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副语言现象之研究
2010-08-15周淑燕夏侯富生
周淑燕,梅 兰,夏侯富生
(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温州325025)
英语教学中副语言现象之研究
周淑燕,梅 兰,夏侯富生
(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温州325025)
副语言能够辅助言语传达重要信息,在英语教学中,它可以转变英语语言的词性、词义和语义,并能对语义进行分割,表露师生情感,帮助我们推知师生的观念、认知和思考程度,在师生言语交际中有暗示和转换话题的作用。
副语言;教学;启示
引言
副语言属于非言语行为研究内容之一,在辅助言语传达信息上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加强、辅助、转变语义,同时传递出言语之外的一些其他信息。没有副语言辅助的言语是枯燥无味的。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自己看到的和自己听到的同一文本的语言会有如此的不同?这就是副语言的魅力。如果说书面语是根茎,那么副语言就是滋润根茎的树液。它使这块根茎有了生命力,变得丰富多彩。
在实际教学中,副语言可以丰富教师的言语,促使信息的有效传递,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教师往往关注言语,却容易忽视副语言的辅助作用,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副语言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副语言的概念
20世纪中叶George L.Trager在研究文化和交际的过程中,搜集整理了一大批语音学和心理学研究素材,并加以综合归纳,提出了一些可适用于不同语言情景中的语音修饰成分(voice modifications)。这些语音修饰成分自成系统,伴随正常交际的语言,因而称之为副语言[1]。之后,它的定义和研究的范围一直界定不清,因此,在一段时期内并没有自成体系。
我国学者毕继万认为,副语言的研究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范围则是除言语的声音现象以外,还将体态动作、面部表情、甚至某些书写符号及言语交际情境都包括在内。它是当代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2]谢伦浩也持相同的观点,认为广义的副语言应包括体态语、服饰语、时空语和类语言。[3]简单的说,毕继万和谢伦浩都将广义的副语言研究等同于非言语行为研究。
狭义的副语言(Paralanguage)一般指的是伴随话语而发出的无固定语义的声音,又称类语言或伴随语言,也可称为副语言特征或伴随语言特征(paralinguistic features)。国外学者Samovaretal等认为狭义的副语言指的不是言词所提供的实际信息,而是指这一信息是怎样表达的。副语言是伴随、判断或临时代替言语的有声行为。它通过音调、音量、语速、音质、清晰度等起到伴随言语的作用;如用uh,umm,uh huh一类声音打断别人的谈话;用某种声音代替一句话的含义,如用brr代替‘我很冷’。[4]Knapp也认为狭义的副语言指的是言语表达的方式,而不是言语表达的内容,它所处理的是围绕一般言语行为的非语言声音提示(vocal cue)。[5]本文主要研究狭义的副语言,接下来文章中所设计的副语言均指狭义的副语言。
二、副语言的分类
自从George L.Trager第一个提出副语言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研究范围的分类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按不同的原则、标准和角度,对于副语言的分类划分说法各异。其中George L.Trager的分类说最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副语言包括三部分。[1]
1.音型(voice set)。指说话人背景,包括语音生理的和物理的特征,如说话时的情境、语气、性别,说话人的年龄、文化等。
2.音质 (voice quality)。即说话人语音的音幅(volume)、音域(pitch)、音速(tempo)、节奏(rhythm)、响度(resonance)、鼻音(nasality)、口音(accent)等,它使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声音特质。
3.发声(vocalization)。
(1)声音特色(Vocal Characteristics)。现代研究又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情绪音,如笑声、哭声、叹息声、哼哼声、嗓泣声、嚎叫声等;另一种是生理音,如呵欠声、吞咽声、粗重的吸气声或呼气声、咳嗽声、清嗓子声、打隔声、喷嚏声、呼噜声等。情绪音和生理音统称为功能性语言。
(2)声音修饰(Vocal Qualifiers)。如声强(从过强到过弱)、声高(从过高到过低)和声音的长度(从过于拉长腔调到过于短促)。
(3)声音分隔(Vocal Segregates),如uh—huh、uh—uh等。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音形、音质和发声中的声音修饰、声音分割统称为伴随性语言,指的是伴随语言而发出的无意义的声音。[6]此外,学者们认为语空,指的是沉默、停顿,也是副语言。因此,副语言又可以分为三类:伴随性语言,语空(停顿、沉默)和功能性语言。
三、副语言与言语的关系[7]
语言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口头语我们又称之为言语。而口头语中的除言语的信息之外的无单独意义的声音,我们称之为副语言。副语言之于语言具有如下作用。
1.替代言语
副语言本身没有任何意义,语意缺乏固定性。在某些情景中可以替代言语,能够较为准确地将特殊的言语意义表达出来,向听者提供一些说话者心理上、情绪上的重要信息。它常常能起到比言语更好的效果。例如,咳嗽声,它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或许是某人正常的生理音,也可以是暗示某人中断谈话,以避免言语带来的不便。当对应的客观事物发生变化时,它的概念意义也会发生变化。所处的上下文不同、语境不同,它所要表达的概念意义、上下文意义、内涵意义、感情意义就会有所不同。
2.否定言语
心理学研究证明,副语言是受潜意识控制的,具有真实性。当言语与副语言相矛盾时,副语言较能体现真实的一面,从而否定言语。如教师在训斥犯错的学生时说:“你真是聪明啊!”教师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调的变化可以使学生明白教师其实说的是反语。
3.补充言语
当言语不足以表达完整的意思、情感时,可以借助副语言进行信息补充。在课堂中我们通常听到学生对于做家庭作业的态度“啊?”“不要了吧?”等等带有语气词的反馈言语。这些语气词“啊”、“吧”等,充分反应了学生当时的情感和态度。
