制手法等。Photoshop软件处理图片比较方便,如可做出多种图片的叠加、套用、透叠、溶解等特殊效果。在这些方面,Photoshop的图层渐变、色阶调整变化、滤镜等功能操作可以将书籍的封面、封底甚至是内页等整体部分设计表现得更为多元化。运用这两个软件的绘画功能,能将电脑技术中的绘画表现艺术融入书籍装帧的整体效果。譬如,利用Painter软件的油画、蜡笔画、水墨等表现手法可完成书籍插图、插页等操作,能强化书籍内在与外在的视觉美感,丰富阅读的层次感。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软件使用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软件的艺术特点于书籍装帧设计,达到学以致用。

对电脑软件的排版和印前技术的把握 设计本身就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体。如果说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性是电脑艺术设计手法的视觉化表现功能,那么工艺性则是电脑艺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功能——技术功能,即印前页面排版和拼版。电脑艺术设计运用于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印前技术性应用。首先是开本、页面在软件中的设置。PageMaker是专业的排版软件,CorelDraw、Illustrator也常被使用,它们各有其排版特点。进行书籍的排版工作,应根据印刷纸张的开度进行尺寸大小设定,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一个或多个页面的排版操作。其次是图片的像素和四色处理。一般的印刷图片在印前要求像素在300dpi左右,最低不低于150dpi,这样的要求是为了保证图片印刷后的清晰程度。四色图片也是印刷技术的一部分,印刷色彩通常是以CMYK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对图片的像素和四色处理的印刷概念要反复讲给学生,这些知识是新内容,不是讲一次学生就能记牢的。

教学实训环节

实训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在学生掌握了基本设计理论和方法后,就会进入《书籍装帧》课程的实训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训课程相结合,是有效的高职课程实施方式,其核心是面向市场、注重实效,少了这个核心,就很容易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流于形式。

高职校内与校外实训环节分别是学生的专业仿真实践环节和融入职场实战环节。应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环境,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资源,发挥两方面的优势为教学服务,即与企业紧密联系,进行校企合作。

书籍装帧设计的校内实训阶段应围绕实训基地的职场仿真环境展开。应请企业的设计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开展实训指导,将课题(命题)带进实训室,让学生了解并实际参与依次从设计初稿—电脑设计稿—输出(手工制作装订成册)这一完整的书籍设计流程。特别是在书籍装帧设计的后端即制版印刷阶段,书籍装帧设计完成后如何拼版、拼版技巧、专色版设定、刀版的设定等等一系列专业技术技巧问题,都需要让学生熟知和掌握。学生与校外兼职教师通过互动交流汲取的知识与信息是学生在前期课堂教学中较少接触到的。同时,校内专职教师通过与校外兼职教师交流能够了解企业对书籍装帧设计人才的需求目标、需求层次、专业分工以及行业发展动态等信息,进而及时改进教学的不足,让社会资源真正被“请进”校园。

在校外实训阶段,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公司和印刷制版等专业相关单位,担当职业角色,在职场进行实战。这个环节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可以真正了解企业,学生将直接面对客户群体,多样的客户群、不同的设计要求对学生都是很大的考验。协调、沟通是学生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另一种磨炼,也是校外实训的目的之一。

面对多元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可能简单地用一种教学模式去适应所有的需求,而应不断研究新的课程和教学形式,去发现、分析和适应艺术设计市场对设计教育的需求,制定合理的、独具特色的艺术设计课程。

总之,必须根据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及自身的条件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书籍装帧设计技术人才。在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必须得以充分发挥。高职艺术类专业的《书籍装帧》课程教学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要能应对社会发展对书籍装帧设计技术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应不断深入。

[1]肖勇,肖静.书籍装帧[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29.

[2]丰明高.高职艺术设计实践性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探讨[J].美术大观,2008,(9).

[3]赵红英.数码技术对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 [D].苏州:苏州大学,2006.

[4]许宪生.高职艺术设计课程特色探索[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11).

G712

A

1672-5727(2010)06-0097-02

洪梅(1978—),女,安徽庐江人,硕士,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电脑艺术设计。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实践性艺术设计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汉字字体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星.云.海》
《花月夜》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王华清、冯莎书籍装帧设计作品赏析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