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性探索
2010-08-15白燕萍
白燕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创设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高效教学的含义
关于高效教学,学术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将高效教学做了一个隐喻:穿越玉米地。第一,谁穿得快(速度);第二,谁掰的玉米多(收益);第三,谁身上的伤口少(安全)。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是将教学的速度、收效和安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活动。
高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所谓“高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高效益的唯一指标。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如果说,一个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使他的学生学得快,学到的知识多;使他的学生乐于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情感上也愿意亲近这位老师。那么,就可以肯定地说他的语文课堂教学是非常高效的。
二、阅读教学的高效性策略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好的课堂情境以使学生高效参与?如何真正使学生的情感、行为以及思维高效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角度进行研究。
(一)体验情境
体验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体验性是阅读的重要特点,没有体验就没有文本意义的生成。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建构,促进生命个体的总体生成,最终达到高效性,就必须重视和引导学生积极体验。
1.营造良好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情绪
教育情境也可以称为教学氛围,好的教育情境应该充满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氛,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作为主体的人的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体验到求知的乐趣,体验到心灵成长的愉悦,体验到平等、民主、理解和宽容,体验到合作与和谐,能够激发学生的向学之心和创新意识,使其主动地产生探索未知之境的渴望和勇气。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从大处着眼,在深刻理解学生和教学的基础上,致力于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创设,营造出有利于学生阅读学习和发展的好的教育情境。
2.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
创设阅读教学情境的途径是多样的。比如言语情境、实物情境、活动情境等。例如学习《再别康桥》,可这样设计言语进行导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所以古人在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验和理解离别的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同来领略现代诗人笔下别样的离情别绪。”如此导入既自然合理,又为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邀约他们和老师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最真挚的情感。
(二)活动探究
活动和探究是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二者强调的都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生命化视角下的阅读教学将学生的阅读视为一种生命活动,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重视学生阅读知识的获得,更重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过程性体验。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大量可资活动探究的课题,历史典故、文学现象、作家思想、社会热点等等。阅读教学中运用活动探究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氛围,树立探究信心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注重营造和谐的氛围,创设宽松的环境,以达到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重视对学生的实时观测,对教学程序的适时调整,使课堂教学生趣盎然。
2.拓展时空,诱发探究欲望
新课程标准要求树立大语文教学观,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因此,笔者认为课文教完后,应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一个更大的问题走出课堂,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个性需要。
3.鼓励合作,促进多维理解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参与性的自主学习,它使学生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学中,教师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
4.自由表达,体验探究快乐
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同一种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语文课正是学生个性自由驰驭的领域,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感悟。在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在平等中对话、交流、碰撞,要允许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自由表达。教育不再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演变成智慧的火种,它的目的是点燃学生获取和创新知识的火焰。
(三)对话交流
“对话”理念的提出,给予阅读教学丰富而鲜活的内涵。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行为,而是多方参与的对话过程。在生命化视角下的阅读教学中,对话交流既是一种教学观念,也是一种高效性教学策略。阅读教学中运用对话交流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对话以民主、平等、理解、宽容为前提,没有民主平等的氛围,对话就无法开展。所以,要真正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对话交流,首先必须致力于民主平等的文化氛围的营造。教师不仅应该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创造,还应该教会学生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人和文本对话交流。
2.展开多向的对话交流。学生、教师和编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和基石。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一言堂”的做法.兼顾全体和个别,既与全班学生保持对话,又能因材施教与个别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还应该以教学内容和文本为媒介,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地引导和促成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文本之间多向的对话交流。
3.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认知水平的不同,所以对文章的感悟也会不同。作为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感悟,也就是对不同生命的尊重,正是这种肯定,才能推动对话的发展。
4.达成沟通合作和互动交往。基于民主平等的对话必然会走向沟通与合作,“沟通与合作是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互动和交往则是在沟通、合作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行为。沟通合作和互动交往可以说既是对话的状态、手段,也是对话的目的、指向。任何一种不能达成沟通合作和互动交往的对话,都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交往与合作,所以,教师要及时调控,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在对话中达成沟通合作和互动交往。
(四)反思建构
在现代教学中,“思”除了思考的意思结果外,还有一个重要意思——反思。学生的反思水平、反思程度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还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建构有重要影响。在反思和建构中,一方面个体的潜能、天赋、个性、创造力和审美水平得以显现,对事物的意义形成建构;另一方面,在对事物意义的建构中,个体的潜能、资质和素养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实现了对自身的建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反思建构策略,让学生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查漏补缺、自我完善是搞好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建构:
1.反思所学的知识内容,建构和完善知识结构。
学生的反思首先从所学知识开始,引导学生在反思中查漏补缺,实现知识与知识的有效链接,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和完善。
2.反思阅读学习策略,更有效地开展阅读学习。
教师不仅应该引导学生就阅读内容进行反思,还应该指导学生从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上进行反思,并总结归纳出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更有效地开展阅读学习。
3.反思情感体验,完善自身的情感态度。反思包括理性和感性两个层面,在对阅读学习的过程性反思中,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反思。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既反思受所学内容激发而产生的感情,又反思自己对阅读本身的情感态度体验;既反思情感体验的结果,又反思情感体验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力和甄别力,促使学生端正阅读态度,深化情感体验,在知、情、意各方面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建构。
实现高效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的辛劳和智慧,我们希望在实践新课程标准的同时,还语文阅读教学以本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贯彻课标精神,做到阅读教学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