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10-08-15强杨菲菲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高职

王 强杨菲菲

(1.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重庆 401147;2.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2)

关于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王 强1杨菲菲2

(1.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重庆 401147;2.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2)

从分析高职院校女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入手,研究高职院校女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探索加强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旨在促进高职院校女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

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高职院校女生是这一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健康发展与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也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提出的健康标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高职女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其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然而,当今的高职女生在面临人际交往、学业、情感、就业等诸多压力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扰和冲突,影响了她们的健康成长。因此,了解高职女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职院校女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据华中科技大学郑廷芳等人在2006年对465名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与分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56.98%。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高职院校女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适应能力不强 高职女生经历了激烈的高考竞争后,进入大学开始全新的生活和学习,在各方面都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教师,面对新的学校环境、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有的女生对学校不满意,认为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差距太大;很多女生从小在家娇生惯养,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有的因地域差异与现实环境和周围同学格格不入;还有的女生面对宽松的大学课程感到无所事事。由于个体适应能力的差异,一些女生不能适应这些变化,产生了各种适应困难,进而情绪低落,出现心理问题。

学习方法不当 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很多高职院校的女生学习自制能力较差,课后不能自主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一些女生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甚至有厌学情绪,学习成绩低下;有的女生虽然学习刻苦,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当,仍然按照中学的死记硬背等方法学习,考试结果总不理想。高职女生面对学习成绩不好甚至不及格,需要补考、重修、留级时,考虑到今后的毕业、就业等问题,就会产生焦虑、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正常生活。

人际关系不良 人际关系问题是高校心理咨询中的三大主要问题之一(其他两项是情感困惑和学业问题)。我国高校女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4岁之间,这一年龄阶段的女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有强烈的需要,渴望更多的人能理解和接近自己,成为自己的朋友。高职女生能否与来自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同学、老师、朋友建立和保持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她们面临的人生新课题。人际关系的好坏成为高职院校女生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由于种种原因,如害羞、恐惧、自卑,交际能力不够,交往技巧缺乏,言辞表达较差等,导致高职女生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甚至害怕交际,不愿与人沟通。人际关系不良会使高职女生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精神状态等受到影响。

自信心不足 高职院校女生的不自信来源于多方面。其一,来自理想的学校与现实的学校之间的矛盾,高职女生曾为自己设立了较高的目标,想要考入理想的高校,进入高职院校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她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其二,很多高职女生认为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社会地位低下,专业知识、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也与本科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就业竞争力不强,由此产生自卑。其三,一些高职女生家庭贫困,在日常生活中压力较大,在与家庭富裕的同学相比时,自卑感油然而生。另外,对自己的身高、长相不满,学习成绩不好,人际关系不良,能力不强等都会导致高职女生的自信心不足。

感情处理不当 大学生正处于性发育成熟期,恋爱与性的问题不可避免。高职女生由于缺乏处理恋爱问题的经验,在面对单恋、三角恋、失恋等感情问题时,会有幼稚、任性、悲观、焦虑、抑郁等表现,影响情绪,进而影响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更有甚者,一些高职女生接受不了失恋的打击,选择自杀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给个人、学校和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高职女生对性知识了解不够,对性的态度不正确,性心理不够成熟,因此对自己萌发的性欲望会产生羞耻感,对一时冲动的性行为会产生自责和负罪感,对性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担心、焦虑、恐惧,这些都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心理障碍。

独立意识不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面对当前多种文化、多种价值体系的抉择及激烈竞争,高职院校女生往往会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甚至误入歧途。很多女生受到“找工作靠关系”、“工作好不如嫁得好”等思想的影响,只想混个文凭,缺乏独立奋斗的意识。在这种依赖心理的影响下,她们往往不思进取,对专业学习感到厌烦,由此产生烦闷、空虚等不良情绪。

高职院校女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引起高职女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总结起来,有以下主要原因。

社会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将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竞争。传统文化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等观念,使女大学生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竞争挑战,在就业市场上,女大学生往往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而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娇气、依赖、吃苦精神不强等弱点也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相较本科院校的女生,高职女生压力更大,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就业压力的增大使部分高职女生感到前途渺茫,不少女生为考虑工作问题变得焦虑不安。