4.强调言语信息
副语言可以强调言语信息。句子中重音位置的变化,强调的信息也随之改变,音量的突然增大,可以吸引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言语,拖音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思考,理解教师言语中的重要信息。
5.控制言语
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副语言可以控制言语。主要表现在话题的转换方面,通过副语言我们可以推测说话人话语的结束和谈话人的转接。如语调变化、拖腔、缓冲词、音高变化、音量变化、采用询问语调或插入Mm/uh—huh之类功能性语言来实现话题转接。
总之,言语决定了表达的内容,副语言则决定了表达的方式,同时对言语表达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影响。从某种角度来说,副语言与言语有一定的共性,但也有自己的特性。言语和副语言相互渗透、相互合作,交际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四、副语言与外语教学
在了解了副语言与言语的关系之后,本文将从副语言的三大类:伴随性语言、语空和功能性语言,[7]来阐述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伴随性语言与外语教学
伴随性语言主要是指音质、重音、音长、音调、音量和音速。
音质即音色,具有标志性功能。能够将一个声音与其它声音相互区别开来,反映说话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特征。我们所说的“闻其声,辨其人”,这里的声指的就是音质。它决定音的特质,影响吐字的清晰与浑浊。重音,R.Quirk认为重音就是响亮音,即一个词或一段更长话语中的那一个人们通常觉得比其它部分更响亮的声音。[6]重音不仅能改变词性,更主要的是还能改变词义,有表意、辨义作用。音长,一个音素在一个词或短语里读音时间的长短,它决定发音动作持续的长短。音调即语调,英语语言中,音调可以赋予同一个词不同的意义和情感,通过音调的高低变化可推测对方的心理活动。音量即音强,是形成语音重音和逻辑重音的重要因素。音速即语速,指单位时间内话语的数量,它影响传达信息的质量。
伴随性语言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
(1)传达师生情感,促进课堂的气氛
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教师自身的情绪状态,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都可以通过伴随性语言表露出来。句子重音不同可以表达不同情感,如:HOW did they manage it? (表示友好、惊讶、不安的感情色彩)。拖音和缩音作为音长的基本特征,在特定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态度。如用拖长音“Yes?”表示怀疑。通常来说,拖音用来表示安慰某人、承认责任、强调赞扬学生等等,也表示犹豫、否认、拒绝等负面情感。缩音,通常用刺耳的声音和急躁的语调来说服某人、催促某人、警告临近的危险、突然记起某事、生气地否认等等。声调骤然升高表示疑问、惊喜、兴奋、愤慨、抗议;突然降低表示沉痛、怀疑、神秘、回避、坚定。教师利用升调表达热情友好、亲切询问、建议引导、鼓励。用降调来表示冷淡不满、责备批评等思想感情。音量加大反映激动心情,变弱表明心虚、失望的心理。同样的,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伴随性语言,来感受学生的情感体验,获得反馈,促进教学。此外,教师利用音质错位,还可以产生幽默效果,制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如
学生:“老师,不要提问啦。”
教师:“不提问怎么可以了啦。”通过模仿学生的音质,拖长音等制造幽默效果。塑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2)转变词性、词义和语义,影响教师言语信息表达
英语中词的重音不同,词性、词义就会发生变化。英语词的重音属自由重音,词的重音落在哪个音节上是不统一的,且具有明显的语法辨义功能。如:’instinct·n.本能;ins’tinct·adj.活跃的。这里,词性、词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避免重音的错位而改变了词性、词义,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和教师指令的发布。
英语中句子的重音不同,同样会引起句子语义的变化。句子重音不同还成为了区别拼写相同或发音相同而意思不同的单词或词组的重要手段。如:I am an ENGLISH teacher.教英语的教师。I am an ENGLISH TEACHER.一个英国籍的教师。此外,声调的变化也会引起句子意义的不同。如:yes.降调表示肯定,而升调就是一种疑问。
(3)分割语义,促进教学
重音、语调能够有效地划分语义群,使句法的结构不产生歧义,有助于英语阅读教学。它不仅影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将语言组成更容易记忆的单位。如: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利用Chant来识记短文。就是利用了语调和节奏的变化。另一方面,教师有意识地运用语调、语速等变化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形成一定的教学节奏。从生理的角度看,还可避免学生的视、听觉注意力由于长时间集中在一个固定的信息源上而致疲劳。
(4)凸显言语中的新信息
在同一句子中,逻辑重音不同,句中的意义焦点不同。例如:Pay ATTENTION to the meaning of the word.Pay attention to the MEANING of the word.Pay attention to the meaning of the WORD.在这句教师指令中,分别侧重的ATTENTION,MEANING,WORD。因此,同样的言语却具有了不同的目的。第一句是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第二句为了强调词的意义,而第三句则是为了让学生注意这个词。
重音、语调、音量、音长等可以凸显话语中的新信息和已知信息。在教师提问、纠错等言语行为中有重要作用。另外,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正确的词、句子的重音及语调等伴随性语言非常重要,他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教师课堂指示的理解。
2.语空与英语教学
