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调查与思考
——以乐山为例

2010-08-15新时期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组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领导心理健康干部

《新时期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组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 四川 乐山 614000)

新时期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调查与思考
——以乐山为例

《新时期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组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 四川 乐山 614000)

基层领导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对基层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及工作水平有着重要影响,直接关系到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的和谐,也影响到基层党委、政府能否快速、高效、持续、健康地运转。

基层 领导干部 心理健康

基层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心理健康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基层党委和政府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及工作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的和谐,也影响到基层党委、政府能否快速、高效、持续、健康地运转。

一、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课题调查对象为参加乐山市委党校培训的科级领导干部,包括中青年干部培训班70人,党外中青年干培训班30人,科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45人,共145人,收回有效问卷116份。其中男性73人,占62.9%;女性43人,占37.1%。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8人,占6.9%;30-45岁100人,占86.2%;45岁以上8人,占6.9%。民族分布为汉族105人,占90.5%;少数民族11人,占9.5%。单位分布为市级机关34人,占29.3%;县级机关55人,占47.4%;乡镇机关22人,占19%;其他单位5人,占4.3%。单位性质为党群机关27人,占23.3%;人大政协机关4人,占3.4%;政法机关11人,占9.5%;政府机关66人,占56.9%;其他单位8人,占6.9%。调查对象来自全市11个县(自治县)、市、区和市级机关各部门,被试样本的性别、年龄和地域分布比较符合基层领导干部人群的总体状况,测评样本与结果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

(二)调查情况分析

此次调查主要从基层领导干部心理的健康压力来源、自我克服压力的评价和常用的心理调控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1.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压力来源呈现多元化特征。关于基层领导干部压力的来源,我们主要从人际交往、工作职责、上级领导、公众形象、自身发展、家庭关系、突发事件七个方面进行调查。首先,压力主要来源于发展与稳定的双重任务,从调查结果显示:工作职责压力高达62.1%,排在第一位,来源于突发事件的压力为19.8%。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影响基层领导干部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于促发展、保稳定的双重担子,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其次,人际关系复杂,压力过大。从调查显示: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为34.5%、排在第二位,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保持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目前基层领导干部在人际交往方面压力较大,大量精力用于人际关系协调,迎来送往,应接不暇,导致心力交瘁。第三,上级与群众对基层领导干部的要求严、期望高。从调查显示:来自于上级领导的压力为15.5%、公众形象为5.2%,这两项结果可以看出,上级安排工作任务不断加码、要求提高、工作难度大,给基层领导干部造成不小的压力;而在一定范围内,基层领导干部属于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社会和群众关注,不得不更加注意形象,群众的期待越来越高。第四,基层领导干部自身的因素所占比重较小。调查显示:来自于自身发展的压力为4.3%、家庭关系为4.3%,仅凭调查结果似乎说明,作为乡科级领导干部在自身发展上面临的压力不是很大,也能较好处理家庭关系,但这一结论是否符合实际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2.基层领导干部克服压力的自我评价良好。关于面对心理压力适应的自我评价。调查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能较好地适应,这一比例为65.5%。71.6%的同志觉得虽然面对压力,但自己是一位努力工作、积极向上的人,说明当前大部分基层领导干部能够应对困难和挑战,具有一定承受压力的能力,对自己应对压力充满信心,总体评价良好;有27.6%的被调查者表示有些焦虑,说明这部人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不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尚有6.9%的人表示不能适应当前面临的心理压力,表明在基层领导干部队伍中仍有少数人适应各种压力的能力差,潜在的心理危机所导致各种风险增大,应尽快帮助其调整心理状态,走出压力的困扰。

关于面对压力的调控及方式的评价。有60.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调控状况良好,37.1%的认为一般,还有2.6%的同志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地调整情绪,说明有近40%的基层领导干部对压力的调控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选择调控压力的方式上,排在前三位的是转移(55.2%)、宣泄(22.4%)、压抑(12.9%),其他(9.5%),可以看出近80%的干部能够采取比较合理的转移和宣泄的调控方式解决心理压力,但也必须重视对干部进行调控压力方式方法上的指导。

3.基层领导干部对家庭和人际交往状况的认知较好。在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上,33.6%的人认为家庭不会影响工作,37.9%的同志认为家庭能够支持工作,仍有近30%被调查者感到工作与家庭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兼顾,这一现象应引起重视,工作与家庭相互影响较大,如不能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将会给基层领导干部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

人际交往方面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基层领导都十分看重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推动工作的重要性。在选择交往对象上,68.1%认为交往对象应该广泛,广交朋友,有14.7%的认为交往对象主要应在工作圈子内选择。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基层领导干部性格开朗、喜欢交往,有利于帮助他们释放压力,这也应该成为选拔基层领导干部时必须考虑的心理素质条件之一。

