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
——基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资助的视角
2010-08-15樊泽民
◆张 莉 刘 媛 樊泽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工作部)
高校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
——基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资助的视角
◆张 莉 刘 媛 樊泽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工作部)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要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并树立育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自强教育和责任教育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高校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途径和载体。
学生资助 思想政治教育 结合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高等学校要“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体现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指导的重要性。2010年 5月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努力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一步明确了这一指导意义。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与学生实际问题最紧密相连的重要工作,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具有战略性、长远性、广泛性和持久性的特点。随着高校学生资助功能的拓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已从单一资助向多重功能发展进步,由“扶贫”转变到“增智”。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高校德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求与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本文将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资助的视角来探析高校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
一、新时期学生资助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时代要求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不仅具有经济功能,更重要的是还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如果只停留在经济资助上,在资助的制度设计和操作上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自强不息精神的塑造、社会责任感的熏陶,把助学金以及其它资助经费无偿地发给贫困生,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等、靠、要思想,而缺少了对学生的磨砺,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
1.学生资助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当今我国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对人才和科技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对高等教育提出更全面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总体水平距离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综合水平较弱,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与资源短缺的矛盾仍很突出。这也是我国提出高校助学政策的原因所在。但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加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将我们的眼光停留在当今大学生的素质发展之上。一个大学生在具备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只有拥有完善的人格、健全的品质,才能真真正正称之为一个真正的优秀人才,一个国家的未来栋梁!
2.学生资助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要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议上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立足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要把解决好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新形势下应当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学生资助的结合程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学生资助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是新时期高校助学育人工作的内在要求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等学校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的各级行政管理部门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履行其职责的。高校是培养高层次高质量人才的基地或加工厂,为国家和社会造就和输送大批合格人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头等大事,这是历史赋予的光荣责任,也是办学的宗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育人为出发点,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学生资助工作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必须也应当把育人工作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要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能够准确的把握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态变化规律、思维脉搏和行为走向,在资助工作中善于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利用各种助学手段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有益的自强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让莘莘学子在高校助学的帮助下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4.学生资助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是新时期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重视和加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不仅是时代背景和国家政策的要求,更是当前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时代在变化,思想在更新,而接受大学教育的主体——大学生,也处在一种与时俱进的变化和发展之中,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才不至于滞后于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面向每位受资助学生的人才工程,新时期更需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以新时期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点,准确把握大学生的特点与发展规律,使学生资助工作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国家一流人才提供保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坚持资助与教育并举,助学与育人并重的帮扶理念,不仅可以给大学生带来经济上的资助,而且能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激励和能力上的提升,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确立高校学生资助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工作理念
