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陶艺创作中的作用

2010-08-15赵良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基础课陶艺创作

赵良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宜兴 214206)

浅谈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陶艺创作中的作用

赵良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宜兴 214206)

艺术教育的形式探讨是多维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基础课教学与专业创作谋而不合的矛盾越显突出。本文从教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来阐述专业基础课教学与陶艺创作的互动关系,探讨陶艺教学的基本规律。

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陶艺创作;互动性

任何形式的创作设计都离不开色彩、素描等专业基础知识,在当今我国艺术院校教学中,第一堂课就不分专业地进行各门专业基础课的绘画技法训练,是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动手能力和艺术修养。当形状和色彩组成的式样被看成是表现某种内容的形象时,便产生了“艺术创造”,艺术家正是凭借着这种天赋,才创造出了形象。陶艺创作从纸面构思立意到成型工艺制作,本身就是一种立体形象再创造,这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需要一定的绘画和造型技能作支撑。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造型设计时一些良好的构思方案往往无法在创作实践中完整地被表现出来,或者勉强表现了却达不到自己设定的理想境界。究其原因,既有设计创作经验不足的原因,又有基本绘画技能达不到专业设计要求,导致创作能力欠缺,创造思想受束缚的原因。因此,必须重视并重新审视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科学合理性,努力倡导专业基础课教学与专业创造设计的互动,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专业设计中的重要性

专业基础课的作用 陶艺设计专业由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图案、中国画、速写、测绘、工艺美术史等多门专业基础课程组成,专业基础课教学历来在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专业基础课的开设都集中在大学一年级,教学课时由以前的一年调整至现在的23周左右,增加了专业课时,使专业基础课时安排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趋向科学合理。课程内容也随着社会发展需要与实际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将绘画素描转化为设计素描,写实色彩改变为装饰色彩,图案、构成合并为形态研究等,提高了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设计中的实用价值,使专业基础课教学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每门课的侧重点都各不相同:素描、速写注重造型能力与用线技巧训练,解决的是比例、结构、透视、空间层次、造型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色彩练习强调对物体色调把握,在冷暖色相中寻找色彩对比规律的丰富性,提高学生的色彩描绘和审美能力;三大构成是训练学生从二维到三维的各种空间想象设计能力;图案学习培养装饰纹样手法变化的应用能力。各门课程循序渐进地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设计理念,开拓了学生的设计视野与联想空间。在实际教学中一些造型能力强的学生,与他们有着扎实的绘画基础、设计技能不无关系。

走出专业基础课教学的误区 在肯定陶艺基础教学积极成功一面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不尽如人意的一面。虽然一些专业基础课训练内容发生变化,但训练方法还是以临摹、写生等老套路为主,素描、色彩、图案、构成等各专业基础课都是以完成各自教学内容为授课目标,没有考虑各门课之间对应衔接关系,相互之间缺乏取长补短互融性联系教学,更没有把专业设计导入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大环境中去思考,造成长期以来专业基础课学习完全追求绘画技法训练的单一教学模式。看似认真完成了教学任务,实则弊端很多。严格地讲,教学中如果没有理清以基础为专业服务这根主线,把专业设计完全排除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之外,那么就是一种教学失误和资源浪费。这种“以技入道”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学生创作思维断层的现象,导致设计观念淡漠,设计空间狭小,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缺少创新意识的“工匠式”设计人才。因此,我们必须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打破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常规模式,把专业基础课植根于专业设计的大氛围中统筹安排教学内容,畅通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渠道,发掘教学内容的亮点,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引入专业设计的案例规范。例如,在素描、色彩课练习时,可以围绕专业创作在内容上侧重于创意设计思维的训练,通过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式布置带命题的短期作业,让学生多动脑筋。减少“照搬、死画”式的技法训练,因为大部分学生在高考时都已具备一定造型描绘能力。通过改变训练内容,可以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全方位设计思考的能力。

加强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的融合性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基础课与实践创作的关系 在陶艺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只对专业课学习“来电”,对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兴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刚跨入大学学习,也许并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中各门课程的性质,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认真做好引导解释工作,把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的内在联系讲清楚,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把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缺少专业基础课支撑的专业创作恰似无源之水,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来。一件陶艺作品从设计到制作要求作者具备构思、绘图、协调比例、装饰布局、工艺制作等多方面的综合设计能力才能完成。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厌学,需要教师用鼓励的方式去指导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

改革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 要提高学生的专业创作能力,对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课程内容的改革必须紧密结合陶艺专业设计进行,要把对专业设计有帮助的基础知识梳理出来,再吸收当今新的创作理念和方法,摒弃已经过时的知识,注重动手技能训练。例如,中国画、色彩、装饰画课的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在陶艺造型上的装饰能力,素描、速写、测绘课教学培养学生的造型构思和绘图能力,工艺美术史论课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能力、知识的角度出发编写高职高专陶艺专业专业基础课讲义和教材,制定专业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在陶艺创作时有选择地汲取专业基础课中的有益内容,结合设计要求进行有步骤的专业训练。同时,要改变理论偏多的授课方式,采取多示范、有任务、重创新、善启发的教学手段和多层次、阶梯式的教学结构模式来唤醒学生的设计意识,拓展学生的创造想象空间,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从而为专业创作打下深厚的基础。