(三)当前基层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通过调查与座谈,课题组发现当前基层领导干部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个别干部甚至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其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疲劳型:即所谓心理疲劳,通俗地说就是“心累”,主要表现为身心劳累,兴致低落,倦怠乏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心不在焉;情绪厌倦,缺乏工作激情,事业心减退,不愿多考虑工作上的事,得过且过,工作上安于现状。

2.失衡型:心态失衡,是基层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常态表现。有的牢骚满腹,怨气冲天,认为自己奉献多,回报少;有的以自我为中心,争强好胜,听不得不同意见,“家长制”作风严重;有的疑心太重,对同事缺乏基本的信任,总担心别人算计自己。

3.浮躁型:浮躁指急躁,不沉稳,做事无恒心。表现为心神不宁,对工作存在恐慌情绪,心中无底,焦躁不安,火气大。在这种情绪影响下抓工作容易急功近利,盲动冒险,不顾长远。

4.郁闷型:郁闷就是心情压抑,苦闷憋屈,难以排解。有的自卑感严重,自信心缺乏;有的情绪失落,认为工作得不到认可,感到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心理负担重;有的抑郁寡欢,面对困难和复杂局面时,感到力不从心,挫败感强烈,造成心理长期压抑、郁闷。

5.亢奋型:亢奋是一种非正常的、过于兴奋的精神状态。表现为遇事容易激动,一有成绩就喜欢夸夸其谈,到处炫耀,忘乎所以,言行失范。

6.欲望型:欲望型是指一些干部欲望过高,不切实际地追求成绩、职务、待遇、荣誉的行为。一些干部权力欲特别强,过分追求职务晋升,特别看重自己的成绩被上级领导肯定,缺乏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好大喜功,虚报浮夸,一旦欲望未能实现,就会情绪低落,抱怨不断,有的还会意志消沉,一蹶不振。

二、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工作压力——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基层领导干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日趋繁重,来自工作方面的各种压力对其心理健康影响很大,这是基层领导干部产生各类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

1.抓发展与促和谐的双重责任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双重责任。一方面要做到实现本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特别是本地区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上升。另一方面,促进社会和谐,保持社会稳定也是基层领导干部最紧要的责任,尤其是面对各类突发事件,反应迟钝、处置不当就会被问责。这些都是各地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这种抓发展与促和谐的双重责任既可以给基层领导干部带来强大的工作动力,也会给他们造成巨大的责任压力。面对这种压力,若处理不好,长久累积便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

2.自身能力不够导致强烈的挫败感。基层领导干部从事着繁杂的社会管理工作,上级的要求高、群众的期望大,各类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对基层领导干部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有些同志的政治理论素养、政策法规水平、业务工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等方面都远远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工作质量不高,失误较多,上级的批评,同事的白眼,群众的指责,这些都容易使基层干部在工作上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成天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心灰意冷,丧失工作信心和激情,影响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信念。

3.竞争压力大、晋升渠道窄造成心理失衡。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组织上对自己重视不够,选人用人不公平。目前干部的职务、职级晋升的状况是社会对公务人员个人发展好坏评价的主要标准,而高一级职务、职级的指标极为有限,能够顺利晋升的总是少数。因此,晋升的不公与晋升竞争激烈往往会造成一些同志心理失衡,产生抱怨情绪,牢骚满腹,工作不思进取,消极懈怠。

(二)社会压力——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1.价值观念的变化影响心理的稳定。随着社会转型,经济利益观念正逐渐占据人们社会价值观念的主体地位,人们越来越多地看重以物质利益为主体的自身利益,基层领导者既要努力满足本地区本单位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要使自身的利益、人生价值、社会价值也得到实现,而这对于工作环境艰苦的基层来说难度很大,一旦做不到,那么社会不认同,老百姓不满意,自身的社会评价也很差,这势必影响基层领导干部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信心,影响心理的稳定,甚至导致价值观念的扭曲。

2.社会诱惑增多,心理压力增加。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掌握着一定的人、财、物的支配权,使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许多利益、情感的诱惑。社会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寻租交易”往往使领导干部成为发生腐败现象的“高危人群”,而社会财富分配调节机制不健全所导致的收入差距,又使不少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成为收入分配方面的“弱势群体”,导致严重的心理失衡,少数人继而违法违纪。领导干部要做到清正廉洁,就必须时刻抵制这些方方面面的诱惑,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是抵御诱惑的必备心理条件。但有的干部却自认为自己生在江湖,身不由己,难以排除诱惑。一方面是诱惑多多想“伸手”,另一方面是党纪国法森严怕被捉,心理压力负担很大。

