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创业教育与高职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2010-08-15王丽霞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高职生素质院校

王丽霞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关于创业教育与高职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王丽霞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在阐述高职生创业基本素质状况的基础上,从创业教育发展的环境、管理、教学、评价四个角度对高职生创业素质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指出高职创业教育要从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环境营造、创业教育课程优化及创业教育实践四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提高高职生的创业素质。

创业教育;高职生;创业素质

高职创业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创业教育这个词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已不陌生,迄今为止,我国的理论工作者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及高校的创业教育实践探索已持续了十多年。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的理念,在1999年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也强调要加强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广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狭义的创业教育主要针对大学生就业,旨在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无论狭义的还是广义的创业教育,其核心都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20世纪末以来,以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为参照,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高校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教育试点风起云涌,高校创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相比,对高职创业教育的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高职创业教育的对象是高职学生,是指培养高职生的创业素质、提高其创业能力的教育过程。高职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和造就千百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其成为推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驱动力”具有重大意义。但现阶段高职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高职生的创业素质普遍欠缺,高职生创业的成功率偏低,这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及就业导向有关。高职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就业教育,以培养社会经济建设直接需要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由供不应求向供大于求的转变,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正因为如此,与就业教育不同的创业教育理念必须引入高职教育的内容体系,加强高职创业教育、培养高职生的创业素质应该成为高职教育的目标导向之一。

高职生创业素质状况

高职生的创业素质由四个因素组成,即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笔者将从这四个方面阐述高职生创业素质的状况(本文对现状的描述是根据本课题调查报告,具体数据从略)。

创业意识 我国绝大部分高职生创业意识比较薄弱,大多数高职生的创业欲望和动机不够强烈。对于大多数高职生而言,虽然他们都很想自己有一天“当上小老板”,但现阶段的首要目标却是通过接受高职教育找到一个经济收入水平较高的职位,改善个人和家庭生活环境。学生主观上追求稳定工作的就业观成为主流,加之客观上高职教育目标强调高就业率的导向作用,使创业成为遥远的梦想而被学生放弃。但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高职生的创业意识不断趋于理性,他们认识到虽然现阶段创业环境(包括时代、地域、政策、人际关系等因素)为年轻人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但因自身综合素质欠缺、创业资金短缺及缺乏把握市场规律的经验等,不得不将创业推后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创业的盲目性。

创业品质 创业品质是指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对人的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及意志力。一个希望创业成功的人必须具备勇气和胆量、顽强意志和抗挫折能力、吃苦耐劳、社会责任感及讲信用等创业品质。通过调查数据笔者得知,大部分高职生不缺乏创业的勇气,普遍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也具有良好的道德信用品质,但部分高职生缺乏承担风险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或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有所欠缺,害怕创业失败或失败后可能一蹶不振、承受不了挫折和困难的大学生创业者仍占大部分。这方面品质的缺失对于创业而言几乎是致命的。

创业知识 创业知识是最基础的创业素质之一。创业知识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要求高职生创业者具备创业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理论知识、法律知识等。创业活动是艰辛的创造性过程,缺乏上述任何知识都有可能导致创业功亏一篑。有创业意愿的高职生一般对专业知识比较自信,会了解一些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阅读过有关创业方面的书籍,在学校也参加过相关创业实践活动,但普遍对具体的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的了解比较薄弱,或表现出社会经验不够,综合素质有所欠缺。

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创业素质,要求高职生创业者必须具备资源整合能力、领导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事实证明,许多高职生创业失败并不是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而是在创业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尽管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强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但三四年的高职教育并不能保证使学生具备这些创业能力,毕竟具备这些能力对学校而言属于教育目标最高层次的要求,加上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差异,使得高职生的创业能力高低不同。大部分高职生对自己的创业能力进行评价时明显底气不足,甚至个别学生会怀疑自己是否具备创业能力。

加强高职创业教育,提高高职生创业素质

(一)高职生创业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

上述高职生创业素质状况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1)政策因素。国家虽然不断调整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少有针对高职教育对象的;(2)家庭教育因素。大部分高职生因家境的原因,从小被灌输稳定的就业理念,即使想创业也缺乏资金支持;(3)高职生自身因素。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比较薄弱,缺乏创业实践活动经验,在竞争能力、创新意识方面都比较欠缺;(4)学校创业教育的因素。笔者着重从高职创业教育方面分析其对学生创业素质的影响。

