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儿童肺炎康复的影响
2010-08-15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儿科463000
李 纳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儿科(463000)
护理干预对儿童肺炎康复的影响
李 纳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儿科(463000)
肺炎;儿科疾病;中医儿科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
儿童肺炎是常见的小儿呼吸道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儿的早期康复非常重要,一般的护理干预包括雾化吸入、体位引流及胸背部叩击振动排痰等,辅助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为探讨护理干预对儿童肺炎康复的影响,笔者将68例儿童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入院第1天体温峰值及胸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的抗生素,口服化痰药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体位引流、胸背部叩击振动排痰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体温正常率及6d后胸片观状况的改变上有显著差异(P<0.05)。得出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肺炎患儿的康复。
2 护理干预方法
2.1 心理护理 操作前向患儿家长讲解护理干预的目的、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减轻紧张、恐惧心理,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提高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2.2 雾化吸入 痰多粘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给予中药清热解毒针4ml+鱼腥草针10mg+生理盐水10mg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或者生理盐水20ml+氨溴索10mg+地塞米松1~5mg+庆大霉素1~4万U。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2.3 有效咳嗽 嘱能够合作的年长儿深吸一口气并用力咳嗽,如有痰无力咳嗽或不会咳嗽的患儿可按压胸骨上窝气管处刺激咳痰。
2.4 胸背部叩击方法 操作者五指并拢,掌指弯曲120°屈曲成勺状,大小鱼际肌及指腹着落于病变部位相应的胸背部,此种方法的叩击幅度:每次叩击时,手距叩击部位振动的距离不超过12cm,利于腕关节的力量在病变部位由外周向肺门方向,有节奏的、均匀地叩击。
2.5 体位引流 根据病变肺叶的位置采取相应的引流体位。左(右)上肺叶时,先取半卧位,然后右(左)侧前倾和后仰位;左(右)舌叶或中叶肺炎时,采取右(左)侧卧位;病变在两下肺基底部时,年长儿可直接置于床上,抬高床位15~30°,左侧头低位→俯卧头低位→右侧头低位;对于婴儿,术者可坐在椅子上两腿一屈一伸,两脚着地,将患儿头部及胸部放在术者伸直的腿上,而腰及臀放在另一条腿上。体位引流每天视患儿耐受情况行2~3次。
3 讨论
小儿呼吸系统有着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气管、支气管相对狭窄,黏膜丰富,软骨柔软,纤毛运动差,清除能力弱,粘液分泌少,排痰功能差,且年幼不能做到有效地咳嗽,呼吸道感染时易导致呼吸道阻塞而造成肺不张,因此,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有利于促进患儿康复。本次研究发现护理干预组平均体温恢复时间、体温正常率(第3、4、5天)、胸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护理干预可缩短体温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能明显促进肺炎病变的吸收,其原因可能是:湿、拍、翻、流、吸等综合措施能有效地促进呼吸道痰液的排出。
3.1 雾化吸入是常用的湿化气道方法,有研究证明,用生理盐水、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结合起来能更好地降低痰液粘稠度,促进痰液排出。
3.2 有效的体位引流,有利于排菌、排毒、保持呼吸道畅通,更有利于改善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减轻肺炎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3 体位引流采用头低足高位时,气道分泌物或痰液,在重力作用下,借助于外界的振动,使其松动、脱落、排出体外。
3.4 腹压因素:头低足高位引流通过挤压膈肌而排痰。
3.5 胸背部的叩击振动,通过物理振动,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总之,通过以上的护理干预方法,2007年至今,38例儿童肺炎患儿无1例发生并发症,又缩短了疗程,且干预方法简单,易于护理人员操作掌握,有利于肺炎患儿康复。○S
10.3969/j.issn.1672-2779.2010.24.068
1672-2779(2010)-24-0086-01
201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