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

2010-08-15杨海明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实训岗位物流

杨海明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0052)

1 物流人才的市场现状与专业改革思路

1.1 物流人才供求现状

当前物流人才市场主要有以下四种人才:

第一类是操作能力很强但理论水平欠缺的人。这样的人才大都没有很高的文凭,一般是初高中毕业,或者是技术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很适合目前物流企业的一线工作。但这样的人才可塑性很差,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大都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只能作为一线工。

第二类是操作能力与理论水平都较差的人。这样的人才大都是近几年从高职高专类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课程体系(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与培养模式(理论教学为主)的特点,这类人才在操作能力与理论水平上都很差。而由于定位过高,不愿做一线工作,但又不具备管理的能力,高不成低不就,最不受企业欢迎。

第三类是操作能力欠缺但理论水平很强的人。该类人才大都是毕业于正规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理论水平很高,若能吃苦历练,必是物流业的领军人物。但由于缺乏实践锻炼,操作能力差,很少有能在物流企业真正坚持下去的,大都去搞物流理论研究或者改行做其它的。

第四类是操作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人。这类人才大都是学校和社会共同培养出来的,是前三种人才中的极个别者,基本出于第三类,是企业的最爱,在人才市场上最为紧俏,企业求之若渴。

通过以上分析,就清楚了物流人力市场的情况与企业的需要。结合高职高专的的实际情况,笔者将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较高物流操作能力和一定物流理论水平的基层管理人才。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主,重视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后起勃发之力的塑造。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上述的第四类人才,使学生学以致用,满足企业的需要。

1.2 改革思路

物流学科是一个交叉性学科,融合了管理学、经济学、法学、金融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知识与 IT技术。涵盖了七大功能模块: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每一大功能模块都有很多的工作岗位与之对应,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的技能要求。据统计整个物流系统约有 190多个不同的物流岗位,包含上千种技能,在不到三年的培养期内使学生掌握这些技能几乎不可能。因此笔者借鉴中外先进的理念,结合高职高专的实际情况,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

首先从物流岗位的工作过程中分析出技能模块,然后根据技能模块开设课程,也就是说要以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以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的分析为依据,以校企专家合作开发为关键,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实现工学结合,实现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的创新。

2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的步骤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就是以工作项目为载体实现工与学的结合,依据工作情景构建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工作情景中完成工作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职业能力,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 20世纪 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一出台就在许多国家,特别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就是首先将逻辑上相互关联的岗位形成一个岗位群,然后从岗位群的工作任务流程中分析出技能模块,根据技能模块开展教学工作。

为了实现基于过程的模块化教学,我们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2.1 社会需求调查

(1)对课程内容的需求调查

现有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对现有职业岗位需要改进的职业能力,如计算机操作、外语水平、公关能力等;新的岗位发展趋势对从业人员要求的职业发展能力。

(2)对课程现状的分析研究

对学科体系和行动体系课程设计的比较分析;对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行动体系课程设计的关键问题、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对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计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2.2 分解岗位工作过程

针对一个岗位和一个岗位群进行调查分析,将其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工作规范一一进行排列,编成一套描述从业人员履行其职业的工作职责目录,并对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分解(8—12个工作职责)。这种描述即为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

2.3 分析工作任务

即进一步对每个工作职责进行分解,成为更为具体的工作任务(6—30个),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专项能力。

2.4 进行教学转化分析

将一系列的专项能力转化为教学模块,并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

2.5 确定课程门数

将教学模块归并为课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重构);在排序的基础上选择课程类型,实施模块化教学。

2.6 编写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其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及课时细目、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教学中的难点、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的要求、考核考试的标准和方法等。

2.7 制定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即教学计划。对课程的教学进程进行总体排序、综合平衡和评审论证。

2.8 教材的研发

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采取立体化的表现方式,以提高教和学的效率。为了更好的与工作岗位结合,教材研发应充分与物流企业一线专家合作,避免闭门造车。

3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3.1 重视课程结构的模块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许多从业人员面临着经常更换职业的情境,这就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转岗能力。在此情况下,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中的课程结构方面,应更多地采用以岗位群集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将数种工作性质相近的集合为一个“岗位群”,通过对共同性、关键性和专业性知识、技能的科学分析和编制,实现“内容群集”,以此组成课程模块。在课程结构模块中,划分为通用技能课(必修课)、专业基础技能课(必修课)、专业核心技能课(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四大模块。对模块中的课程,该删减的删减,该增加的增加,该综合的综合,可采用活页教材进行授课。通过对教学计划内容及课时的改革,更好地把“双元制”办学中“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落到实处。

3.2 加大实习、实训操作的实践课时,推行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必须是招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要做到真正能够在工作岗位上顶下来,就必须加大练习和实践动手的环节。在校期间,就必须熟悉未来工作岗位的情况,到工厂去,到企业去,去亲自试一试。要做到这一点,每学期必须加大如课程实习、教学实习、综合实验的课时;加大对实验室、实训车间、实训基地的投入。有先进的实训设施,有充足的实训单位,包括校外,也要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与企业紧密合作,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大力开展“定单”式培养,认真研究和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把讲台搬到实训车间去,边学理论边实践,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得到锻炼。

3.3 实施校企合作,加大校本教材的开发力度

为更好地适应教学计划和内容的改革,对校本教材的开发力度必须加大,采用由企业与学校合作、生产与教学配合进行的双元教学的职业教育教材,重视实践性。

3.4 其它方面

诸如师资,培养一大批“双师型”教师,也是重要的方面。学校应定期派专业教师到物流企业一线挂职锻炼,熟悉物流各个岗位的基本流程,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教师本人应做到不仅理论功底深厚,而且操作经验丰富,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欧盟 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程树礼,张可君.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黄克理.德国职业学院“双元制”办学模式及其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5]谢福星.职教课程改革要体现时代感[J].职教论坛,2005,(6).

猜你喜欢

实训岗位物流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