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2010-08-15胡晓辉
胡晓辉
阅读是读书看报并理解其内容的过程。阅读对人来说,实在是件非常重要的事。阅读具有多种功能,它可以使人增知、益智、怡情、脱俗,它对人的生活质量及个体素质的提高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甚至原本就是人的高雅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应成为人的一种本能和需要,阅读应成为一种习惯。
阅读是如此之重要,然而从现实状况来看,阅读又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以高中生阅读状况为例,情况就很不尽如人意。造成高中生阅读现状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主要有:应试教育体制下,从学校、教师到家长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课外阅读,放任学生盲目随意地阅读;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学生不能够制订正确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中学生课业负担太重,课外阅读时间有限,学生不会科学利用时间;学校、家庭、社会阅读环境欠佳等。
阅读关乎学生之素质,关乎华夏之腾飞,必须在广泛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大量切实有效的对策,大力加强高中生课外阅读。
一、关键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外阅读中,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本身的价值,产生阅读的需要,激发阅读兴趣,进而主动地去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在主动走向文本之前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心理期待,引导和培育学生阅读的内动力,使他们的内心一开始就呈现渴望的状态,把阅读行为转化为自我内驱力——主动阅读,让学生投入到一种自由、自主、自觉的课外阅读活动中去。可以通过介绍一些革命导师、英雄模范等典型人物是怎样阅读的,阅读对他们所起的作用,使他们产生羡慕、模仿的心理,组织他们观看名著改编的影视剧,以激发他们阅读原著的兴趣,或者教授课本中一些名篇、名家的作品时,适当介绍一些古代诗词、文质兼美的美文和学生一起欣赏、玩味,以读促读,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或者搞一些规定书目的读书知识竞赛,使学生从中进一步懂得阅读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加大阅读的动力。
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阅读,建立全新的阅读价值体系
阅读是提升人格境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用智慧塑造心灵,帮助人构建完美的人生体验。“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培根的经典话语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阅读的价值。让他们明白,读书能改变人生匮乏、贫弱、苍白的状态,只有读书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在与别人交谈、写作时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人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让他们明白,读书能改变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让他们明白,读书不仅增长知识,还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让他们明白,读书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还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人生,从而实现自己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升华。总之,要告诉学生阅读的价值体系,让学生从人生、从生命的视角来思考阅读的重要性,确立全新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是一个促使生命成长、人格完善、精神提升的过程。在这一阅读过程中,我们应对原作进行深刻的还原、清醒的批判、有选择地吸收、积极地争鸣、科学地同构,进而对原作进行独特的再创造。
三、学校、教师和家长三位一体,共同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
学校、教师、家长要更新观念,认识到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校要高度重视,想方设法拨出专款为学生购买一定数量的新书和订阅相关报刊,办好学校的图书馆并做好图书管理员的培训工作,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课外阅读活动,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到图书馆进行阅读,假期安排学生看一些好的课外书,家长不仅不能够责骂喜欢看课外书的孩子,相反还要鼓励、督促孩子博览群书,只有学校、教师和家长三位一体,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才有可能改变孩子的阅读现状。
四、重视文本阅读,转变学生阅读方式
教师要大力强调文本阅读(原作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实现阅读方式的转变。从调查看,许多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了解大多是通过看影视剧的方式获得的。这种阅读是一种被动式阅读,缺少阅读者的欣赏和再创造。而文本作为文学作品的主要载体,读者只有认真阅读、仔细思考,才能感知作品深层次的意蕴,才能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作品的艺术世界。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实际上是欣赏的过程,是一种读者再创造的过程。因此仅仅看改编后的影视剧是远远不够的。况且,许多学生看影视剧是停留在故事情节的层面,对作品的语言、主旨、表现手法、结构等缺少思考。所以,一定要读原著,这样才能充分感知语言材料并转化为自己的认识看法,这实际是一个再现、再创造的过程。只有走进文本,才能走近作者的心灵、体悟作者感情、品味精妙语言,从而让学生思考文本,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审美的体验、完善认知结构,从根本上提高语文素养,提升精神境界。
五、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要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
1.阅读要联系生活,细细品味。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让学生联系实际,进入自我设置的情景,在阅读中求知,在阅读中明理,在阅读中知情,在阅读中达意。通过领会作品所展示的情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充分运用联想的翅膀去体验,去感悟。
2.阅读要根据需要选择精读或略读。高中生阅读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花大量时间对阅读材料精读细研。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以略读为主,精读为辅。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浏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到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先初读感知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总之,精读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略读泛读是为了博览群书。
3.阅读要养成随时摘录的好习惯。古人崇尚“不动笔墨不读书”。培根也说“做笔记使知识准确”。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要把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或者做成卡片,把自己阅读中的深切感悟写成日记或者读书心得体会,也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文学家的事迹,整理成文字,并定期翻阅,反复揣摩、吟诵,领悟其中妙处,学以致用。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4.要避免盲目阅读。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课外读物浩如烟海,良莠不齐,既有阳春白雪式的精品,也有垃圾粪土般的赝品,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找好书读。如果学生掉入盲目阅读的误区,势必要给阅读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语文教师要承担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的责任。倡导经典阅读,教师要发挥榜样和指导作用。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倡导阅读名著的好处,更要做好榜样,自己要多读书,让学生因你的博学多才而欣赏你,进而仿效你广泛地进行经典阅读。教师应做好指导工作,结合新课标和学生的阅读现状,科学地为学生推荐书目、安排制订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等,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经典阅读。“推荐的篇目应该属于经得起长时间汰洗的文化精品,难度和趣味应该尽可能切近相应年龄的学生,覆盖面要适当地放宽一些,使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加一些文化背景知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173页]可以推荐与课文密切相关的读物,也可以推荐革命领袖、名人、英雄人物的传记,还可以推荐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和大批经过时间考验的名著等,学生一定可以从中吸取精华,为己所用。
5.开展相关阅读活动,搞好阅读评价。教师还要做好阅读效果的检查、验收工作。尤为重要的是做好导读、解读等引导工作。鲁迅先生曾说:“一本《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因此,对于名著经典,我们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解读,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教师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评价、激励表扬,这样才会有动力去学习,课外阅读也是如此。教师应该在不同阶段检验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也可以办每月一期的阅读专栏,举行相关的课外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或课本剧表演比赛等,并适当给予表扬和奖励,可以用书籍报刊作为奖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书能把我们托得多高,取决于我们触摸过多少文字;书能把我们带得多远,取决于我们品味过多少书香。一个人如果一路书香,必将一生辉煌。其实,国不分中外,人不分男女,从古至今,书卷气都是一种迷人的优雅。因此我们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这份人生的美丽,使他们沉迷于书香的世界,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