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问题研究

2010-08-15张书林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非公经济新生代入党

张书林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山东 济南 250021)

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问题研究

张书林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山东 济南 250021)

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受到越来越多政治关注和社会关注的态势下,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作为一个新的重大课题也应该郑重地提出来。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准确定位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态,把握其群体性特征,透视新生代农民工对党的认同感,科学设定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战略路向。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特征;对党认同感;发展战略

近年来,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民工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毋庸置疑,着力研究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所涉及的方面是很多的,但从基层党建的角度看,重视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入党问题,将符合条件的新生代农民工吸纳进党组织,这是当前需要高度重视、深入探讨、抓紧研究解决的、关乎长久之计的大问题。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性特征

2010年6月21日,《工人日报》发表了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所撰写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首次明确将新生代农民工定义为:“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①从整体上和宏观上看,新生代农民工在从农村流向城市、在立足城市工作生活的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其自身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于传统农民、不同于城市市民、不同于城市新生代的群体性特征。

1、理想性。老一代农民工进入城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淘金”、为了挣钱养家糊口,他们是完全为生计奔忙,他们中的许多人几乎没有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如果非要说有的话,那就只能解释为挣钱、挣更多的钱。而新生代农民工与之不同的是,他们是带着梦想、乘着理想、充满对明天的向往、怀揣着对未来的规划设计而进入城市开始打工生活的。对他们来讲,挣钱、挣大钱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城市对他们的吸引力,理想、梦想、向往明天才是城市对他们的全部意义。在他们看来,正在经历的城市生活、正在从事的城市职业,都是翘起理想世界的杠杆。

2、变动性。新生代农民工是正在成长中的变革一代,求新、求变是他们的特色标签。一方面,随着在城市生活中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更新、阅历经验的丰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他们的主观世界将伴随着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而不断得以改造与重构。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谋生路、求发展的过程是变动的,他们总是不断追求着自己最向往的职业和理想化的生活,“跳槽”是他们的惯性、“流动”是他们的常态,他们是农民工群体中“最不安分”的部分。所以,他们不像老一代农民工那样容易自我满足、乐于安于现状,他们的追求好象永远没有止境——不但“胃口”很大而且还很“挑食”。

3、矛盾性。新生代农民工从精神到肉体都是一个矛盾的群体。他们出生、迁移自乡村社会,却生活、工作在城市社会;乡村有他们的浓浓血缘,而城市却有他们的深厚业缘;乡村有他们留恋的文化情愫,而城市却有他们向往的文明光彩;他们渴望在精神上融入城市文化,可城市文化在很多方面拒斥他们;他们梦想过上城市人的富足生活,可城市的霓虹灯却将他们排斥在光芒之外;他们不甘心在某些方面忍受城市人的冷眼,却又难以割舍对城市社会的热切梦想;等等。所有这些都显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矛盾性特点,这就使得他们在灵魂上游走于城市与乡村社会之间,被城市边缘化却又对城市生活无法释怀。很多时候,在温暖的乡村情结与冰冷的城市漠然之间,他们往往会不自觉地选择后者。

4、非理性。从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谋生存、求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非理性的特征,是一个必须引起关注的大问题。许多新生代农民工把灯红酒绿的城市表面生活当作了其实质,把多彩的城市生活完全与自己事实上能够享有的生活划等号。在他们看来,既然都是人,就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和差别,所以,城市人所拥有的他们也应该拥有、城市人所享受的一切他们也应该享受得到。这种认知完全忽视了事实上存在的城乡在经济上、地位上、制度上、保障上的各种差别性。还有一些新生代农民工不注重素质能力的提高和技能培训,缺乏真本事、硬本领却又好高骛远,对自身不能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职业定位,习惯于“这山望着那山高”,当心中的目标达不到或理想的前途逐渐渺茫时,就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二、新生代农民工对党认同感的建构

具有上述四个基本特征、多达1亿人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党的领导、关心、教育之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对党有高度的认同感。那么,新生代农民工对党的高度认同感是怎样建构起来的呢?

1、上学期间所受到的规范的政治教育。新生代农民工绝大部分都是初中、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打工者队伍中的“学生娃娃”,他们在上学期间接受了最规范、最正统的国民教育。在学校的政治教育中,具有核心导向性的“必修课”就是学习党的历史、领会党的知识、培育对党的感情、形成对党的崇拜、建构对党的正确认知。这种以党为导向的政治教育,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直到他们中学毕业后由于种种主观或客观原因对“教育改变命运”不再推崇,转而信奉“打工改变命运”,走上打工之路,融入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之中。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在其成长的最初阶段——学校,其实已经被纳入党的影响范畴和工作体系之中,他们的主观世界和精神领域实际上已经被党高度同化。这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党形成政治认同的首要的、基本的前提。如果没有经历学校教育这样一个阶段,新生代农民工对党最初的、最朴素感情的建立往往会失去规范化的途径。真要如此,再奢谈新生代农民工对党的政治认同感就会变为空谈。