家庭因素 家庭对女孩的抚养和教育方式与对男孩有很大的差别,社会性别角色期望对男孩女孩都有很大的影响,女孩通常被期待为温柔、听话、敏感的,男孩被期待为勇敢、坚强、有力量的。高职女生在这样的期待下学会了顺从、宽容,依赖性较强,比较娇气和脆弱,长大后独立自主性不强,在生活和感情上趋向于依赖他人,遇到挫折时容易受到伤害。在对待未来职业的问题上,高职女生的竞争意识不强,有的家长对高职女生期望太高,要求其升本、考研,使她们承受了巨大的学业压力,有的家长对高职女生没有考上本科院校感到失望,对其不管不顾,放任自流,这两种态度都不利于高职女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氛围、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的性格行为及知识水平等也会对高职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自身因素 高职女生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归因错误。一些高职女生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要求,自视过高,不能达到目标就做出外部归因,责怪社会和他人,表现出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有的高职女生过于自卑,总是做出内部归因,消极悲观,自责自谴。

加强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高职女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高职女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也需要学校、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加强对高职院校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重视高职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各方配合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 高职院校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取得成效,首先要得到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作用,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如广播、展板、橱窗、报纸、网站等,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高职女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促进高职女生对心理健康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应加强校风、院(系)风、班风、学风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还应重视教师和学校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家长应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高职女生更的多关爱和鼓励,使她们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了解高职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每年新生入校时,高职院校应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将在普查中表现不同的学生加以分组,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普查中表现出问题的学生应安排面谈,了解真实情况,对确实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应根据问题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育和咨询计划,及时解决问题,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对问题严重、依靠咨询已经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应及时转介到相关的精神卫生机构;对有一般心理困扰或没有表现出问题的学生,应通过专门针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另外,学校还应为高职女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根据高职女生的特点,开展具有女性特色的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紧紧围绕女性这一特殊群体开展。高职女生相较男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其独特性,不能只注重心理健康而忽视生理健康的教育,因为很多高职女生的心理问题是由生理问题引起的,所以尤其要注重高职女生的性教育。要开展针对高职女生的专题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相关选修课程,扩大高职女生的知识面,引导高职女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恋爱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还要激发高职女生的参与积极性,开展健康向上、符合女生心理特点的活动,如女生健康演讲比赛、情景剧表演、女性风采大赛等,培养高职女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自信心,使她们在活动中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学会与他人相互合作。

预防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全面促进高职女生心理健康发展 大多数高职女生只是存在一般的心理困扰,如情绪问题、学习问题、就业择业问题、人际关系和恋爱问题等,这些问题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的,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演变成心理问题,甚至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对于这部分高职女生,学校工作的重点是预防,具体工作方法是:营造良好的健康氛围;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教给高职女生情绪调节的方法,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和学习方法等;在特定的时期(妇女节前后)开展针对高职女生的系列活动,如女性健康专题讲座、现场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女性励志电影展播、女性心理剧或情景剧、有奖征文活动等。对已经存在心理问题急需解决的高职女生,学校应提供心理援助,工作方法主要是咨询。高职院校应配备心理咨询室和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应根据高职女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提供信件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或面对面咨询,对心理问题类似的学生,还可以开展团体心理咨询。

形成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防止恶性事件发生 社科院教育蓝皮书《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的调查显示,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的人数呈明显增长的趋势,死亡人数也随之增长。大学生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影响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要杜绝恶性事件的发生,只有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将心理问题化解于萌芽阶段。高职院校应注重“四个一工程”的建设,形成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一个宿舍心理观察员,负责观察同宿舍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马上报告班主任和辅导员;一个心理危机干预教师,负责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问题学生进行干预;一个有合作关系的精神卫生机构,当高职女生的心理问题严重教师不能解决时,及时将问题学生转介到精神卫生机构;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时对学生进行危机干预需要社会相关部门的支持。

加强工作队伍建设,保证高职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为了保证高职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应培养一支专兼结合、技术过硬、能力较强、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高职院校应让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参加规范、权威的专业学习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另外,学校应将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列入日常工作议程,让他们了解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力量。针对高职女生的特殊性,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女教师,有些问题女大学生面对男教师时难以启齿,女教师的参与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1]郑廷芳,等.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23(1).

[2]杨冬平.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23,389.

[3]薛定珍.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26(11).

[4]周丽琴.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27(2).

[5]毛瑾,涂国平.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

[6]李玲.关于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18(2).

G715

A

1672-5727(2010)06-0029-02

王强(1983—),男,四川宜宾人,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杨菲菲(1982—),女,云南曲靖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高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