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引领教学方式变革,提高教与学绩效

2010-08-15丛培良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年20期
关键词:教案变革交流

丛培良

(威海市环翠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山东威海 264200)

信息化引领教学方式变革,提高教与学绩效

丛培良

(威海市环翠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山东威海 264200)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从“拥有”走向“应用”,从“应用”走向“创造”。“教育信息化”区域特色在环翠区的成功确立,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后劲。“教育信息化”不仅为广大环翠区学生搭建了学知识、长能力、促发展的平台,更为他们的美好未来铺设了一条信息高速路。

信息化平台;教学绩效;课堂教学

威海市环翠区从 “校校通”到“班班通”,从普及多媒体教室到远程教育教学评估系统全面运行,再到互动录播系统的试点运行,教育信息化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果。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制高点,环翠区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拉动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引领教育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教学绩效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最有效的应用,变革了学与教方式,对提高教学绩效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提高教学绩效的根本

环翠区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式方法,形成了“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相结合”、“学习、教研、培训一体化”的培训模式和“名师带动,整体优化”的培训机制。

1.启动网上虚拟教研室

每位学科教研员都开辟了本学科网页,根据学科特点设置相应栏目,与教师结成网上学习、工作、研究的共同体,即时交流,双向互动,有效克服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众多缺陷,实现了教研活动的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

2.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培训活动

在环翠教育信息网上开辟了网上培训栏目,不断加强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一是通过购买一些优秀教学资源,利用网络传输的便捷性,为教师提供视频培训内容,包括专家讲座、购买的培训资料、区内名师的录像课。二是通过教研员或骨干教师定期推荐代表本学科教改前沿的优秀文章,丰富教师的阅读。三是通过网络讲座、学校成果交流等活动形式,引领教师感受课改、生成新的教学理念。四是开辟网络论坛,将日常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论坛展开讨论,使教学理念在参与中改进,认识水平在讨论中升华,教学策略在交流碰撞中产生。通过网上培训,教师可以实时点播,体会到专家就在身边的感觉,也可以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培训费用过高、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

3.通过教育博客,搭建交流平台

依托环翠教育信息网,搭建全区教师自发交流的平台——教育博客,经过引导和规范,教育博客在教学反思、经验交流、家校联系等方面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每天的日志更新都在100多篇以上。各学校在校园网上自主建立学校博客,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交流沟通的热情;学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学区博群,博客群体凝结了城乡共建的力量。

4.搭建远程教学观摩平台

远程教育观摩评估系统是对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实现优秀师资共享的重要平台。目前我区远程教育观摩评估系统已经建成,可以发挥如下作用:一是可以为校际间教师提供优质观摩资源;二是学区内部可以利用该系统开展校际间的教学研讨活动;三是教研人员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常态课堂教学的评价,并通过网上教研等方式进行信息反馈;四是督导评估部门可以利用该系统了解学校的即时情况。

5.推行教研员登台上课制度

教研员根据学科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平时的调查研究,把需要研讨的问题或内容通过上课的方式表达出来,课后与教师展开对话交流,在探讨中解决问题、统一认识,并将其作为增进交流、加强合作的有效方式。

6.整体优化教师队伍

把教师的差异当成资源进行开发,关注教师的个体成长,让每一位教师的价值都能得到体现。学校方面,为教师确立不同类别的发展目标,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学校遵循人尽其才、用其所长的原则,将其安排到最能发挥特长的岗位上,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指导。举行业务比赛时,学校会让同一级别的教师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竞技,保护后来者,激励前行者。同时,学校打破了教师荣誉的终身制,对骨干教师实行动态化管理,一劳永逸、懈怠不前、自满吃老本等思想不再有市场,让骨干教师在享受待遇的同时切实履行其帮教义务。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提高教学绩效的关键

由于教师在学校接触信息技术的便利性优于学生,因此教学方式的变革先于学习方式的变革。“校校通”工程最初就是从改变教师备课资源入手,进而改变了授课方式,带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从环翠区目前的情况看,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诸多方面。

1.备课方式变革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备课首先登录目标体系,了解掌握本节课教学目标,然后通过查阅资源库,筛选、整理出需要的资料,并将之充实到教案中。教学资源的种类也更加丰富,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一应俱全。教案的表现形式也正从传统教案走向电子教案,教师将文本教案、自制课件、参考材料、拓展资源等汇集于电子教案中,真正实现了教师备课方式的转变。

