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让美走进英语课堂
2010-08-15广东省珠海市横琴一中唐艺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一中 唐艺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指出:“儿时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各科教学、兴趣活动、思想教育、校园建设直至学校管理,均有美育元素的存在。
在全新的课程理念下,让美来到英语课堂吧!
一、教学情感的人文美
教师通过尊重、赏识、关爱等,把学生放在做“人”的主体地位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倡导和实践“尊重教育”。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态度,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总是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我觉得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如:“Wonderful!”“Well done!”“Good job!”“How cleveryou are!”;对答错的我会微笑地说“Nevermind!”;对胆小的我总是非常有耐心地说“Think it over.”“Try it again.”“Don't worry!”“Believe in yourself!”等只言片语,它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信任,形成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健康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的文化美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如有一次在讲西方文化礼仪时,我讲到这样一则笑话:一位外国友人去中国朋友家做客,进门时看见朋友的妻子很漂亮,就夸了一句:“Your wife is very beautiful.”中国朋友听了,谦虚地说:“哪里,哪里。”翻译直译:“Where,where!”外国友人一听,回答说:“From the head to the foot ,the all is very beautiful.”学生一听,都乐了,同时也懂得了在西方国家,有人夸你时,应回答“Thank you”.
我借助因特网上的英语教学资源,带学生网上游览西方国家的著名建筑和城市,带他们了解伦敦塔,海德公园,悉尼歌剧院等等。世界各地的文化之美震撼了他们的心灵。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美
新《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我通过不同的途径,采用各种形式,力求真实、生动、有效地做好课内任务和课外任务的设计,切实感受到了它对于更好地实施任务型教学,具有不可低估的实效。
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Unit4“Where is my backpack?”这一课时是这样设计任务的。
任务一:A quick answer
活动形式:男女生比赛
让学生看投影片2分钟,然后关投影,让学生迅速说出画面中的物品所在的位置。Ask:Where is…?Answer:It’s in/on/beside/behind…
任务二:Make a survey 活动形式:4人小组
采访4人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问:Could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bedroom?Where’s your bookcase?Where are…?调查完后,每人写出自己的Report。
任务三:Draw your ideal room 活动形式:4人小组
小组内共同商量,根据自己的构想,画出未来的房间,各组选出组长向全班作介绍,评出最佳小设计师。
以上三个任务中,任务1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记忆能力;任务2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际的能力;任务3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随着任务的渐渐深入,学生对任务信息的了解不断增加,稍难的任务也会显得容易起来。教学过程的设计之美妙功不可没。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美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一直在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以为: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
2.培养发散思维和设疑求知的能力,是创新教育的精髓。
教师要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我们曾做过这样一道选择题:He often practises ____English.A.speak B.spoke C. spoken D.speaking试题一给出,大部分学生立刻作出反应,认为D是正确答案。如果打破思维定势,我进一步引导他们对那三个被排除的答案提出质疑,许多学生很快会发现答案C也完全正确。此时如果再让学生朗读:“He often practises speaking/spoken English.”学生定将兴趣浓烈,愉快地掌握practise doing sth.和 spoken English这两个表达方式。我们也培养了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进行批判性思维,而这种批判性思维习惯一旦形成,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时就会尽力避免固有的思维定势,从而以创新意识来审慎思考,全面思考。我在上阅读课时总是让同学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出问题最多的那个组就是优胜组。在解答的时候,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很强,因为问题都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五、教学效果的自信美
我常常编拟话题,设计任务,将具体情景、现实生活引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以用促学,学以致用。比如我创设的情景有到亲友家作客、上公园游玩、去旅游景点观光、到超市购物、到医院看病等等。在这些情景中对话,真实感很强,学生对操练时运用的英语口语就会印象深刻。
《新目标英语》教材的内容也与生活密切接轨。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school ID card,第二单元学习如何写寻物启事和招领启事,第三单元练习介绍某人,第四单元写便条等等,这些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使学生有话可说,课堂上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交谈,互相讨论,互相切磋,实现了生生互动,气氛异常热烈。
美是创新意识不竭的源泉,美无处不在。我们英语教师只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了浓厚的美育意识,就能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美、赏析到文化美、体验自信美。同时,也让美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最终服务于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柳海民《中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3]马德荣“对外语学习中情感因素的再认识”[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07)
[4]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