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0-08-15王晓真肖磊济南大学250022
王晓真 肖磊 济南大学 250022
关于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王晓真 肖磊 济南大学 250022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高水平大学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它凝聚着学校的学风、校风、作风的整体素质,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极其重要。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完善高尚人格,开发学生的智力,增进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均具有积极作用。
大学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承担着传承、发展、创造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作为一所高等院校,要承担起这一使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与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先进文化铸造大学的灵魂与基石,形成深厚的优秀文化传统积淀和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
一、校园文化的特点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整个社会文化中更高层次的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较,校园文化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先导性。大学所创造的思想、理论以及科技成果和其他文化成果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二是创新性。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和生命力之所在。传承已知、探求未知是大学的使命。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就是为了人类通过知识的传递和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存在的。
三是包容性。大学应当拒绝宗派与狭隘偏见,具有海纳百川的精神,体现出对不同意见的接纳、包容、理解和尊重,让持有不同见解的人都能在大学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各自位置上体现自己的价值。
四是超越性。大学应该追求卓越,拒绝平庸;应该具有一种高贵感,鄙弃世俗权贵,既不能官场化,也不能市场化,应该具有超越世俗文化的特点。
五是开放性。大学文化应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紧跟时代的潮流,在反观历史的过程中融于现实生活,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断充实自身,同时要将自身积聚和创造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向外界传播与扩散。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种片面的认识,校园文化建设被理解为课堂知识传授之外的一些添加剂和文化调料,例如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学术讲座等。西方教育家倾向于认为,大学的本质,在于把一群优异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励,产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事实上,那些后来在社会上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对大学的记忆并不是大学的课程具体教会了他什么,而是大学给了他怎样的熏陶。
所以,高水平大学首先是一个全方位育人的文化场所,是一个学生可以在其中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由探索、自由读书的“大图书馆”。要真正回归大学的文化本质,就必须走出狭隘的、表面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变狭窄的“校园文化”为宽广的“文化校园”,使人文教育和文化启蒙渗透到高等教育的所有专业和所有层面,使大学的“课上课下”、大学的历史和现实、大学的一草一木、大学的每一建筑每一景观、大学的每一活动每一机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渗透着浓厚的人文教育,都培养学生的现代人文素养,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自由本质,从而建构全方位的育人文化场景,这才是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大学文化建设,也就是高水平大学所具有的高水平大学文化。
三、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是一个丰富、系统的体系,有许多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环境文化是基础,学术文化是重点,行为文化是方式,形象文化是载体。他们既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又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构成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
1、精神文化。挖掘和凝练学校办学历史上的崇高精神,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明确发展定位、办学思路、办学特色、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
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强调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相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人生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
3、环境文化。注重“绿色、清雅、理性、开放、和谐”的原则,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使校园环境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4、学术文化。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学术单元,学科建设是大学工作的龙头。大学的特色、竞争优势和学术声誉,关键要通过学术水平来体现,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良好发挥也必须通过学科平台来实现。
5、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产生的动态文化,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生活方式、文明素养和诚信文化等。
6、形象文化。形象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展示和外在表现,是高校在社会上的认知和评价。包括推广使用形象识别标志,制作统一的校园文化产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高师生员工对校园文化的认知度等。
四、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高水平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我们既要注重大学精神的塑造,包括校训、校风、价值、理念、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标识系统的凝练设计和宣传,也要在制度上予以贯彻和保证,从物态环境上予以呈现和展示,从整个知识传授和学术探求过程中予以渗透,更要在全体大学人的一切活动和日常行为上予以践行,从而突出精神文化的主导作用,体现制度文化的规范协调作用,发挥环境文化的熏陶作用,强化行为文化的示范作用,拓展形象文化的认同作用。
一是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师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是践行创新的文化理念
建设内涵丰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校园文化,首先要求高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对文化建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在办学思想上有所创新,既要以现有高校校园文化状态为基础,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规划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景,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
三是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校园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而高等院校历来具有科学和民主精神,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特征,这正是构建和谐文化所需要的。应进一步强化特色办学理念,营造“支持特色、丰富特色、发展特色、创造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深化校风、教风、学风教育,在师生员工中倡导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潜心研究、严谨治学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师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正确对待问题、处理矛盾,努力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四是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人具有感召、促进和约束作用。校园物质环境就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因此我们应从文化审美、艺术审美的视角,坚持精细化、智能化、人文化的原则,将文化与艺术、人文与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校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进行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给校园的每一片树林草地注入灵性,让建筑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赋予更多的文化气息、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更厚重的历史底蕴、更鲜明的文化特征、更丰富的人文精神、更延绵的文化传统、更融洽的师生关系、更和谐的校园气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具有高水平文化品位的生活家园。
五是建设优秀的文化队伍
加强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队伍是根本,人才是关键,要着力建设好三支队伍: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也是文化工作者,承担着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济南大学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二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为培育大学文化精神,彰显大学文化个性,提升大学文化品味提供理论保证和精神支持;三是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群体文化,如何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高水平校园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会、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等主要学生组织能够有效的凝聚和带领学生充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应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学生骨干队伍,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带领全校学生为高水平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王晓真,女,1975年生,汉族,山东济南人,济南大学团委副书记,管理学硕士。
肖磊,男,1975年生,汉族,山东省劳务合作公司,软件工程硕士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0.100
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问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