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浅析

2010-08-15

中学语文 2010年24期
关键词:桑叶主旨语句

姚 红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主观阅读一般都是散文阅读,分值一般为21-23分,命题形式均为主观题。怎样做好散文阅读题,力争获得理想的高分呢?根据历年的高考大纲和高考试题,结合个人多年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找线索,理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

1.语段结构分析

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是一两句话,这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小结。如: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一段第一句是起始,说月光照在荷塘上,是中心句。第二至五句展开,具体描写月光下的荷塘。最后一句是总说荷塘中月色的印象。

当然,有的文章连续用几段来写一层意思,就不一定每段都有终结了。

2.全文层次分析

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分析全文层次,首先可抓标志性句子或词语。有的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结构大致一致的句子反复出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如2000年全国卷散文《长城》中就有“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这样的标志性句子,明显地把文章的中心内容分成了几个层次。有的文章会有“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之类的标志性词语,这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其次要抓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结构方式。叙事散文往往按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或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安排层次;抒情散文既可按上述方式安排,又可按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安排,还可按观察的角度的变化来安排;说理散文则多是按材料的性质安排,或层进,或并列,或总分,或对照,或综合。

二、析词语,明情感,挖掘隐含信息

文章是由词语和句子构成的。词语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出现的,它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意思。所以,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特别是散文,她承载了作者充沛的情感,作为文章的组成成分——词语就必然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力挖掘出其中的隐含信息。如罗春会的散文《舞蹈的蚕》中“舞蹈”一词不仅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文中还多次出现:

我没有见到蚕是怎样吃掉一片片桑叶的……女儿告诉我蚕是这样吃的,她仰起自己的头在空中划了个半弧,然后到胸前,并如此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果然如此。蚕……依附在桑叶的边缘,头就如了女儿示范的动作在桑叶上不停地划弧,随即桑叶上半圆形的缺口就不停地扩大。任你提起桑叶,蚕也不会掉下来,也不停止它的动作,兢兢业业一心一意地专事它的桑叶。……蚕永远相似的动作就像是跳着一曲美妙的华尔兹。静静的空气里沙沙沙地咬噬桑叶的声音是它们的舞曲。它们一边啃桑叶一边用自己发出的声响为自己的舞蹈伴奏。

一个多月过去,蚕要老了。……它们爬上盒子光滑的两个相邻的盒壁上左右地摆动,至晚间,瞧见有了明晃晃的丝线紧紧地附在盒的两壁上,而蚕的头就在丝线之间上下左右地摆动,身子也跟着不停地摆动,一个透明的网已经把蚕自己网在其间,此时的蚕又像一个娴熟的舞蹈者认真地跳一曲探戈。

这里用“舞蹈”这个词显然不仅仅是用来表现蚕吃桑叶和做茧时身体的扭动,而是赋予了作者的情感,指蚕为了实现生命的意义而奋斗终生的欢快劳动,而标题和结尾处的“舞蹈”更是升华为精神意义的“舞蹈”。

三、抓开头,重结尾,寻找关键语句

古人形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凤头”“豹尾”,可见其重要。散文的开头是很讲究的,甚至有的文章开头就是“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当然,文章的写法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时候,文章的关键语句不在开头,也不在结尾,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寻找了。关键语句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它在文中或总起,或概括,或警策,或衔接,或揭示主旨,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如《水是故乡甜》第三段:父亲品着茶,常常说:“龙井茶,一定要虎跑水来泡才香、才道地。”母亲不以为然地说:“是哪里生长的人,就该喝哪里的水。要知道,水是故乡的甜哟。”母亲还说:“孩子们多喝点家乡的水,底子厚了,以后出门在外,才会承受得住异乡的水土。”这里加横线的句子就是关键句,内容上起点明中心的作用,说明要热爱故乡,汲取故乡物质、精神的营养,使自己的人生道路基石坚实、厚重;结构上起前后呼应,照应题目的作用。

四、品语言,悟句意,分析写作手法

散文的语言是文学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因而它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优美隽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语言的含意和作用,思考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质朴明朗等方面思考;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含蓄、深刻、自然、淳朴等;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的角度思考,有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问、设问、借代、对偶等。

