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郁止泻方治疗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
2010-09-16秦玉成史亚祥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212000
陈 璇 秦玉成 史亚祥 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212000)
解郁止泻方治疗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
陈 璇 秦玉成 史亚祥 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212000)
目的 探讨心理因素在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中的作用,及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疗效。方法 60例难治性腹泻型IBS患者与30例健康志愿者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并对IBS患者的腹部症状进行分级。同时60例IBS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拟解郁止泻方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及多虑平片,疗程均为12周。治疗开始时和治疗1周时各随访1次,以后每2周随访1次直至疗程结束后 1周,同时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一次,记录患者的症状、情绪变化和可能的药物副反应。结果 IBS患者 HAMA、HAMD的总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12周后,治疗组腹泻、腹部不适等主要躯体症状近期及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精神症状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心理因素在难治性腹泻型IB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中医药治疗后能显著改善此类患者的躯体和精神两方面症状,且疗效稳定、安全。
肠易激综合征;精神障碍;中医药疗法
肠易激综合征( IBS) 是常见的胃肠道心身疾病之一,患病率为 1 0% ~20 %,占消化科门诊就诊患者的20%~50%[1]。有研究表明,许多 IBS患者存在心理方面的异常,认识到本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且已被心身医学家描述为7种经典的心身疾病之一[2]。与现代医学相比,祖国医学对心身疾病的认识更为久远,治疗经验更为丰富。故本研究旨在探讨传统中医药对腹泻型难治性IBS的治疗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健康对照组为我院的2007年 7月至2008年 6月来我院接受常规体检的随机抽样的30名健康成人,其中男20名,女10名 ,年龄 18~65岁。
60例IBS患者为我院 2007年 7月至2010年4月消化内科的门诊或住院患者。病例入选标准:①符合IBS腹泻型RomeIII诊断标准[3],中医辨证符合肝郁脾虚证辨证标准[4];②年龄18~65岁;③经常规治疗(匹维溴铵+饮食调整+生活习惯调整,以及解痉、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12周)仍无效或起效甚微;④自愿加入本研究,能遵医嘱按时服药、随访和接受问卷调查。病例排除标准:①有消化系统器质性感染性疾病或胃肠道手术史者;②有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肝肾功能损害和妇科器质性疾病者;③孕妇和哺乳期妇女;④因其他疾病不能停用影响胃肠运动和功能的药物者;⑤不配合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自拟解郁止泻方(炒柴胡、青皮、郁金、白芍、木香、白术、茯苓、山药、炒薏苡仁、防风、炙甘草),每日1剂,分2次冲服;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匹维溴铵(商品名:得舒特,法国苏威制药)50mg,3/d+多虑平,25mg,3/d。疗程均为12周。
1.2.2 观察方法 治疗前1周内和疗程结束后1周分别进行HAMA、HAMD量表评分以及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治疗开始时和治疗1周时各随访1次,以后每2周随访1次直至疗程结束后 1周,同时对主要躯体症状(腹痛、腹部不适、腹泻)行分级。0级:无症状;1级:症状轻微或频度较低,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2级:有较明显的症状,部分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3级:症状明显,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同时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一次,记录患者的症状、情绪变化和可能的药物副反应。
1.2.3 疗效评估 疗效标准:治愈指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指症状改善2级或2级以上;有效指症状改善1级或1级以上;无效指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入选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3.3岁,平均病程3.23年;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7.1岁,平均病程3.30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 健康对照组与IBS患者的精神症状评分比较 30
例健康对照组平均HAMA评分为:(2.00±1.509),HAMD评分为(1.33±1.398);60例IBS患者HAMA评分为(17.85±5.399),HAMD评分为(20.72±5.903)。两组经比较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3 治疗组与对照组主要躯体症状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部不适及腹泻症状均不同程度好转,同时治疗组腹泻及腹部不适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腹痛症状的疗效相当(P>0.05)。另随访6月,治疗组各主要症状复发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故治疗组疗效更稳定。如下表1。
表1 躯体症状疗效比较 [n(%)]
2.4 治疗组与对照组精神症状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及随访6个月后评分见下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组精神症状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精神症状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表2 两组患者精神症状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注:△表示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表示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示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示各组随访6个月与治疗后比较P<0.01;◇表示各组随访6个月与治疗后比较P>0.05
分组 精神症状 治疗前 治疗后 随访6个月治疗组 HAMA 17.53±5.970△ 4.6±2.581☆★ 2.6±2.343☆★◆HAMD 21.13±5.519△ 4.87±3.159☆★ 4.67±3.078☆★◇对照组 HAMA 18.17±4.843 9.8±5.821☆ 8.43±5.015☆◇HAMD 20.30±6.331 9.53±4.345☆ 10.23±4.174☆◇
2.5 不良反应 60例完成治疗的IBS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疗程中治疗组30例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头晕,1例有口干等不良反应,但均较轻微,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不影响继续治疗。
3 讨论
IBS是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为特征,但无任何器质性或异常的生化指标。根据临床症状主要分为IBS便秘型(IBS-C )、IBS腹泻型(IBS-D)、IBS混合型(IBS-M )、IBS不确定型(IBS-U)等4个亚型,其中腹泻型最常见[5]。现代医学认为IBS的发病主要与精神心理因素、神经内分泌、感染、饮食、药物、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近年来对本病的发病机制作了进一步地探讨,改变了多年来把IBS一直当成单纯肠动力紊乱的看法,认识到本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且有研究显示,心理社会因素与 IBS,尤其是腹泻型和( 或 ) 腹泻便秘交替型IB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6,7]。李崇勇等[8]对67例IBS患者进行了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及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测定,结果发现IBS患者焦虑或抑郁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田国强等[9]对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付方式调查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IBS明显相关的因素是性别(女性)、收入(中等收入)、一年内是否有精神应激事件、自感精神紧张等,IBS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其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应付方式和个性密切相关。提示IBS的治疗要兼顾病人的生物和心理社会两个方面,加强心理治疗和精神药物治疗,提高包括IBS在内的心身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常规的单纯解痉剂、促胃肠动力药等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时,可以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和精神药物治疗。如靖大道[10]等对36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腹泻型IBS患者同时予选择性5-HT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治疗,结果显示患者躯体和精神两方面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傅卫红等[11]也对48例难治性老年IBS伴有抑郁状态的患者经4w抗抑郁治疗,消化道症状总有效率为81.3%。但长期的西药抗抑郁治疗不可避免会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及耐药性,且费用昂贵,许多患者被迫停止治疗[12]。而中医药在这些方面有优势,因此,国内外在抗抑郁药研制与开发方面越来越重视从传统中药中寻找。