3.社会舆论监督和道德的压力。随着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被置于公众视线的监督之下,他们不得不更加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更加严格自律,即使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有的也不敢讲,生怕引来舆论的抨击和社会道德的谴责以及公众的非议等,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此外,不少领导干部很看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己也能做到“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对他人要求也要这样。但在现时生活当中,往往又有很大差距,不得不妥协,甚至违心屈从,使部分领导干部长期处于感慨、烦闷、忧虑、不满的心境之中,进而诱发心理健康问题。

4.心理健康教育滞后。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许多培训机构还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干部培训计划,造成大多数领导干部未能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培训。对干部心理问题上的关注也长期被忽视,不良情绪长期积累且得不到合理而有效的释放或化解,心理问题对身心造成较大的损害,影响工作,甚至导致个别干部自杀等悲剧发生。

(三)家庭及个人压力——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在因素

来自家庭的压力和个人对心理问题认识的偏差也会产生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基层领导干部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在因素。

1.工作与家庭的矛盾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基层领导干部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必须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往往无暇顾及家庭,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帮爱人分担家庭负担都很不够,从而使一些干部对家庭产生愧疚感,导致家庭关系中产生不和谐,甚至出现婚姻危机。

2.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存在偏差和误解。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少基层领导干部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人难以启齿的丑事,不愿张扬怕被别人知晓,过分强调克制、忍耐,认为心理问题完全是性格上的软弱、能力上的欠缺造成的。认为只有心理有障碍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人员的帮助,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正常人,是立足于正常人的成长和发展、提高正常人生命质量的事业。一些干部即使知道自己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也不和别人说,即“上级面前不敢说,同事面前不能说,亲朋面前不愿说”,心理有解不开的疙瘩也不看心理医生;有些干部也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但不善于自我调节。由于缺乏自我心理调适的知识和手段,心理压力不能得到及时释放,日积月累,导致心理严重失调或身体健康出现问题。

3.人际关系复杂,耗费大量精力。当前,基层干部都很重视协调上下左右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许多领导干部反映,当前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已成为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方方面面都得罪不起,人情世故不能不顾,上下关系要协调好,左邻右舍也要照顾到,还必须考虑到群众民主测评。“迎来送往、接待上访”,“左右逢源、四处结缘”,这些已成为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典型的生活状态特征,有部分干部由于把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到应对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和社会关系上,感到心里很累,这对干部无形造成很大的压力,当这种压力不好排解时,就带回家里把家人当出气筒,引发家庭纠纷,家庭和事业两相误,造成心理健康问题出现。

三、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

基层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党政干部队伍的素质,也影响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工作十分重要。

(一)切实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1.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软。要把基层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落实给机关党组织和各级地方领导班子“一把手”及各单位的主要领导人。牢固树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一把手”不抓思想政治工作是失职,抓不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不称职的思想,构建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并且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一项考核制度定下来,纳入全年的目标管理中,对不会做、做不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要及时调整。

2.建立领导干部谈心制度。党政领导干部至少一年要同所分管的干部谈一次心。谈心不只是在人事调整时进行,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要常态化,特别是基层组织中干部工作岗位调整时,基层领导干部工作遇到麻烦时,干部中人际关系矛盾比较集中时,干部的家庭有困难矛盾时,要及时找干部谈心,全面准确把握干部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加强和改进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3.建立基层领导干部培训学习制度。一是为基层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丰富知识、提高素质创造一定的条件,如送党校或者大专院校参加学习培训,自主选学和网络在线学习等。二是组织有关专题报告会和专题研究会,安排基层领导干部参加,提高素质。

4.建立定期心理健康体检制度。组织上要真正关心基层领导干部的身心健康,他们处在各项工作的第一线,有的同志经常身心交瘁,要定期为他们体检身体,一年至少一次,建议每年干部体检应增加心理健康内容。另外,在繁重工作任务完成之余,组织上要创造条件,让干部能适度休息和放松,调整身心;掌握干部个人和家庭有无具体困难,及时帮助解决,解除后顾之忧。

(二)重视心理健康培训教育

1.建立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制度。加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干部培训的内容。市委党校的培训对象多数是基层领导干部,应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科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等主体班次中开设“党政干部心理健康调适课”,引导干部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掌握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在各种压力、困难和考验面前自我调适的能力。

