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研究

2010-08-15徐秀秀姚淮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期
关键词:阻型证型阴阳

徐秀秀 姚淮芳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心血管内科,安徽 合肥 230031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 又名“X综合征”、“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综合征”、“死亡四重奏”等。主要表现为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在个体的聚集等,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

祖国医学对本病虽没有专门系统的论述, 但据其临床表现,如“肥满”,“眩晕”,“湿阻”,“胸痹”, “心悸”等则有详尽和系统的论述。现对Ms的中医分型近期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Ms的病因分析

1.1 禀赋不足 痰湿体质

父母生殖之精气的盛衰,决定着子代禀赋体质的厚薄强弱。《医门法律》有“肥人多湿”之说,古人还有“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行,故痰生之”。

1.2 过食肥甘

《素问•奇病论篇》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数食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另人中满。故其上溢,转为消渴。”李东垣《脾胃论》谓:“油腻厚味,滋生痰涎”。故饮食结构不合理损伤肝脾,肝脾失调,形成痰郁、痰湿、痰浊等。

1.3 运动过少

《吕氏春秋•尽数篇》云:“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脾主四肢,故缺少运动,脾失健运,脾不散精,化则为痰湿、浊、脂,堆积体内,日久成瘀,变证百出,常见的有肥胖、糖尿病及血脂紊乱等[1]。

1.4 情志失调

《血证论》所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味,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 朱丹溪曰:“气血冲和,诸疾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可见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扰清阳,而致眩晕、头痛等。

1.5 年龄增长

《素问•上古天真论》:“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气衰,形体皆极。”随年龄的增长,脾肾气虚,痰瘀互结,容易形成体胖肥满、消渴、眩晕及胸痹等一系列病证,最终导致MS。

归纳MS病因主要为先天遗传易感性有关,又与后天的饮食饮食不节,贪逸少劳,恣情纵欲,加之五志不遂等作用的结果。

2 中医对MS的病机分析

2.1 痰瘀互结

《血证论》分析到:“痰亦可化为瘀”,“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痰乃津液之变,瘀乃血液凝滞,津血同源,因痰致瘀,或因瘀成痰,互为因果。痰瘀互结导致腹型肥胖、血糖升高、高胰岛素血症、血脂紊乱等MS的出现[1]。痰瘀重可表现为脂肪肝、高脂血症;痰瘀痹阻经脉则可出现胸痹、中风等症;水停于内又兼肝热则易见血压升高[2]。现代研究也证实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升高是“痰浊”特有的生化指标和物质基础[3]。

2.2 肝脾失调

李中梓亦认为“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瘀而成痰。”有研究表明MS血脂紊乱期多以脾虚痰湿型为主[4]。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脾失运化,精微不能运化致浊聚津滞痰生为主要病机。

2.3 脾肾两虚

《景岳全书》曰:“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痰之本,无不在肾”,脾失健运,肾失蒸腾加之肝失疏泄,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瘀血痰浊毒邪内生。

可见,脾肾两虚、肝失疏泄、痰瘀互阻是导致MS的共同病机。脏腑虚损,实邪郁阻导致代谢功能紊乱。陆灏等[5]以IDF制定的MS诊断标准对805名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中医症候学研究指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多累及心、肝、肾。标实以血瘀、燥热为主。赵氏认为[6]本病病机早期以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为主;中期以痰湿互结为重;后期则寒热、虚实、瘀浊交错并现为果。

3 中医的辩证研究进展

林飞等[7]将MS分为脾湿中阻、心肾不交、胃强脾弱、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和血脉瘀阻等四证型。顾小琼等[8]将MS病例中符合高血压中医辨证分成肝火亢盛、痰浊壅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四个证型。仝氏等[9]将MS分为“郁、热、虚、损”4个阶段:郁证阶段:以食郁为核心,治以六郁汤加减;热证阶段:又分为肝胃郁热型和痰热互结型;虚损阶段:分为气阴两虚型、肝肾不足型、阴阳两虚型及脾肾阳虚型。张京春等[10]认为,MS的辨证分型常可大体分为胃热湿阻型、痰浊郁阻型、痰瘀互阻型、脾虚湿胜型、脾肾两虚型、气滞血瘀型、气阴两虚型、阴虚内热型及阴阳失调等多种类型。

有研究表明[11]MS患者以气阴两虚型和痰瘀阻络型最多,痰浊中阻型和肝郁脾虚型次之,阴阳两虚证最少。司福全[12]认为,代谢综合征可分为阴虚燥热、气(阳)血不足、痰湿蕴结、血脉瘀阻。汤小虎[13]将MS分为:①胃热滞脾型;②脾阳不足型;③脾肾阳虚型;④气滞血瘀型。

综上所述,MS是一系列代谢及生理紊乱的症候群。MS患者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多累及脾、肝、肾;标实以血瘀、痰湿为主。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根据中医学对MS病因病机认识,可将其辨证为:①痰浊中阻型;②痰瘀互结证型;③肝郁脾虚型;④阴阳两虚型。

人们已从不同角度对代谢综合征在病因病机、病位、辩证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研究,但尚缺乏规范,统一的分型,对MS规范化的分型仍是今后证型的研究的重点。

[1]吕崇山,李学军,杨叔禹,等.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探讨[J].光明中医,2008,23(11):1651-1652.

[2]薛振怀,黄伯梯,代早荣.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8,1:30-31.

[3]李洁儿,孙景波.浅谈以健脾渗湿法为主论治代谢综合征[J].新中医,2008,40(2):104-105.

[4]黎波,张荣华. 试析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病机[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0):2525-2526.

[5]陆灏,陶枫,栾洁,等. 糖尿病高危人群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中医证候学特点[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9):3-5.

[6]赵志英.自拟温阳消浊饮加二甲双胍治疗脾肾阳虚型代谢综合征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8,27(8):620-622.

[7]林飞,赵长安,赵涛,等. 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的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148-149.

[8]顾小琼,袁叶,邵亚鹃,等. 代谢综合征中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分型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08,3:5-7.

[9]仝小林,段军.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2,16(5-6):347-350.

[10]张京春,阿可冀.代谢综合征与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1):1029-1032.

[11]朱琳,麦志广,杨群玉,等.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规律初探[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26(9):1953-1955.

[12]司福全.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与防治[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 1107-1108.

[13]汤小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J].中医研究,2007,20(5):5-7.

猜你喜欢

阻型证型阴阳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