注重专业实践创作能力的培养 专业实践能力不仅体现在专业创作上,还表现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虽然同为能力的反映,但两者表现出的能力侧重点却不同,前者为陶艺专业的制作能力,建构于基础能力之上,具有三维空间特征。例如,紫砂茶壶、陶瓷雕塑的设计制作等。后者为专业基础能力的训练,大多以二维空间的形式出现,如一幅设计素描、一幅装饰画、一张平面构成等。平面上的设计制作同样离不开绘画的实践技能,绘画能力是在临摹与写生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除绘画能力之外,还有一种更重要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创新能力隐含于绘画能力、陶艺制作能力之中,是专业创作必备的基本能力。因此,有针对性地与陶艺专业设计要求挂钩开展训练,加大专业基础课内容改革和技能培训的力度,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激发学生陶艺创作的灵感,是培养提高学生专业创作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艺术创作是基于生活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并通过自身领悟诞生的,善于把客观物象变为主观情境是陶艺创作的重要手段。素描中以线造型,写实到写意的表现思维方式,形态构成中构思设计的装饰手法,色彩中色相的搭配处理,这些技巧都能在陶艺创作中结合工艺材质得到良好运用,加强造型的个性化元素特征,使创作视野宽阔富有灵动性。陶艺创作不仅需要了解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掌握运用专业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来把握陶艺的工艺流程,丰富陶艺造型设计的表现方法,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将专业基础课纳入专业设计实践教学的尝试,我们取得了一定经验,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明显提高。近年来,在对外参展交流中,学生的陶艺作品屡次得奖,赢得同类院校的普遍好评。

实现专业创新设计的方法

陶艺设计本身有着自己的规律可循:一方面,大自然丰富的生态资源是我们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通过模拟转化、添加组织、夸张变形等手法不断获取新的造型,达到“心匠自得为高”的艺术境界。例如,宋代瓷器“荷花托温酒执壶”、“孩儿枕”、“葫芦瓶”等就是借用了这种摹拟自然设计手法的成功典范。另一方面,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等又是专业设计可以借鉴的丰富素材,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鉴赏各时期传统经典陶艺作品和世界绘画大师的作品来提高审美能力,获得灵感,产生创作的欲望。中国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原始彩陶、黑陶质朴大方,宋、元、明、清陶瓷浑厚典雅,造型各异,工艺精湛,颇具装饰效果。而西方近代艺术则流派纷呈,莫奈的印象主义、塞尚的结构主义、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大师们颠覆常规构思的作品立意新颖,处理手法独特,风格鲜明,充满着高度的形式美感和强烈的震撼力。从古代经典陶艺作品和近代大师们的作品中得到启发,汲取有用的造型元素、装饰元素,产生联想记忆,借助于点、线、面、体重新组合,用于造型设计制作之中,是产生新观念、新造型的又一思维模式。我们可以从现代陶艺家罗小平、吴鸣的作品“世界领袖系列群像”、“愚者系列”和“子非鱼”、“奥运2008体操系列”壶中感受到当代中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作品耳目一新。在实际创作中,想象力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艺术题材的本身不能提供一个表现自身的形象,形象是由人创造的,一个艺术家不能随便运用别人创造出来的形象,去表现自己的特殊经验,他必须亲自为自己的灵感创造形象。艺术贵在创新,陶艺创作就是利用陶泥,借助于专业设计知识及制作方法,表现刻画各种不同的造型,让每件造型在形体、题材、装饰中充满个性和特色,这是设计和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作品具有艺术魅力的重要标志。一件陶艺作品从设计到制作烧成,经历了平面绘图到立体空间多维塑造的过程,其创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形象思维和造型工艺美的展示,具有不可重复性。陶艺创作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形体良好的视觉美感来自于器物的线条、色彩、装饰、工艺、材质、表现手段等诸方面基础与专业知识的表现与积聚,能够反映作者良好的造型驾驭能力和综合设计素养。一件艺术品里形式的结构,如点、线之神秘的组织,色彩或音韵之奇妙的谐和,与生命情绪的表现交融组合成一个“境界”。

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体现人性化的科学教学方法,对于每个经历过专业培训的人来说,陶艺创作都曾经历过从基础训练到专业设计的系统学习过程,专业基础课程在陶艺创作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如果缺少它们,陶艺创作将无从谈起。教学为创作服务,将基础教学融合于专业设计之中,重新整合梳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设计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课题项目创作设计,以完成任务的方式分阶段、有重点地实施教学步骤是陶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相信通过这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尝试,能够培养更多一专多能、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3]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G712

A

1672-5727(2010)06-0140-02

赵良(1964—),男,江苏武进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为现代陶艺造型及雕塑设计。

(本文责任编辑:郑晶)

猜你喜欢

基础课陶艺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