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儿颅内出血并脑疝治疗临床分析

2010-08-15施国栋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14期
关键词:纳洛酮脑水肿儿科

施国栋

广西梧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西 梧州 54300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科收治18例婴儿颅内出血并脑疝,男12例,女6例,年龄:1个月~5月。全部抢救成功。

1.2 临床表现 16例纯母乳喂养,2例混合喂养;入院时均已发生小脑幕切迹疝,临床上诊断标准符合:一侧瞳孔扩大,意识障碍,对侧肢体活动障碍。18例患儿均有肺炎及腹泻前驱表现,后有面色苍黄,烦躁转昏迷、不哭,以及呼吸节率改变、瞳孔不对等脑干症状;惊厥18例;心功能不全、肝右肋下>3cm15例。

1.3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均在8.1×109/L~10.3×109/L之间,Hb均在53g/L~62g/L之间,PLT均正常范围;血生化:低钙血症18例,酸中毒18例,低纳血症10例;X线:肺炎者18例;头颅CT显示全部颅内出血,同时有恢复期有出血后脑梗塞;凝血四项异常的16例;氮质血症18例;应激性溃疡16例。

1.4 治疗 ①限制每日入液量60ml~80ml/kg总张力维持在1/3张;②头2~3天按脑疝给予20%甘露醇静注,0.5g/Kg/次,Q2h,迅速降颅压维持轻度脱水状态;③高频过度通气;④纳洛酮对抗脑干症状,纳洛酮静注20~40ug/kg/次,每日4~6次,疗程用至神志恢复清醒;⑤止痉、降温;⑥纠正贫血输新鲜全血及血浆补充凝血因子、补充VitK1、钙剂、止血敏、止血芳酸等改善凝血功能;⑦治疗感染;⑧根据血压变化及周围循环情况使用多巴胺2~4ug/kg/min,多巴酚丁胺3~6ug/kg/min,以维持正常血压,保持肢端温暖,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正常,有心衰西地兰强心;⑨纠酸、纠正水、电解质紊乱;⑩恢复期予活血化淤治疗出血后脑梗塞,高压氧、脑活素、早教、水疗及肢体功能锻炼等治疗;⑾其他对症。

2 结果

全部抢救成功,平均恢复清醒时间38.00±18.52小时;随访至1~2岁,生长发育正常。

3 讨论

3.1 纯母乳喂养 是迟发型VitK缺乏的基础;发病前患病如腹泻、肺炎、婴儿肝炎综合征等,滥用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肝功损害,使肠道细菌合成VitK利用障碍或者药物本身化学结构与前凝血酶原结构相仿(如头孢霉素类的甲硫四唑)[1]致使羧酶可错误与其结合,使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出血的发生。脑损伤后钙内流,而Ca++参与凝血过程,会造成低钙血症,本文予补充VitK1及输新鲜全血及血浆补充凝血因子、钙剂、止血药等改善凝血功能,对于病情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3.2 颅内出血 常发生颅内高压和大片脑水肿,以至发展为脑疝;脑水肿是颅高压进展、脑疝发生的重要因素;而颅高压的程度是决定神经预后的最关键因素。甘露醇脱水程度:使患儿始终保持维持轻度脱水状态而不致使钠、水潴留于体内。同时避免血容量不足与休克。本文限制每日入液量60ml~80ml/kg;头2~3天按脑疝给予20%甘露醇静注,0.5g/Kg/次,Q2h,迅速降颅压维持轻度脱水状态,起到挽救生命关键作用。

3.3 高频通气 可减低脑血管通透性减轻酸中毒,使血管对CO2反应性及脑组织自身调节功能较快恢复,改善脑灌注及脑缺氧[2]。本文病例给予高频过度通气,亦起到减低颅内压的效果。

3.4 纳洛酮 能逆转呼吸、循环仰制和意识障碍。阻断脑内阿片物质的继续损伤,增加脑血流量及灌流量,减轻脑水肿及脑细胞死亡;纳洛酮静注20~40ug/kg/次,每日4~6次,疗程用至神志恢复清醒。

3.5 小儿急性脑水肿合并心衰者 应首先强心、利尿、扩血管与应用地塞米松等以减轻心脏负荷[3],本文根据血压变化及周围循环情况使用多巴胺2~4ug/kg/min,多巴酚丁胺3~6ug/kg/min,以维持正常血压,保持肢端温暖,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正常,有心衰者强心,避免血压过度变化造成颅压的剧烈波动亦是关键。

3.6 急性脑水肿常伴发低钠血症,加重脑水肿原因[4]①脑水肿患儿进食少;②大量应用脱水剂、利尿剂;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④脑性盐耗综合征。治疗上应同时补充水和钠盐。本组病例含钠液总张力维持在1/3张,低钠血症很快得到纠正。

3.7 选用药物 常选用高渗性NaHCO3液作为小儿急性脑水肿第一日抢救的首批液体,主要是因为急性脑水肿常伴代谢性酸中毒,后者是加重脑水肿的重要因素。

3.8 急性脑水肿临床上通常选用作用强、副作用较小的地塞米松治疗,开始用大剂量冲击0.5~1.0mg/kg,每4h1次,共2~3次,快速制止炎症的发展;继之迅速减量至每次0.1~0.5mg/kg,每6~8h1次,根据病情应用2~7天。激素能治疗血管源性脑水肿;改善脑微循环与供血减轻细胞内水肿;减少炎性渗出物及脑脊液的分泌,也能降低颅内压力。

3.9 本文的病例恢复期予活血化淤治疗出血后脑梗塞,高压氧、脑活素、早教、水疗及肢体功能锻炼等治疗。对于减小后遗症也起到关键作用,病例随访至1~2岁,生长发育正常。

3.10 经CT检查证实存在颅内血肿,脑室出血,致反复抽搐者,可在控制出血、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正常后,行硬脑膜下穿刺放血或经颅微创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脑室扩张和脑实质损害,防止脑脊液通路粘连和阻塞等作用。

综上所述说明对于婴儿颅内出血早期发现治疗脑疝、综合治疗的重要性。是抢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1] 厉广栩.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103例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5):31.

[2] 吴佩婷,白秀英.控制性过度通气治疗小儿脑疝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8):489.

[3] 虞佩兰,俞燕.小儿脑水肿与颅内高压诊断与治疗问题的答疑[J].中国实用儿科杂,2002,17(8):501.

[4] 汪薇,虞佩兰.关于小儿脑水肿的治疗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9):567.

猜你喜欢

纳洛酮脑水肿儿科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圆梦儿科大联合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分析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家兔烫伤早期脑水肿脑组织AQP4表达与MRI成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