2.聘请专业心理医师,心理调适师进行心理咨询和指导。一是聘请专业心理医师,心理调适师指导基层领导干部处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教会其掌握调适心理问题的简单方法和技巧。二是全市可建立一个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聘请心理学的资深专家,通过开设心理门诊,接受干部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健康诊治。三是在乐山新闻网、海棠社区等网络平台开辟心理咨询聊天室,提供倾诉场所,及时对干部中各种心理失衡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提供排除压力和困扰的方法与技巧,以此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承受能力,防止各种意外事情的发生。

(三)在干部选用工作上增加心理健康内容

1.创设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考评体系。由省级组织人事部门创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干部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在对中青年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中,增加心理考评项目;市、区(县)级组织部可利用此系统,定期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测评。

2.干部考察中要加大心理健康因素的比重。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的提拔和使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干部的个性特征与心理类型,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干部是否具有坚定执着、积极进取、乐观自信、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作为提拔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努力造就一支心理素质良好的干部队伍。

3.建立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基层领导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和认定,了解其适应力、创新力、承受力、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变化情况,作为任用干部的参考。特别是在干部调整、打击腐败和工作任务繁重时配合进行,及时调治基层领导干部个体的心理问题,为干部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帮助,为干部选拔提供准确的心理健康资料。

(四)提供任职升职空间,完善干部管理机制

1.合理搭配领导班子。在选配领导班子时,应考虑成员的个性特征,做到外向性格和内向性格搭配,各种气质类型相互搭配,积极推进职位说明书的编制工作,清楚定义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岗位上的角色、职责、任务,减轻因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等带来的心理压力。

2.职务晋升应优先考虑基层领导干部。领导职位如果主要是机关内部人员或上级部门人员占据,不利于调动县、乡基层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他们再努力,如果职务晋升没有盼头,心理会产生不平衡,甚至诱发生心理疾病。因此,建议提拔领导职位,一定要有基层工作经历和经验,对那些长期在基层工作岗位工作,有能力,群众公认的同志要优先提拔重用。

3.建立适岗交流制度。交流轮岗可以增强干部对不同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加大基层领导干部轮岗交流的力度,在干部的选拔任用和交流轮岗工作中,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避免用人的盲目性。对一些工作压力相对较大、任务相对较重的部门,如发改、招商、安全、维稳、信访等,在干部交流中要注意安排心理素质稳定的同志担任。强化科级及科级以下干部的交流轮岗工作,对后备干部和提拔任职的科级干部,进行跨部门培养和任职,以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

(五)强化干部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1.保持健康的心理。要教育基层领导干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但要注重身体健康,更要注重心理健康,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工作,正确对待自己、同志和组织,不要总在职务上与进步快的比,收入上与高的比,工作压力上与轻的比,否则越比心理落差越大。积极培养对工作的兴趣,防止工作单调而产生心理郁郁寡欢,克服厌烦和急躁情绪。要培养业余爱好兴趣,以充实生活、活跃思维、陶冶情操、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和谐。

2.培养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在困难和挑战中锤炼顽强的意志,做到遇到困难时不退缩,遇到挫折时不气馁,努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遇到压力过重或情绪紧张时,及时找家人、同事、朋友倾诉,把愤怒、恐惧、压抑等消极情绪及时宣泄出来。

3.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摆脱作风上的低级庸俗,抵御生活上的腐化堕落;注重自身心理调节,正确面对自我与现实的关系,正确看待个人的进退留转;理性地看待现实,工作中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理智地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要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做到慎初、慎独、慎友,决不能放纵自我;善于协调各方关系,团结不同性格、能力、年龄、意见的人合作共事。

(六)建立心理健康的干预和保障机制

1.完善干部诫勉制度,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建立腐败心理预警机制,提前防范,有关部门尤其是纪检监察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分析干部的相关信息,在出现腐败问题之初或有腐败苗头时,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要提前介入,及时启动预警机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开展廉政谈话,给予提醒。对已出现问题但尚构不成纪律处分的及时亮黄牌,帮助其正确认识问题,整改问题。

2.坚持和完善干部休假制度。严格执行干部带薪休假制度,舒缓领导干部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基层领导干部如有重大责任事故、生活变故或心理疾病时,组织上可考虑暂时对当事人停职、组织休假、或调整岗位等措施,帮助其尽快渡过难关,体现组织关怀。

总之,领导者的心理素质是其德才素质的基础,是其领导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关注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更是培养一支心理和谐、健康向上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D262

A

10.3969/j.issn.1009-6922.2010.01.03

1009-6922(2010)01-17-05

2010-01-19

本文为乐山市社科联2009年自主课题。课题组长:周小林,男,中共乐山市委党校教育长、副教授;课题组成员:赵平、王翠兰、安立伟。

编辑:杜小三

猜你喜欢

领导心理健康干部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