高职院校教育环境 近年来,我国高职创业教育在政府部门和各高职院校的重视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创业教育的校园环境尚未充分形成,为学生创业提供的实验条件不够完善,也没有建立配套的学生创业启动基金,教师主观地为学生设定各种所谓环境,导致缺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应有空间和机会。同时,社会对高职创业教育也认识不足,政府部门尚未出台专门鼓励高职生创业的政策,社会上没有风险投资商给予帮助,高职生在走出校门之后很难进行创业实践。

高职院校管理因素 目前的高职院校管理中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部分高职院校放任自流,对高职生的创业教育不闻不问,对指导高职创业教育的教师也没有任何激励机制;另一部分高职院校实施严格管理,硬性管理使教学体制只有原则性而缺乏灵活性,只有一致性而缺乏多样性,只有严格性而缺乏宽松性,把学生管得太死,不利于创业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教学因素 高职教育虽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但基本上教师仍是主角,担负着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学生是听众,接受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单向灌输,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创新的积极性。此外,由于课程结构不合理,创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创业课程,特别是一些专业课的教学不能够及时反映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使高职生不能开阔视野,不能了解相关的主流技术;许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致使高职生的学习过程很难围绕创业教育进行有效的实践。

高职院校评价因素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几乎是相同的,那就是考试。一般而言,合理的考试是必要的,但若将考试当作教育评价的唯一手段,则必将扼杀高职生的创业能力。我国高职院校的考核制度大多是以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为本位,考核方式、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比较单一,不利于高职生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高职生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应当更多地培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能力结构、健康的心理结构及能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构建高职生创业教育模式,促进创业人才培养

重视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 高职院校首先要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竞争,要赢得竞争必须有所创新。高职生普遍动手能力相对薄弱,开拓精神不足,而创业教育将“迫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设计、开创自己的事业,通过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消化知识、创新知识,这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可通过以下途径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1)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指标纳入高职院校评估指标体系中,通过学校的制度建设使创业意识培养融入学校的培养目标规划中,并在教育工作中得到执行和完善。(2)在高职生中进行创业教育大讨论,在高年级学生中增加创业内容的德育课,使学生认识创业的意义,激发创业的欲望和动机。(3)通过学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的统筹安排,创造活动机会,锻炼大学生的首创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社交和管理技能。(4)宣传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典型事例,邀请知名企业家和成功创业者讲述创业过程和经验。(5)学习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引导学生增强创业意识。

营造创业环境 高职创业教育需要学校营造鼓励、支持学生创业的校园环境。营造有利于高职生创业的环境,重点是依靠高职院校各管理部门进行全方位的创业教育宣传,倡导并组织社团活动,使高职生获得创业知识,提高创业素质。教师给予悉心指导,学校在管理上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学生创业。高职院校大多在某个专业上具有特色,学校相关部门可以本院的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为依托,在制度保障上给学生创业以指导和大力支持,可以建立专业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放,营造学生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也可以成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俱乐部”等学生创业社团,使有创业理想、创业激情的高职生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进行交流探讨,还可以举办大学生创业沙龙。

增设创业教育课程,优化教育方式 加强创业教育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通过创业教育课程构建创业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并将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创业各个时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鼓励学生掌握创业相关的经济、法律、工商、财务、管理知识,弥补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的欠缺。其次,应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改变以考试和分数评价学生的机制,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激励学生创业。再次,要创新教学方式,以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为导向,调整教学方案,增加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采取启发式、讨论式、问答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样重要。一方面,应制定措施,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甚至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具有企业经营经验的管理者讲授创业体验,进行专题研究或参与教学,扩充创业教育师资,使学生接触到创业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其分析能力。

加强实践体验,培养创业能力 首先,要建立校外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开展专项调查活动,聘请合作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担任学生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去校外创业实践基地见习、实习、打工。通过上述途径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探索,增长知识和才干,这对于有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是比较容易的。其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创业体验,学校可以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科技服务公司,建立学生超市、书亭、设计制作室、家教中心等实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成为创业实践的主体,体验创业过程,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总之,通过创业教育引导高职生培养创业素质,有利于拓展高职生的就业渠道。各高职院校应尽快完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为众多有志于创业的在校高职生提供一个获得创业知识、增强创业能力的平台。

[1]徐迎红,李非.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5,(4).

[2]张剑英,回娅东.论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3]王守涌,梁瀚丹.在创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G715

A

1672-5727(2010)06-0058-03

王丽霞(1981—),女,江苏苏州人,硕士,苏州经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生素质院校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