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北魏初创阶段代北士人的境遇及其文学发展状况

2010-08-15王丽珍李建栋

枣庄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魏书拓跋士人

王丽珍,李建栋

(安徽师范大学 学生工作处,安徽 芜湖 241003)

论北魏初创阶段代北士人的境遇及其文学发展状况

王丽珍,李建栋

(安徽师范大学 学生工作处,安徽 芜湖 241003)

北魏初创阶段代北士人凭借个人文武兼运的非凡才能为国家参赞初基、决策帷幄、草创制度。他们过高的政治声望也为文学的传播打开大门。许谦的军国文书、张衮刊石之笔都成为那一时代北朝文学的典范。代北士人在文学上的努力,为北朝文学日后的蕴育、成长开创了局面。

代北士人;境遇;文学①

西晋永嘉乱后入主中原的诸少数民族政权中,拓跋鲜卑的汉化程度最低。所以在北魏立国前后,拓跋鲜卑即能爱才好士,极力仰仗汉人,大力利用汉族士人治理国家;同时他们又极力排抑汉人,欲进一步确立鲜卑中心地位。这种矛盾心态驱使下,他们一方面对汉族士人“虚己访问”[1](P622)、“言听计从”,[1](P827)汉族士人的谋略一度成为他们开疆辟壤的成败关键;另一方面他们又对汉人的高度文明嫉恨有加,“衔其侮慢”,[1](P758)加以杀戮。汉族士人不得不忍辱含垢,抑志弭节,苟且混迹于胡人政权。同时他们亦背负家族未来之希望,欲在北魏政权中有所作为。

第一批入北魏汉族士人即以燕凤、许谦、张衮为代表的代北士人。

代人燕凤在少年时期“博综经史,明习阴阳谶纬”。什翼犍仰慕其名,“使人以礼迎致之”,燕凤不应其聘,什翼犍遂兵临代城,扬言说:“燕凤不来,吾将屠汝”,城人被迫送燕凤入什翼犍政权。这则记载充分说明了燕凤在当时的学术声望。燕凤入什翼犍政权后,立即受到隆遇。什翼犍“待以宾礼,后拜代王左长史,参决国事”,[1](P609)居于宰臣地位。燕凤为什翼犍所器重者,乃“参决国事”之才力。据《魏书·燕凤传》及《魏书·序记》,燕凤投奔什翼犍时,代国尚国小力弱,燕凤先后于昭成帝二十九年(366)、三十六年(373)使于前秦苻坚之长安,皆不辱使命。后什翼犍崩,苻坚欲质什翼犍嫡孙拓跋珪于长安,燕凤巧妙演说,救代国于既丧。当时能和邻存国,唯燕凤之力不及此。因此在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执政后,燕凤后“历吏部郎、给事黄门侍郎、行台尚书,甚见礼重”。[1](P610)

借重于重要的政治声望,燕凤的学术亦得以在北魏宫廷传播,并对北魏皇族子弟产生了重大影响。《魏书》燕凤本传云其曾以经授献明帝(拓跋珪之父)、明元帝(拓跋珪长子),又道武帝、明元帝皆好阴阳术数,这都与燕凤之言传声教息息相关。

代郡许谦,什翼犍更是亲宠有加。许谦爵至公,而燕凤爵至侯,这多少反映了什翼犍对他们论功行赏时轻重权衡的一个客观标准。又当时百官无禄,且实行严刑酷法。许谦盗官绢两匹,什翼犍主动隐匿许谦之罪,谓燕凤曰:“吾不忍视谦之面,卿勿泄言,谦或惭而自杀,为财辱士,非也”。[1](P16)许谦亦以其才干,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时慕容垂大兵压境,许谦凭一纸文书,说服姚秦大将杨佛嵩,终使姚秦、北魏联兵,慕容垂迫退,保全了国家,为北魏未来的生存发展赢得了时间。不仅如此,日后拓跋珪能够称帝,许谦亦有功。《魏书·太祖纪》云:“(皇始元年<396>)秋七月,右司马许谦上书劝进尊号,帝始建天子旌旗,出入警跸,于是改元。”