写作方法多指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烘托、衬托、铺垫、渲染、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另外,谋篇布局方面的线索、过渡、照应、详略等也属于写作方法。如江西省2007高考散文题,汪曾琪的《泰山很大》,题目是:结合原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一面镜子”。

联系全文内容前后对照仔细品味,泰山这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的价值:无论是文人、帝王还是游客,泰山都照出了他们各自的不同。从杜甫、李白等人描写泰山的诗文中,照出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才情、风格和气质;从秦皇、汉武的封禅行为,照出了他们人格夸大的一面和虚弱的一面;从作者再次登临泰山,照出了他的偏激和最终安于微小和平常。

五、观全文,明哲理,领悟深层意蕴

哲理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常运用象征手法。所以,我们要注意文中对具体形象的描绘特点和文章揭示形象与特征内在联系的方法,找出蕴含哲理的关键句仔细领会。另外,哲理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或揭示哲理,或拓展境界,或启发读者思考。因此,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细细咀嚼,通观全文,辩明哲理,领悟文章的深层意蕴。如赵丽宏的《焰火的变奏》(2007四川高考题):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从平静的湖水写起,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接着文章联想到战争的“噩梦”,因为炮火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而焰火是和平、欢乐、繁华的象征,它们分别指向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意在提醒我们: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最后,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卒章显志。这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六、按步骤,精答题,获得理想高分

这里,我用十二个字来概括。

1.美读

解答阅读试题,首先应抛开问题通读全文,获得是何文体,多少段落,段旨是什么,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无过渡性的语句等方面的印象,这些实际上是为把握文章主旨而进行的“铺垫”性工作,它也是解决阅读试题的基础,进而归结出文章的中心或主旨。

2.细审。审读试题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题干中一般包含明示要求,也包含隐含要求。前者易把握,后者易疏漏,会造成答题角度的偏差。在前面明确文体的基础上,要从文体角度审查有无隐含要求;在前面明确主旨的基础上,要考虑问题与文章的主旨有什么关系。考生解答主观阅读题的失误,其中不少是由于不能从文体特点、文章主旨出发确定答题角度而产生的。

3.框定。确定答题区间是概括的前提。高考阅读试题十分强调阅读的整体性原则,而考生易出现就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孤立地进行理解的毛病,前后瞻顾的意识不强。准确划定答题区间就是要求考生依前两个环节的内容确定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或字句。

4.查究。主观概括题一般要求用自己的话组织答案。审查高考阅读试题及其答案,我们会发现,多数答案是用文章中的词语或语句组织的,这是由于作者或显露或隐含的写作意图往往要通过一些词语或语句表达出来。查找文中的关键词语并用其组织答案会使回答切近标准。有的试题虽然可以放开学生的思维,但总的思维方向也要受表现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的制约。关键性词语包括揭示或表露作者观点态度或思想感情的词语、标明语句间关系的词语(过渡性、总提性、总结性、关联性等)。

5.确达。用概括性的语句准确表达是主观阅读题的终极目标。结合题干中的各种限制如前后语境、文字量等客观化的限制以及审题所获得的答题方向及内容的限制组织答案,要求做到准确、概括、具体。答案的表达方式可有下面几种:①直接摘录法;②组合词语法;③分析综合归纳法。在前几个环节的基础上,做到准确、概括不难,而“具体”则往往被考生忽略。这一点是对内容说的,如《贝多芬之谜》中一道题要求理解“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若答成“那些在乐式创作上与他不同的人”就犯了此类错误,“不同的人”所指不够具体。

6.检验。拟好答案后要注意检验过程及结果是否正确。另外,考生完成了对各道试题的解答后,会对文章特别是文章主旨有更深入的理解,这时易发现答题中的偏差。除了注意结合主旨修改答案以外,考生还应从语法、修辞角度甚至从文章学的角度观照答案。语法角度可以验证答案是否规范,是否符合语法结构要求;在修辞角度上多考虑会使对修辞类语句的理解的答案更切近语句所用辞格效果的要求;文章学知识则会使考生把个别问题放在相关文体文章的总的框架上去考虑,使答案体现出鲜明的整体性原则。

猜你喜欢

桑叶主旨语句
发酵桑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桑叶茶成“致富茶”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重点:语句衔接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桑叶迷宫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主旨新解
我喜欢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