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2010-08-15
李国渝、朱肖川在《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第5期中撰文比较分析了远程开放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异同。作者首先比较了电大和高职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差异。电大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开放教育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增加了开放教育的适应性。而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为“1221”模式,即:一个开放教育平台,高职院校应成为汇集使用社会和企业各种资源,开展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的开放平台;两个交叉灵活应用教学系统,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基础知识;两个证明学生能力和水平的证书——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一个基地,把学校办成终身学习培训和为社会服务一体的基地。
培养目标方面,电大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二者都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等性、基层性和应用性。区别在于,电大倾向职后的“成熟职业人”,高职倾向职前的“准职业人”。
课程模式方面,电大通常采用传统教育的课程开发模式和学科课程结构,而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则是高职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电大的课程学科特性较强,职业指向不明显,而高职的课程强调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教学模式方面,电大通过互联网络,利用教学平台和媒体资源进行教学,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性较弱,评价中无法体现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高职更容易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思想,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性较强,评价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相协调。
教育思想方面,电大和高职均体现了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而独立自主学习理论、虚拟教学思想在电大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能力本位”和“行动体系”的思想更多地体现在高职中。
最后,基于以上比较研究,作者总结道,电大应把传统优势和E—Learning优势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征。高职也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通讯技术,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习支持系统和共享资源库,进一步方便学习者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