许谦“少有文才,善天文图谶之学”,[1](P610)其“才术俱美,驰骋艰难之日,观几独劝,事契冥符”。[1](P638)借助于极高的政治声望,其学术亦得以广泛传播。他曾授献文帝经,又其《与杨佛嵩书》曰:

夫杖顺以翦逆,乘义而攻昧,未有非其运而显功,无其时而著业。慕容无道,侵我疆场,师老兵疲,天亡期至。是以遣使命军,必望克赴。将军据方召之任,总熊虎之师,事与机会,今其时也。因此而举,役不再驾,千载之勋,一朝可立。然后高会云中,进师三魏,举觞称寿,不亦绰乎。[2](P3615)

这段文章义理深刻,力透纸背。如云慕容垂大军压境,要求姚秦大将杨佛嵩出兵援助时,先谓慕容垂“师老兵疲,天亡期至”,从战略上分析双方军事的状况。再谓杨佛嵩当下正是出兵而著立功绩的好时候,所谓“事与机会,今其时也”、“千载之勋,一朝可立”皆此之谓,从战术上诱导杨佛嵩出兵。尽管向杨佛嵩求援是事实,然而从字里行间看来,都是在为杨佛嵩著立功名着想,这实在是许谦析理的绝妙之处。同时,这篇军书亦有相当的文彩。如“杖顺以翦逆,乘义而攻昧”词语对仗,颇富气势。“然后高会云中,进师三魏,举觞称寿,不亦绰乎”句,以轻快的口吻笑看未来的军事风云变势,不失魏晋士人的雅趣。《周书·王褒庾信传论》以为许谦文学“声实俱茂,词义典正,有永嘉之遗烈。”其所指者盖许谦此类文章。

上谷张衮亦以谋议为北魏立下汗马功劳。其筹略集中体现在三次战术的制定上。第一次献联合慕容氏之计,破匈奴人刘显,为北魏扫清了西北部之隐患,可谓稳中求胜;第二次在参合陂之战中,利用疲兵之计麻痹慕容宝,出奇制胜;第三次中山之战,张衮遗慕容宝书,喻以成败,慕容宝大惧,奔走和龙,北魏不战而胜。之后顺利平定中山,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

张衮军事上运筹帷幄,文学上同样出类拔萃。《魏书》张衮本传云其“好学”而“有文才”,北魏破刘显,衮曾书写碑文纪之,又有喻慕容宝之书,都说明了他非常的文学才能。张衮《疾笃上明元帝疏》云:

九域未一,西有不宾之羌,南有逆命之虏,岷蜀殊风,辽海异教。虽天挺明圣,拨乱乘时,而因几抚会,实须经略。介焉易失,功在人谋。伏愿恢崇叡道,克广德心,使揖让与干戈并陈,文德与武功俱运,则太平之化,康哉之美,复隆于今。[2](P3615)

四言与杂言并陈,说理与抒情结合,达到了情理的较好交融。

总之,燕凤、许谦、张衮为代表的代北士人在北魏立国前后,凭借个人文武兼运的非凡才能为国家参赞初基、决策帷幄、草创制度,而他们过高的政治声望也为文学的传播打开大门。如上,许谦的军国文书流播于世;张衮刊石之笔、与慕容宝书都成为那个时代北朝文学的典范。尽管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中,这一阶段的文学前不及永嘉文学,后不及北魏末期的洛阳文学,相对处于青黄不接的状况,但在公元4世纪末“天下分崩,夷狄交驰,文章殄灭”[1](P1869)的大局面下,毕竟是这些士人的耕耘播种,才有了日后北魏文学的蕴育、成长,毕竟是这些士人为日后北魏文学的发展开创了局面。

[1]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责任编辑:李成文]

I206.2

A

1004-7077(2010)06-0039-02

2010-11-15

王丽珍(1976-),女,山西临县人,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魏书拓跋士人
“屎壳郎”大王
拓跋珪的“天赐”时代
关于拓跋鲜卑迁徙过程中的文化转变
论陶渊明对诸葛亮的接受——兼及士人仕隐之间的矛盾与彷徨
《魏书》和《宋书》“比”字句南北差异研究
《魏书·食货志》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领导是咱老家人
《魏书》的编纂特色与史学价值
元代福建多族士人圈研究三题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