1.育人为本的理念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提高学生资助工作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贡献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资助工作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在日常的学生资助工作中为加强对受助学生的组织、教育,通过自强教育、感恩教育、成才教育等立德树人,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学校同时注重延伸和拓展德育教育载体、增进受助学生之间的交流,积极创新资助项目发展模式,通过组织成立了各类大型助学金的受助学生联谊会。受助学生为回馈社会、贡献社会,联合成立了志愿服务团等,都使学生在受助的同时感受到其中的教育意义,进而有效地推动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可持续发展理念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是短期的简单的经济资助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助学育人工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资助正是基于资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助学工作,学校现有资助、奖学金项目中有很大一部分系由我校校友设立,这些项目具有受益人数多、受益金额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为维护、运行、利用好这些校友设立的项目,保持可持续发展,学校非常注意保持与设立人的联系,让捐助人实时了解项目的发展动态和受助学生的情况,积极组织、开展受助学生与捐助人集体见面会,组织受助学生自己制作受助项目发展情况的电子书,汇编受助学生的个人成长、发展报告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保持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受助学生和捐助人的集体见面以及开展的相应活动,在对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同时,也促进了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杰出校友设立奖助学金项目基础最大的 6项,每年资助金额130万余元,每年校友奖助学金使近 400人次。
3.自强教育理念
自强教育理念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当秉承的重要理念,也是高校进行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出发点。为充分挖掘学生中的自强典型,在大学生中弘扬“自强、自立、自信、自助”的精神,自 2008年底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启动了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活动。评选报名采取学生自主报名和学院推荐两种形式。评选中,学校创新性地融入学生自强事迹答辩、学生辅导员集体评议等环节。在评选结果产生、公示后,学校还举办学生自强事迹报告会、“自强之星”优秀事迹展板巡展、学生自强事迹报告团巡回报告等活动,充分发掘和彰显惠园学子身上的坚韧与顽强精神,进一步开创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实现学生同辈教育,让“自强之星”坚毅、刚强的品格,昂扬向上的自强精神推动更多的学生成长、成才、成功,使自强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当中。
4.责任教育理念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积极创新项目发展模式和学生组织模式,使学生接受资助后进一步树立责任和勇于担当的理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积极探索在人数较多的大型奖助项目运行中成立以项目为基础的学生联谊会和志愿服务团。通过奖助学金项目学生联谊会和学生志愿服务团开展如“五四精神与青年责任”的主题教育活动,既强化受助学生对同一奖助项目的认同感,也起到了对学生开展感恩和责任教育的作用,使受助学生逐渐培养责任担当和肩负使命的理想和信念,从而使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探索学生资助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途径和载体
实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需要充分发挥经济资助的基础作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资助工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探索切实可行的资助工作新举措,进而发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过多种资助模式不断探索学生资助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新途径。
1.加强对学生的自强教育、感恩教育等思想教育的培养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加强对学生开展各项德育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助学育人的目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以来持续开展“学生自强之星”评选,以自强事迹答辩、“自强之星”优秀事迹展板巡展、自强事迹报告会、自强事迹报告团巡回报告等形式,强化志向教育、同辈教育。参加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等社会公益慈善组织的有关奉献爱心项目、筹备召开全校勤工助学学生大会等加强面向受奖助学生的自强和感恩教育。探索建立全校性的学生自强和感恩教育学生组织,探索学生奖助学金发放的机制改革,尝试分批次发放大额奖助学生,合理引导受奖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倡导和组织的各项教育活动和志愿服务。学校坚持举办勤工助学节,尝试建立常设性的爱心捐助站和爱心慈善屋并由学生参与运作和管理。学校通过科学设计、创新设计每年几个重大典礼等颁奖典礼,把感恩和收获作为颁奖典礼的主题,切实强化典礼文化创新等等,来达到资助工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
2.创新助学工作模式,提高助学工作科学化水平
新时期,高校要在以往学生资助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模式,通过各种资助工作新方法的改进不断提高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努力探索新的资助工作模式,如在《2009级新生入学指南》中,除了往年惯有的《致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一封信》外,增加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和《关于开展“大学前成长助力计划”活动的通知》等两个内容,将励志教育前置,让新生和其家长在入学前就开始注重学生的成才成长。学校在往年开通 1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咨询热线电话的基础上,2009年增加到 4部,极大地方便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其家庭入学前咨询学校资助政策。学校还组编《资助助人,助力成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资助手册》,发放给所有 2009级学生,方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尽快熟悉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以力求通过各种工作方法的改进不断探索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模式,从而增强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3.拓展学生资助工作的国际化发展渠道
新时期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还应当以一种国际化视野积极拓展发展渠道,使资助工作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资助工作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断推动学生资助工作与学校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未来领军人才的有效对接,积极拓展学生的国际化发展渠道。学校设立学生国际游学基金,每年投入 30万元,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开阔国际视野的机会。学校与总部位于香港的中港实习生协会合作于2008年开始选拔综合素质高、学习成绩优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到香港进行金融领域的实习。通过在香港大学的学习和到苏黎士保险、汇丰银行、富通金融等世界 500强公司的实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了近距离接触核心金融行业的机会,了解了金融行业主要工作内容和其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能够更加清晰自己的兴趣所在和学习、努力的方向,在实践中加强了学生资助的育人功能。目前已连续 5批次、投入近 30万元支持 4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赴香港大公司和金融机构实习体验。
4.开展公益活动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通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不断加强受助学生的责任意识,而不能使资助工作成为受助学生所享受的“应当”或“必然”的“优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各类奖学金获奖学生,通过教育活动使之逐步改变获奖只是个人行为,与别人无关的思想,并逐步将这一培养理念纳入奖学金评价体系。“奖”作为助学工作的一方面,起着激励、鼓励先进的作用,奖学金获得者是学生中的佼佼者,是老师们的宠儿,他们在获得荣誉的同时,更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奉献精神。为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积极探索将“参加公益活动”作为获得奖学金奖项的条件纳入奖学金评价体系,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王凯.助学与育人理念下的高校贫困生帮扶工作探析.教育与职业,2009,(8).
[2]李永才,庄雯培,陈国华.完善助学体系 实现育人目标.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