(1)通过登录资源库,查找备课资料。资源库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目前,环翠教育资源库主要包括备课指南、典范课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习题总汇等,资源总量已达1500多G,本地资源达到500G,具备了为教师备课提供资源支持的能力。教师备课已经习惯于先登录资源库下载参考资料,整理加工形成自己的课件,并利用联网的多媒体设施在教室里演示课件,完成教学任务。

(2)通过制作电子教案,进行展示和交流。电子教案是利用电脑软件,将文本、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便于教师备课、教学、学生学习的程序性教具。电子教案便于组织管理,教师可以将多年制作的电子教案通过一定的链接组织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数字备课资源库。电子教案便于交流共享,教师通过共享电子教案,可以互相借鉴学习,交流合作。电子教案便于课堂演示,教师通过教案中链接的课件直接应用于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直接的展示内容。目前,我区教育资源库中已累积了大量的电子教案,为同学科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资源。

2.课堂教学模式变革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新的变革,变革教学方式。具有环翠区特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包括“基于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内容呈现式的教学模式”、“基于多媒体教室的学生交流式的教学模式”、“基于网络教室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基于主题网站的自主学习模式”、“基于Moodle平台的教学模式”、“电子白板环境教学模式”、“网络作文应用模式”、“几何画板应用模式”等,通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引导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授课内容合理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

我区借助教育信息化优势,不断加强课题研究力度,突出了现代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呈现教学内容的绩效和效率,把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变得直观而有趣味,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提高复习效率,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转换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和组织者,从繁重的知识讲解中解放出来。

3.课后反思与知识延伸

上课没有总结就事倍功半,没有反思就不能进步。课后师生要做好后续工作,才能巩固教学效果,扩大教学效益。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可充分发挥网络课件特点,在课内进行展示交流,在课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学生利用网络课件进行再学习,把自己的体会、问题、作品等在课后反馈到交流栏目中,也可以把自己的电子作品发送到作品展示区,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研讨的平台、协作学习的空间和展示成果的舞台,从而扩展了学生学习空间,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不是问题的终结地,而是问题的发源地。课后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延伸。

三、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提高教学绩效的目的

从“校校通”到“班班通”,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软件应用日益深入,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应用环境,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1.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利用网络获取信息逐渐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课前,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预备知识和补充知识,逐渐成为一些探究性课程授课前的必备环节。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后查找资料,对课堂知识进行丰富,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启一扇新的窗户。

2.改变了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

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声音 (教师语言)、文字和图像,主要通过纸质媒体进行记录和传播。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可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这些软件依据学科特点由教师选择、集成在计算机中,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呈现的容量和绩效,减轻了师生的负担,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2)信息技术可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建立教学专业网站,随时更新、补充网上教学资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3)通过网络可将异地教学的实况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了时效性,缩短了空间的距离。

3.改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

传统学习主要通过课堂获取信息,学生大多数时间被动接受,缺乏自主性和交互活动。在网络时代,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教育思想和理念,信息技术应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重要工具,其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分层次教学、个别化学习的支撑,为每位学生提供尽可能宽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基于主题网站的学习模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水平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灵活选择相应的内容,这使因材施学成为可能。

(2)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学习方式(读、写、算)的效率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绩效和效率。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收集信息;学生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图表以及汇报研究成果;学生利用虚拟技术模拟研究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案等。

(3)信息技术网络特性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协作式学习。例如,学生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利用BBS和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并把自己的观念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其他人。学生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或小集体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不同地域的学生可以在共同的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进行相互交流。

4.拓展了学生交流信息的通道

信息技术的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以实现远距离师生互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跨时空的交流与合作,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比如,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随时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的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化辅导,以促进教学绩效的提高。网络的虚拟特性还可以实现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真实的交流,更能体现交流的有效性,同时又减少了教师家访的工作量。信息技术强大的管理功能更可以提高师生之间评价与反馈的绩效。

(编辑:王天鹏)

G434

B

1673-8454(2010)20-0064-03

猜你喜欢

教案变革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变革开始了
《半张纸》教案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