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现状及相应发展对策研究

2010-08-15江苏刘烨

职业技术 2010年8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课外体育教师

江苏 刘烨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现状及相应发展对策研究

江苏 刘烨

前言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于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体系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以传授体育健身知识和体育锻炼方法为主新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正视在实施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已经逐步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影响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

1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一直存在着结构单调,内容竞技性、技术性强,而趣味性、实用性、文化性不足的现象。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相对滞后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需要有些不相适应,主要体现为:课程内容陈旧,前瞻性不足。课程内容中较少反映体育领域的最新知识与理论成果。各高校之间的教材不尽相同,内容落后,专业教材尤为明显。由于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对教学方法存在片面的理解,把教学方法等同于教师的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结果造成教学中仍然以运动技能传授法和体能锻炼法为主体。此外,体育教学方法还不能很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大多数学校体育课中还是用一种方法来面对全体学生,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和接受体育教育的背景,长此以往学生会对体育教学失去兴趣,影响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1.2 体育教师整体素质不到位

体育教师是课改的参与者、执行者,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从浅层面看,体育课程似乎只是名称的改变。而在深层次上,它标志着学校目标、任务具有的根本性的变革。广大体育教师过去接受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传统的,而其知识观念等更新的速度又是滞后的。从统计资料看:目前我国已有专职体育教师37万多人,学历达标率尽管在逐年提高,但现在当务之急,是增强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扭转与新课改不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教育理念。而更令人担扰的是,作为培养未来体育教师摇篮的高师体育院系,大多仍沿袭着过去培养学生的模式。在知识结构方面,较少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针对性指导;在内容体系上,仍偏重于运动技能的传授。

1.3 场馆设施产重不足

场馆设施是体育课程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目前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严重缺乏,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虽然各高校都在积极拓展校内体育场地,但是与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相比较人均场地面积在逐年递减,与教育部规定的要求相距甚远。从目前高校体育场馆布局来看,体育场馆仍然以足、篮、排、田径等传统项目居多,对于那些新兴的、休闲的、娱乐的场馆设施则比较缺乏,与高校目前开设的教学内容之间也产生极大的矛盾,严重地影响着体育课程的质量。

1.4 片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课程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但目前高校体育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是各学校为了满足学生需要而盲目扩大教学内容,在没有对所开设教学内容进行实效评估情况下和不考虑到自身师资的情况下,盲目攀比、简单效仿来扩大教学项目的数量。另一方面,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过分地以学生为中心,似乎由过去片面地强调体能与技能转向成完全强调学生的兴趣与个性的发展,造成技术教学和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和时间大大减少,出现了玩的多、学的少,追求乐趣多、实际效果少的局面。

2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2.1 以“健康第一”思想整合课程理念

现代健康观是强调协调发展的三维观,新《指导纲要》从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课程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和注重学生的心理过程,但决不能忽视运动技能的学习,因为体育离开了运动技能就会成为无水之源。也决不能重走技术、技能第一的老路,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切实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使得五个目标领域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2.2 拓展课程内容,突出内容的实效性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要体现健身、娱乐、文化和社会的特点,在内容设置方面要减少与中学重复的、技术要求过高的、健身使用价值低的竞技类项目,要积极拓展群众性、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做到传统与时尚、技能与休闲结合。在扩大教学内容和赋予学生更多选项自由的时候,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尤其在那些运动负荷较小的项目教学中一定要安排充足的身体素质练习时间,即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保证他们体质的增强,提高体育课程的实效性。

2.3 加强课外体育组织与管理,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模式

基于目前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高校体育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各类学校要以开展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来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部门要以扶持学生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为突破口,派专人加以指导与管理,提高体育社团组织的专业化水平,使每一位爱好体育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把课外体育规定学分,以强制性的手段来要求所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以此来促使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使大学四年体育锻炼不断线,这种做法与教育部提出的“青春健康计划”中要求的“以半强制性手段来要求广大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做法相一致,这种把课外体育活动以一定比例计入到体育课成绩中或规定课外体育学分的做法值得借鉴。

2.4 建立师资队伍培训机制,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各类学校要根据课程的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因为,知识在不断更新,许多新开项目需要更加专业的师资队伍,各类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达到培养计划实施的目的。在普遍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同时,要重点培养中青年体育教师,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去完成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体育部门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一方面在校内定期举办各种教学、科研学术活动,开展教学比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5 加快高校场馆设施建设,拓展开发校外体育资源

由于高校扩招的压力,体育场馆设施严重不足已成为影响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的主要因素。主张在课程教材选择时,应当充分考虑各地的地域文化特点、教育发展水平和办学条件。另外,高校领导要对体育场馆建设方面给予足够重视和大力支持,积极筹措资金修建体育场馆和改善现有的体育设施。体育部门领导要拓展思路,在校内体育场馆紧缺的情况下,积极利用校外体育场馆资源和自然条件资源来开展运动项目,以满足体育课程的需要。

[1]陈鹭.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

[2]姚蕾.国民体育素质培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科学,2003(23).3.

[3]施小菊.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体育教育学,2003(23).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体育系)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课外体育教师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小满课外班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