2、打工路上所受到的媒体的政治熏陶。从校门步入社会大门,新生代农民工溶入打工大军,走上企图改变命运的打工之路。这个时刻,新生代农民工对党的认同感面临着是继续延续、不断强化还是逐渐减弱直到最后丧失的关键抉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强大的媒体力量以及其所进行的持续的舆论宣传、政治熏陶,很大程度上使新生代农民工延续和强化了对党的政治认同。在现代社会中,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影响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谁也没有足够的能力让媒体的影响停下来、让媒体的力量弱下来。在西方社会,媒体通常被称为除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外的“第四权力”,这就足以显示媒体力量之强大。因此,任何国家的任何政党都力争影响和控制媒体,以使媒体为己所用,使自身的力量如虎添翼。我们党自成立伊始就非常重视借助媒体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执政以后,我们党控制了媒体,媒体也进而成为了党的喉舌,党可以更好地借助媒体的力量进行广泛的政治宣传、政治动员,提升政治认同。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党控制下的媒体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是常态性的,对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覆盖到各个人群。这其中,当然涵盖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党借助各种媒体力量的强大宣传教育、舆论引导、政治争取之下,在新闻舆论的浩荡声势之下,新生代农民工显然无法逃避,更不可能无动于衷。对他们来说,坚定地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自觉地信任、拥护、认同党的领导和执政,是媒体所指明并反复证明的安身立命之本、生存发展之道。如果违背这一点,站到执政党的对立面,往往就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得不偿失。有此认知,新生代农民工就会自觉地向党靠拢,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和尊严,延续并不断强化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形成的对党的政治认同感。

3、工作生活中所受到的党组织的关怀。新生代农民工对党的政治认同感,最直接地来自工作生活中所受到的党组织的直接或间接关怀,从党组织那里得到的现实利益。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工作生活通常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有时是根本解决不了。在此情况下,如果党组织能够出面帮他们很好地解决问题,他们对党的认同感就会自然增强。例1:新生代农民工初入城市找不到工作,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找到暂住地的城市基层党组织,在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帮忙协调下解决了就业问题。所以,在此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对党的感激之情肯定无法言表。例2:已经结婚生子的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大问题,而且这个问题随着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结婚生子而变得日益严峻。如果城市的党委领导能够高度重视、妥善帮助解决这个问题,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有学上、上得起学,那就是为新生代农民工做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由此,必然会进一步拉近党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距离,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对党的政治认同。例3:当新生代农民工与用工企业发生劳动纠纷,用工企业长期拖欠工资,农民工多方索要无门的情况下最后求助于党组织,在党组织的协调下劳动纠纷得以解决,拖欠工资如数讨回。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之后,受益的新生代农民工也就自然对党产生了强烈的依恋感和认同感。例4:新生代农民工在外打工期间,农村老家发生了自然灾害或出现了重大变故,在当地党组织的关怀帮助之下,灾害得到逐步化解、困难得到有效克服。这也会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对党的感激之情,进而向党靠拢,形成对党的政治认同。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我们所举的这些例子不是发生在某一个新生代农民工身上,而是发生在其他新生代农民工身上,也会使其从中“推人及己”,从而间接感受到党的温暖。

在上述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生代农民工对党的高度认同感将最终得以提高和巩固。这种建构的完成从另一个方面也集中表明:将新生代农民工中的优秀分子大量吸收入党,是具有深厚的感情积淀和人文基础的,在理论上、逻辑上都应该是可行的。

三、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战略路向

近两年来,随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凸显,吸收新生代农民工入党也由一个潜在的问题逐渐成为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抓紧研究并解决的迫切问题。目前,各地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了更好地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入党,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比例,必须在实践中继续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探索力度,在理论上不断深化对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研究力度。

1、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理论创新。理论是实践的前提,行动的指针,理论上不清醒,实践中就容易犯糊涂。吸收新生代农民工入党是一个新课题,是发展党员的新领域,其相关的理论研究目前刚刚起步、方兴未艾,整体的理论架构与科学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尚有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需要廓清。因此,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当务之急是:必须下功夫加强和深化对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问题的理论研究,大力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理论创新。为此,必须从以下三点有序切入。第一,要善于总结我们党以往发展党员的历史经验和成熟做法,从中提炼出带有共性、规律性的东西,使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成为指导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一般理论原则。第二,要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全新认识,以发展的眼光、变革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一新问题,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合理定位,找准其应然的理论坐标。第三,要立足实践,敢闯敢试,从实践中总结提炼理论。理论的源泉是实践,理论创新的生长点和落脚点也在实践,因此,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就必须在实践中敢闯敢试,大胆探索,从实践中、从开拓中肯定好的做法、总结经验、提炼理论。因为对于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尚没有一幅设计好的理论蓝图,一切都要靠在实践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为此,在进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中,一定要克服畏惧心理,做到敢为人先、敢闯敢干。邓小平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②

