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体意识的“三个维面”

2010-08-15崔正升

中学语文 2010年31期
关键词:制约技法文体

崔正升

[作者通联:甘肃白银第一中学]

学生写好作文,除了受诸如生活阅历、情感积累、素材储备、语言表达等因素影响外,文体意识的积淀在某种意义上显得更为重要。所谓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①

文体意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为写作提供了编码程序。写作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信息的编码过程。由于社会文化需要的不同,信息的编码呈现出不同的组合程序和排列格式。而负载文体意识的文体模式,正是这些代码不同组合程序和排列格式的集中体现,是作者建构对象世界所凭借的框架结构、图式工具。建构主义者也主张,依靠“背景知识”,即原有的经验、结构和图示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可见,文体意识在写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作文教学重视文体区分,强调文体意识的沉淀积累成了作文教学迈向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具体说来,文体意识是一个多面体,主要有三个维面。

一、文体既是宏观规则,又是微观技法。

写作既然是一种信息的编码活动,那么不同的文体模式既有普遍一般的编排程序,又有其自身特殊的排列组合格式。这种信息编排、组合程序、格式特征即写作的规则技法,集中体现于文体模式,且只能在文体的轨道上运行。如果脱离了文体,规则技法便没有了凭借、依托。文章的规则技法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对古今中外大量优秀作品提炼总结的结果。

人们都说“作文难”,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还往往不能过“作文关”,这其中原因有很多,但对作文规则技法的研究不够,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前些年有人鼓吹“放胆文”,即教师什么都不讲,让学生“大胆”去写,这其中自然有创新、自由、个性等合理的因素,但学生若不会写,又没有切实的方法来指导,胆子从何而来?这样的创新究竟有多少价值可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②这其中就有注重规则技法的含义。“如果说,生活是基础,思想是灵魂,章法技法则是手段”,“不论写什么文章,总是离不开章法和技法。”③这样看来,作文教学中不能忽视规则技法的传授。

目前写作教学中,虽然有规则技法的讲授,但太笼统、空泛,往往是诸如“多读多写”、“意在笔先”等等这样形而上学的空洞理论,缺少操作性强、微观具体的“实用技术”。要知道,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的智能构成及培养是首要中心之中心”,具有“操作性、程式性”的“技术理论”是“写作教学的灵魂”。④因此,作文教学要立足于文体,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征,选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必要的操作性强的规则技法的传授。

二、文体既是美学规范,又是编码制约。

文章是作者“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结果。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美学设计,都追求独特的美学目的。文学文体和实用文体都有其自身的美学设计和美学目的,而文体是这种美学理想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文体的本质是一种预期目标,美学规范,审美标准。

当然,文体还有其制约的一面。既然文体是写作实践中反复出现并被恪守的一种预构模式和隐形框架,它必然要求写作思维“萧规曹随”,在文体的轨道上运行,写出“入体”、“得体”、“合体”的文章,否则就会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就语言而论,文体的制约在所难免。虽然各种文体对语言有准确、鲜明、生动的共同要求,但不同文体又表现出了相对鲜明的个性,语言界称之为“语体”。例如文学语体形象生动、情态逼真,注重动态性、情态性、色彩感、立体感、音乐感强。

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引导学生按照各个文体的基本要求进行作文的“入格”训练,甚至让他们“带着镣铐跳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定的文体规范的制约,没有较好的文体意识,再深刻的体验、再精微的思想也会脱离特定的信息指令。美本身就是一种规定、制约。这对处在基础学段的学生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强化夯实了“入格”训练,才会有厚实坚硬的基本功,以后不论写什么样的文体,学生都会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三、文体既是弹性空间,又是创新平台。

文体虽有规范制约的一面,但它也不是紧锁的镣铐,而是一个“四通八达”、视野开阔的多维面弹性空间。作者有广阔的活动余地,任凭写作思维张弛伸缩,自由运动。如果只看到了文章体式制约、规定的一面,忽视其张弛自如的弹性空间,就会落入“八股文”的窠臼,失去鲜活的生命肌能。

“文章随时运,无日不趋新”,文章追求新意是自然、必然的事。文体规定制约的特性与创新并不矛盾。它是创新的有效依托,起步平台。作者在突出文体意识的同时,又总是能在文体限度中有所突破、创新。一方面,遵循文体秩序的“入格”训练可以在学生写作心理中形成清晰的图式结构,进一步的具有创新意味的写作建构才能得以进行,也即平常所说的“创新始自于模仿”。另一方面,文体规则秩序搭建了一个审美意义上的平台,脱离这个审美空间的创新形同脱轨的列车,决堤的洪水,不具有审美价值。还是刘勰说得辩证和透彻:“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遵守大体规范的前提下,鼓励推陈出新。惟有这样,写作教学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和蓬勃的势头。

— — ———

注释:

①金振邦:《文体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版,第69页。

②巢宗琪、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版。

③张寿康:《文章学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177页。

④董小玉、任遂虎:《现代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46页。

猜你喜欢

制约技法文体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