语空主要是指停顿和沉默。停顿,是利用言语交际中的时间控制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手段,是交际时出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无声反应或停顿,在教学中,停顿表示等待、赞许、抗议、拒绝、保留意见等。教师言语的停顿非常重要,依据Kl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时,是先经过学生的情感过滤机制才能输入。因此,对于重要信息的停顿是给学生进行判断、推理的时间,同时也是为了教师自身控制情绪、理顺思路。另外,停顿还可以传达心理语言过程的间歇,替代言语,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教师用停顿来获取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学生安静。沉默,在课堂中常表现为教师听学生的言语却以不明确的声音做出反应。学生静静的听但却不回答,也不提问。一般有以下几种解释:在情感方面,师生间的沉默有可能表达了敬仰、友善、认可的情感;也有可能是表达冷淡、敌意和仇恨的情感。从观念方面,师生间的沉默也许是理解对方;也可能是掩饰个人思想和观点。从认知方面,师生间的沉默也许表达同意某种看法,也许是提出反对意见。从思想方面,师生间的沉默也有可能体现了教师或是学生缺乏思考,也有可能体现了教师或学生在深思。据此表明,从任何一个方面对沉默的解释分别具有正反两面,教师要依据具体的语境和行为习惯来具体分析,积极利用正面的沉默而避免负面的沉默。
3.功能性语言与英语教学
功能性语言对于英语教学的作用,主要是指师生间言语暗示及话题转接功能。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间交际、互动的过程,只有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是很少的,教师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才能获得学生对授课信息的反馈。而引起课堂互动最主要的部分是师生间言语的暗示和话题转接。功能性语言作用于师生间言语暗示与话题转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言语回归暗示:它是听话人收到言语结束的信号以后示意自己不想说话,希望继续听下去。常见的形式是Mm或Uh—huh,也可用Hmm或升调的Oh,鼓励讲话人继续讲下去。言语请求暗示:它是不等讲话人讲完就讲起话来,或者采用缓冲词或强调词,例如B—b—but或Oh...well。言语中断暗示:它主要指当讲话人即将要提及某一话题的时候,第三者利用生理音等暗示讲话者中断谈话,或是转移话题。如我们常利用咳嗽声来中断暗示某人停止讲话。功能性语言的暗示作用依赖于情境和文化,即不同的情景,功能性语言的蕴意不同,若咳嗽音在正常情境下只是一种生理音。同样,不同的文化,也会影响功能性语言暗示作用的理解。它能有效地避免言语不当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结语
副语言中的伴随性语言、语空和功能性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停顿和沉默也能表达师生的情感,表达师生的情感并不是伴随性语言独有的作用,同样的师生间的言语的转接和暗示作用也并不是功能性语言独有的,伴随性语言中的声调的变化也能起到言语转接的作用。只不过本文中突出了副语言的某个方面在某方面的作用。同样的道理,只有语言和副语言相辅相成,才能更好的表达信息。外语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创造出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出真正有交际能力的适用人才。
[1]Wikipedia.Nonverbal communication [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Nonverbal_communication#Paralanguage, chapter 8,2010-2-27.
[2]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45.
[3]谢伦浩.副语言的文化意蕴[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4.
[4]Samovar,L.et.al.Understanding interCutural communication [M].Florence:Wadsworth.1981.177-178.
[5]Mark Knapp.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Human Interaction[M].7nd edition,Belment:Wadsworth Publishing,1978.18.
[6]曹合建.副语言与话语意义[J].外国语,1997,(05):17-19.
[7]李春光.英语副语言的功能及其对语言交际的控制作用[J].学术交流,2007,8(08):142-143.
(责任编辑:魏登云)
Paralanguage in EFL Classroom
ZHOU Shu-yan,MEI Lan,XIAHOU Fu-she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 325025,China)
Paralangu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ressing information.In the classroom of teaching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EFL),paralanguage of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can change the meaning of a single word,phrase and even sentence.Emotions,values,cognitions and the level of thinking can be known by paralanguage.It can also play the role of hinting and changing topics 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paralanguage;teaching;enlightenment
H030
A
1009-3583(2010)-03-0042-04
2010-03-15
温州大学542/研究生处创新课题“TEFL课堂中非礼貌言语行为研究”的部分成果(3160603601010919)。
周淑燕,女,江西省贵溪人,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
梅兰,女,四川省南充人,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
夏侯富生,男,江西省吉水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教育学博士,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