2、大力抓好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公经济组织之中。因此,吸收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重任实际上就自然地落到了在非公经济组织中所设立的党的基层组织的肩上。这也就进而表明,要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问题,就必须大力抓好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从而为新生代农民工入党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提供更好的载体。从当前面临的难点和困境来看,大力抓好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必须着力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创造性展开。第一,要加大同步组建党组织的力度。从总体上看,目前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组建率还很低,很不利于在其中开展党的工作、发挥党的作用。为此,必须加大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同步组建党组织的力度,切实保证非公经济组织成立后,凡条件具备的都要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对于暂时不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可以采取联合、上挂、区域统筹等多种形式组建党组织;还可以采取先期向没有党员而员工较多的新经济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的方式开展党建工作。第二,要围绕各方利益的共同点开展工作。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能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非公经济组织党建能不能长久地开展下去、成效如何,很关键的一点是要看能不能寻找到私营业主、职工群众与党组织三方利益的共同点,把握其共性的东西。一般说来,私营业主运作非公经济组织是要追求更多的利润,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职工群众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工作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工资福利待遇,这就需要与私营业主同心把生产经营搞好;党组织要发挥自身的政治职能,必须有一个好的健康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非公经济组织的良性发展。因此,三者之间就有了利益结合点和共同点,党组织以此出发制定各方都认可的党建工作思路,就能够解决党组织设置和发挥作用的难题。第三,要扩大党组织活动经费的来源渠道。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关键是经费问题。应该千方百计扩大经费来源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必要的经费供应。一是由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出面,设立非公经济组织党建活动基金,吸收企业家和社会人士赠款捐款,再由地方党委组织部门统筹将吸收上来的资金拨付到辖区内各个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二是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在坚持党员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吸收私营业主、高级管理层入党,积极争取他们的资金支持和经费投入。三是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要通过与私营业主协商、谈判的形式,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阐明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以争取非公经济组织本身提供的活动经费。

3、重视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开展“向党”教育。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前提是必须使整个群体对党的思想认识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形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态势。只有这样,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才能在群体内形成广泛共识,形成争相要求入党的生动局面。这就要从新生代农民工所具有的群体性特征入手,在他们中多层面、多角度地开展“向党”教育。具体说来:第一,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有理想、有抱负的特点,教育他们要切实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第二,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常态变动性的特点,教育他们自觉坚持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建构对党的新认知,不断革除对党的刻板性看法。第三,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徘徊于城乡边缘的矛盾定位和心理,向他们传达我们党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理念,使他们确立“知识改变命运”、“劳动就有收获”、“创造实现价值”、“人才总会发光”等一系列新的价值观,以求在艰难的城市生活中获得精神世界的安定。第四,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感性多、理性少的特点,教育他们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克服空想,从一点一滴小事认真做起,逐渐由感性走向理性、由最初的不切实际幻想走向实事求是。毫无疑问,上述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向党”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拉近新生代农民工与党之间的感情距离,使新生代农民工自觉地从内心迸发出要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愿望并将其付诸行动。

4、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的组织领导。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关键是要明确组织领导责任,只有责任到位,才能进而保证工作到位。根据一些地方的探索经验,应该着力建立“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宏观领导、流出地农村党组织提供咨询、流入地社区党组织负责监管、所在企业党组织具体抓落实”的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组织领导体制。第一,流入地社区党组织要履行好监管职责。新生代农民工居住地的社区党组织要将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发展党员纳入社区党员发展规划,与新生代农民工打工所在的企业党组织共同协商研究,拟定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发展党员的比例、标准、原则和规范,并对发展党员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管。第二,所在企业党组织要履行好抓落实的责任。新生代农民工所在企业的党组织具体负责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包括动员入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跟踪培养、召开党员大会发展入党、继续教育管理、预备党员转正等多方面的工作。一是企业党组织要结合职工技能培训、维权宣传、党日活动、三会一课、党务公开、党务知识讲座等活动,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进行党的政策宣传、普及党的知识、展示党的伟大形象,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入党热情。二是要通过外请党校教师、党组织书记讲党课的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系统进行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三是企业党组织可以采取对入党积极分子跟踪培养的“2+1”帮带模式,安排2名正式党员联系1名新生代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指导与谈心。四是企业党组织吸收新生代农民工入党,必须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原则,自觉做到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应该经过企业党员、群众“双推荐”;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应该坚持企业党组织和新生代农民工原籍村庄党组织“双考察”;入党积极分子被所在企业全体党员投票确定为预备党员后,还要在企业和原籍村庄中进行“双公示”。

注释:

①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工人日报》,2010年6月21日。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责任编辑:陈文兴

C912.82

A

1671-2994(2010)05-0078-04

2010-08-03

张书林(1974- ),男,山东冠县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党建博士。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非公经济新生代入党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憨娃入党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改革创新 营造环境 推动鹤壁非公经济发展提升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简述检察机关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
上半年陕西省非公经济占全省GDP比重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