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2010-08-15时广义

中学语文 2010年27期
关键词:现代文主旨长城

时广义

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考水平。各地各类学校备战高考都本着这一目的。这样的做法还不够,这只是阅读教学的初级目标。“文以载道”,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悟出其中之“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才是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一、揣摩语言,读懂文本,理解文本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008年全国卷Ⅱ选的是任林华的散文《岳桦》。考生需要把握各段的大意,从而把握主旨:赞美岳桦虽处逆境但仍倔强壮烈、积极向上的可贵精神。文本对岳桦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同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与白桦进行对比,有利地突出了岳桦的可贵精神。笔者在讲解时,引导学生从语言理解入手进行解读。从句,到段,最后到主旨句,逐一进行。有了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才能更好地解答相关试题。语言是文本思想的物质依托,离开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和品读,是不可能把握文章主旨的。3月20日我市高三统考中语文卷阅读题选的是著名诗人、作家李汉荣的散文《转身》。文章较比全国卷的《岳桦》更有难度,没有明确的主旨句。这需要学生品读语言,理解各段内容。同时要理解作者杂而不乱、广而不空的组材特点:以转身给人的感觉为线索组织材料,形散神聚;详略得当,点面结合;总分总式的行文结构。综合分析这些特点,也就不难得出作者的用意:“转身”是指失去美好事物的迅速,要我们珍惜那些美好的事物,不要留下失去后才知道珍惜的痛心和遗憾。有了这些理解再做题自然就会得心应手。做好现代文阅读题,必须理解语言,把握文本主旨。不但要学习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还要训练提高语言的感受、理解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对语言的品味揣摩,掌握理解能力,正确解答高考阅读试题,从而完成阅读教学的初级目标。

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200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是当代作家鲍昌的散文《长城》。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笔法,前半部分对历史的反思和评价,观点非常明确,感情十分凝重;中间对现实的评说,观点也算明确;结尾对未来的召唤,则比较含蓄。因此,这篇散文的总调子,让人感到稍显低沉。这是特定的时代打下的烙印。所以在讲解本文时,先介绍一些背景知识,把情感因素渗透到散文的分析和讲解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非常必要的。引导学生把阅读的重点由对词句的理解转移到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上,体现阅读测试的核心,同时又能启迪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记叙的历史和现实产生思考,获得理性认识,具有较强的情感教育功能。

这篇散文最后一段,文字虽然不多,在文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这段文字是对倒数第三段所提出的两个问题的回答,这回答比较含蓄,却坚定有力。倒数第三段实际是问“我们中华民族愿意开放吗?我们中华民族能承受住改革开放的冲荡吗?”而接下来的倒数第二段并不忙于回答,“长城不语、群山不语、长天不语”,三个“不语”形成鲜明顿挫。直到最后一段才做出回答,揭开谜底。其次,这段文字内容表达含蓄却清楚。长城是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痕迹,这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祖先创造出来的伟大奇迹,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再联系全文,表达的意思就更清楚了。从“深秋归鸿”写到“凝思怀古”,从昔日长城是“一卷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到今日长城的开放自信的胸怀,我们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受了那么多磨难而不垮,曾想通过闭关自守来寻求安全而不能,如今却主动敞开胸襟,这不充分显示出我们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吗?我们一定能够承受改革开放的冲荡,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于是,笔者启发学生: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长城在历史和现代的作用有什么不同?长城能否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由长城古今作用的变化和作者感情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言。他们说,这篇散文写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美好前景,说明长城是博大宽容的。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发展,勇于创新,让长城在新世纪接待异域殊方杂色人流,接受新的挑战!从作者的感情变化来解读文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挖掘了现代文阅读材料的育人功能。

三、突出情感性和思想性,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发展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世界,而人类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上,长期处于失衡状态。特别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异乎寻常地加速发展,精神文明却更显滞后。中国应该在创造物质文明辉煌的同时,创造出精神文明的辉煌来。在这个大背景下,教育的反思尤其是语文的反思显得特别重要。人类精神文化代表着历史、现实与未来,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学者归纳出十个要点来,那就是:推己及人,尊老爱幼,和睦亲善,谦虚谨慎,勤劳节俭,重情亲义,刚直不阿,自强不息,爱国如家,天下为公。今天的时代精神内涵是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风范,对国家对民族有深厚的感情,对同志真诚相待,对职业满腔热情,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有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把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完美的人格,让学生学会做人、生存和发展。教会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应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2001年春季高考的现代文阅读材料是散文《黄土》。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无私、朴实的农民,他没有文化,没有财富。他贫穷得几乎一无所有,他质朴得几乎愚钝,这正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典型形象。它如同黄土一样质朴,黄土一样普通,黄土一样被践踏。笔者在讲这篇散文时,心情很沉重。这种感情影响感染了学生,让他们学到了父亲的勤劳,也体会到了父亲的艰辛,进而促使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高考还是平时的模拟训练题,都有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学实践,给学生展现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古老而先进的文化,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收到精神的熏陶,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完成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现代文主旨长城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守护长城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主旨新解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