与现代医学相比,祖国医学对心身疾病的认识更为久远,治疗经验更为丰富。早在《内经》中就有“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的论述,并提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泻之,水郁折之”的治法。此后以整体观念为特点的中医学,一直非常重视“天人合一”、“心身合一”的原则,如朱丹溪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有怫郁、诸病生焉”,因此很早就认识到情志因素在各种疾病的发生中的重要作用,IBS也不例外。
祖国医学并无IBS一名记载,但根据其症状可归属于“腹痛”、“泄泻”、“郁症” 等范畴。其症状的出现和加重往往与精神因素和遭遇应急状态有关。正如《素问•举痛论》谓:“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景岳全书•泄泻》谓:“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而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医方考》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肝病必犯土,是侮之所胜也,克脾则腹胀,便溏或不爽。”因此本病发病主要由于情志失调,致肝郁气滞,肝脾不调,引起肠道气机不利,传导失司所致,病位在肠道,但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尤其与肝脾的关系。故治疗上当遵从疏肝健脾法,我们结合临床观察,自拟解郁止泻方治疗本病,方中柴胡、白芍、郁金、青皮、木香疏肝理气解郁,调畅气机,缓急止痛;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健脾胜湿止泻;防风归肝入脾、散肝疏脾以助以上诸药之功。诸药合用既能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又能对精神症状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显示,IBS患者 HAMA、HAMD的总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说明难治性腹泻型IBS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治疗12周后,中医药治疗组患者腹部不适、腹泻等主要躯体症状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因此中医药治疗后能显著改善此类患者的躯体和精神两方面症状,且疗效稳定、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Z
[1] 陈仕珠.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和病因研究[J].华人消化杂志,1998,6: 913-914.
[2] 王伟岸,岳恒志.消化疾病诊治新概念[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2003, 22,28:.2
[3] 刘新光.肠易激综合征与罗马Ⅲ诊断标准[M].胃肠病学,2006,11(12):736-738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4.
[5] 周素清,李定国.福建省青少年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调查[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3):169-173.
[6] 李瑜元.功能性胃肠病的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疗[J].国外医学• 内科学分册,1998,25:105-107.
[7] Talley NJ, Howell S, Poulton R.Th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the community:is there a link?Am J Gastroenterol, 2001,96:1072-1079.
[8] 李崇勇,王玲,夏兴洲,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人格特征及情绪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9):807-808.
[9] 田国强,甘建光.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付方式调查[J].浙江临床医学,2004,6(10):847-848.
[10] 靖大道,徐敏,陈志青,等.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情绪障碍和治疗[J].胃肠病学,2004,9(2):90-93.
[11] 傅卫红,张青,任宇虹,等.抗抑郁治疗难治性老年肠易激综合征65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4,25(4):381.
[12] Bennett DA Jr, PhunL, Polk JF, et al. Neuropharmacology of ST.John’swort(Hypericum)[J]. Ann Pharmacother,1998,32(11):1201-1208.
Study on Jieyu Zhixie Decoction in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Diarrhea-predo 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Zhang Shiyun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Pengshui Country,Chongqing City(212000)
Irritable Bowel Syndrom;Mood Disorder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0.3969/j.issn.1672-2779.2010.24.141
1672-2779(2010)-24-0167-0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the occurrence of refractory IBS and the effects of TC M on IBS. Methods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60 diarrhea-predominant IBS patients that were resistant to routine treatment 30 healthy adults,were analyzed by using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and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The major symptoms such as abdominal pain or discomfort and diarrhea of these IBS patients were also graded. 60 diarrhea-predominant IB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n=30)were given Jie Yu Zhi Xie Decoction,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n=30) were prescrilbed oral pinaverium and doxepin with a twelve –weak treatment period. The score of the scales mentioned above and the major symptos were evaluated again one week after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6 months later. Results The total scand factorial score of HAMD and HAMA in IBS patient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healthy controls(P<0.01).After 12 weeks,the grading of major symptoms are reduced obviously and the score of these scale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 At the same time,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P<0.01). Conclusions Psychological fac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ients of IBS. Jie Yu Zhi Xie Decoction a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IBS in improving both somatic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201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