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竹筷的农民
2010-08-15张先震
● 文/张先震
卖竹筷的农民
● 文/张先震
那天上午,好端端的,忽然下了一阵大雨。豆大的雨点落下来,一位陌生的大叔闪进家来避雨。大叔手里提着一个编织袋,袋里装着一捆一捆的竹筷。大叔坐下后,我和他攀谈起来。
大叔住在离这10公里远的一个小山村,几年前,他在屋后的山坡上种了一片毛竹。现在毛竹长大了,他就在农闲时砍下毛竹加工成器具卖,增加些收入。一个星期前他卖了两张竹椅,昨天他把做竹椅剩下的几节竹筒削成了筷子,今天拿出来卖。村子没有公路和外面相通,10公里的山路只能靠腿走,今天早晨天蒙蒙亮他就吃了早饭赶来了。
我问:“一捆筷子能卖多少钱?”“一捆筷子10双,卖1块。”“您这袋里有几捆?”“15捆。”为了15块钱,却要来回跑20公里的山路。我说:“您挣这15块钱真不容易啊。”大叔笑笑:“可不是。不过,15块也是钱啊,不跑连这15块都没有。”
看外面的雨短时间内没有停的意思,我叫妹妹拿出一把雨伞借给他。大叔接过雨伞,千恩万谢:“多谢你们!放心,我下午回家时就还你们!”
雨下了一个多小时就停止了。午后,卖完筷子回来的大叔走进家来。他一只手拿着伞和卷成捆的编织袋,另一只手提着一塑料袋苹果,说:“我母亲75岁了,爱吃水果,我每次出村子来都要买些回去。”大叔放下伞和编织袋,从塑料袋里拿出4个苹果给我们,我们怎么也不接:“真的不要,我们自己有,您带回家给婆婆吃。”“她吃不了那么多,我今天特意多买了一些。”大叔一脸诚恳,把苹果使劲儿塞给妹妹。妹妹接过苹果,又装回他的塑料袋里:“让婆婆多吃几个,就算我们给她吃的吧!”大叔只好作罢,说:“唉,你们真是太客气了。”
妹妹去打扫房间了,大叔和我聊了一会儿后就动身回家了。傍晚,妹妹收拾茶几,发现茶几上的报纸下放着4个苹果。原来,大叔临走时,说要再喝杯水,走到茶几前倒水,趁机悄悄把苹果留在了茶几上。
这就是农民,为了十几元钱愿意走20公里的山路,得了一点帮助便一定想方设法报答。
点 读
农民最大的特点是淳朴,尽管他们很贫穷,可是他们人穷志不短,为了生活,他们怎样的苦都能吃。然而,当有人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几个苹果对于富有的人来说算不得什么,可是对于贫穷的农民来说又是何等的珍贵。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他想方设法硬是将那4个苹果留下。当看到那4个苹果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位老汉淳朴而感恩的心。此时此刻,他的形象那么高大,启发我们思考很多问题。
(荐评/黑龙江铁力二中 刘卫杰)
责编/刘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