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高校水文化断想之以水养德

2010-08-15雷春香夏远永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水利校园文化精神

雷春香,夏远永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18)

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特殊场所.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能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

1 校园文化的德育效益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修养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信念的确立、理想的建树、气质的修炼、个性的塑造及行为方式的改变有着明显的效益.概括来说,校园文化的德育效益体现在价值导向、行为规范、品德熏陶、扬弃与创造等诸多方面.

1.1 价值导向

在校园文化环境的引导下,学生的思想观念能不断完善,道德修养也能不断提高.(1)价值观念的导向;(2)道德观念的导向;(3)生活方式的导向[1].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其社会化过程是学生与社会间的双向互动过程,这种互动促使了更先进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校园文化就是中介.校园文化能以健康向上的各种活动形式,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多渠道的育人环境.

1.2 行为规范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大学生对学校的发展目标、管理制度、行为准则等产生认同感和义务感,他们会自觉地用约定俗成或者大家共同认可的标准评判是非对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效果良好.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潜在的激发与规范效益,其根本原因在于任何个体总是在自己已有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其心灵深处的文化积淀、情感培养、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总是以周围群体的影响和历史的传承为范本.

1.3 品德熏陶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智力和能力开发的同时,尤为重要的事是对其进行思想引导、情感陶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校园文化在这些方面起重要的补充作用.高校校园文化以其较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财富,创造了一个熏陶大学生情感的空间.对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强烈、排斥灌输的当代大学生而言,可以使其无意识地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收到环境育人的教育效果[2].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潜在的熏陶功能,用高雅的、科学的校园文化来陶冶学生,对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4 扬弃与创造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它既需要从社会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也要排斥和抵制社会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其的影响,因而还具有扬弃的功能.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大气候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创造性的发展,使校园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既有高雅文化,也有通俗文化的多姿多彩景象.浙江省经过3年时间的努力,培育和打造了100个校园文化品牌,基本形成一校一品牌的局面.这对发展教育学生,造就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十分有益.

2 校园水文化之内涵

为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效益,近年来,各水利高等院校就如何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水文化,可谓动足了脑子.他们造水景、塑雕像、砌长廊等,充分挖掘水文化资源,彰显水文化特色.如清华大学水利系楼前的“人形”雕塑,其一侧为厚实的山,另一侧为长流的水,下方画龙点晴刻上题名:“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文化的品位和水文化的特色十分显著.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的校园中则多处营造“湖”、“池”、“滩”水景,下沉式广场侧立面砌“上善若水”浮雕,图书楼大厅内则布置治水名人长廊等,突出校园水文化,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知水利,爱水利,干水利,乐水利.

2.1 水文化之定义

“水文化”的定义,一直是水利专家、文化学者、社会学家、哲学家所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水文化是全社会以水为载体共同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艺术及制度、习俗等在内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水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物质水文化是水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从形态上可以分为两类:水利工程文化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全社会及水利行业长期创造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水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形态上也可分为观念型文化(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等)、科学技术型文化等.

2.2 水精神

作为观念形态的水文化是人们对水事活动经过理性思考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水文化的主体是人,而人都是有精神的,人与水的密切关系使水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形成一种水精神,构成水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水精神是人们在治水、用水、管水、护水、乐水的过程中,水给与人们的一种启示、感受和体验[3].我国人民在长期的水事活动中、在各种实践中所积淀形成的水精神,不仅仅是水利行业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地融入在民族精神之中.

3 水文化断想之以水养德

高校德育教育除“两课”主渠道教育、专业课学习中渗透和教师的言传身教外,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确实是一项学生乐于接受、效益比较明显的工作.作为水利高等院校,在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中,也普遍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水文化,并以水文化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然在水文化德育教育格局中,对水的特性的认识还可以再透彻一些,对水精神的弘扬、水文化德育教育的思路也可以再拓宽一些.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水文化德育教育之效益,尤应以水之性养学生之德,上善若水.

3.1 水之性

水,至柔,柔能克刚 ;水,至刚,水滴穿石 ;水,至微 ,润物无声 ;水 ,至博 ,海纳百川 ;水,至善 ,能净化人的心灵;水,至美,能激发人们的开拓精神,还能鼓励大家逆境中不弃不馁.水的这些良好品性正是我们人类追求的美好境界,学生需要的修养.水文化德育教育效益无限.

3.2 以水养德

当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八荣八耻、道德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求具有高超的专业技术,更应具备良好的品德.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接受高等教育,具备比较高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和心理品质.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在社会生活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代大学生身上还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些不足:他们强调自我,忽视奉献;讲求物质,忽视精神追求等等.而水普遍地给予,不存在私心 ,她仁爱 、礼仪 、智慧 、勇敢 、坚定 、包容 、趋下 、公正,几乎人的所有美德都可以从水中得到相应的启迪和表现.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进一步深刻地认识水、深沉地欣赏水,矫枉过正,以水养德.

3.2.1 以水为善

水的本性是很善良的.老子在《道德经◦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4]上乘境界的善如同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低下之处,所以最接近于道的观念.上善者居住要像水那样选择地方,存心要像水那样渊深,交友要像水那样仁爱,说话要像水那样真诚守信,为政要像水那样条理分明,做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随机而动,这样的人才不会犯有过失.我们要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水文化的熏陶下像水一样成为适合时宜,最高尚、最善良的人.

3.2.2 以水为谦

水,“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夫水淖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视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满而止,正也;唯无不流,至平而止,义也;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管子对水的这种“卑”的特性给予极高的评价[5].卑者,谦也.现代社会大气、开放,年轻学子聪明、自信,但内敛有时比彰显更具魅力.

3.2.3 以水为柔

水,既柔却刚.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滴石穿.涓涓细流,温婉缓约,水虽柔却有韧劲.千百年来,无数水利人长年累月风餐露宿,含辛茹苦,艰苦奋斗,默默为除水患、兴水利作贡献.为了水利事业的发展,他们中不少人甚至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这不正是水的柔韧至刚吗?“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继续成为新一代水利人推进水利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水,永远充满活力,滋润着世间的万物,成为生命之源,进化之本;水,不畏艰难不惧强暴,阻力愈大,其势愈壮,百折不挠,时刻在寻找自己前进的道路;水,有着强大的凝聚力,集聚着古老的中华文化,积淀着历史的功绩;水还有很多很多美德,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经过3~4年学校的水文化德育教育,很多学生们已然成为了行为——甘居人下;心地——容纳百川;行动——无私仁爱 ;说话 ——平和有信;处理问题——公正平衡的具有较高水文化素养的有用之才.水利高等院校水文化德育教育效益的提高空间无限.

[1] 李宗新.建设水文化 弘扬水精神构建水文化核心价值体系[J].水利发展研究,2008(2):77-80.

[2] 潘 杰.以水为师中国水文化的哲学启蒙[J].江苏社会科学,2007(6):102-104.

[3] 邓和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现状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58-160.

[4] 高德胜.人格教育在美国的回潮[J].比较教育研究,2002(6):25-28.

[5] 刘 锋.<管子>水文化刍议[J].铜仁学院学报,2008(1):20-22.

猜你喜欢

水利校园文化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