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临床护理

2010-08-15魏东春王金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6期
关键词:监护痛苦医护人员

魏东春 王金宇

黑龙江省虎林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虎林 158400

根据医学心理学理论,人的健康和疾病受心理学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ICU主要是接收危重或重大手术后的患者,病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刺激,尤其手术对患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的心理活动,甚至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做好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1 ICU患者的心理反应

1.1 各种不适带来的恐惧感 患者切口疼痛,引流管和监护导线制约了身体的活动,治疗处所致的疼痛、咳嗽,更换体位后的不适,都会造成患者焦虑和恐惧。患者身体各部位的充分暴露,也易产生不安和羞涩感。

1.2 ICU 特殊环境的不适应 监护设备工作及报警的声音,对ICU各种治疗操作的“没商量”,邻近病床患者的治疗带来的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抢救、讨论时的言语刺激及匆忙的身影,个别医护人员的漠不关心,这些都会让患者产生不适应。

1.3 呼吸机使用的痛苦 接受呼吸机治疗的痛苦体验。

1.4 孤独 由于患者住进医院,周转接触的都是陌生人。同医护人员之间“只有服从的权利”,往往只是按医护人员要求去做。加之离开亲人,患者会产生孤单、害怕、烦躁不安、自卑等心理。

1.5 无助的心理 由于患者不能十分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手术情况,加之ICU禁止家属陪护,患者往往会出现自卑、自怜、无可奈何的情绪。

1.6 ICU容易症候群 ICU是一个限制性很强的集中治疗护理场所,患者在ICU容易产生类似于精神病样的心理或行为反应,医学上称为ICU症候群。

1.7 手术后的反应

1.7.1 手术后出现的各种不适,会使患者产生各种新的焦虑。如术后出现的发热反应,各种引流管牵制带来的痛苦,在危重患者恢复室的时间过长,无家属陪护而产生的被遗弃感,都会给术后的顺利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

1.7.2 在经过麻醉、手术、ICU后转到病房,患者如释重负,有明显的解脱感。手术的成功、病情的平稳、家人的陪伴,使其感到更加安全,踏实安慰,痛觉明显下降,大部分患者变得心情平静。但同时又担心手术会对今后工作、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如心脏瓣膜置换术,一侧全肺切除等。

2 ICU 的心理护理

2.1 熟悉ICU环境 对即将进入ICU的患者,应由医护人员简单向患者介绍ICU情况,减少术后对ICU特殊环境的恐惧感,并向患者介绍ICU的医生及护理人员,使其了解医护人员有丰富的监护治疗经验,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使患者术后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感是十分有益的。

2.2 改善ICU的环境 降低设备及工作人员所产生的噪音,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在患者处于正常睡眠状态时,尽量避免影响患者,更不要让患者看到其他患者的抢救场面,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ICU的环境要力求温馨,减缓患者的紧张情绪。

2.3 注重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 扩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手势、口形、表情、语言表达,切忌只注意监护仪器而忽视对患者的体验。进行各种操作前,均向患者事先解释,以取得患者的支持和配合。

2.4 维护患者的自尊 尽可能减少患者裸露的次数和时间,给患者更衣、换药、导尿、灌肠、协助排便时,要注意遮挡,对患者提出的要求均要合理解释。

2.5 手术后的心理护理

2.5.1 手术后当患者清醒,渴望确知手术效果,护士和蔼可亲地告知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是对患者最大的安慰和鼓励。对于疼痛、烦躁的患者,护士应理解,体察患者的痛苦,可适当给予止痛药物,尽量想办法帮助患者解除痛苦[1]。

2.5.2 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患者,询问有无不适,检查切口的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监测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对患者的主诉进行认真分析,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协助患者日常生活护理,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及活动量,指导患者咳嗽、排痰、饮食、功能锻炼。使患者住院期间有所治、有所学、有所爱,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自我保健的能力,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2]。

[1]史铁英.ICU患者的心理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77,6(13):325.

[2]李鸣果,金魁和.医学心理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23.

猜你喜欢

监护痛苦医护人员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谁痛苦,谁改变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分担痛苦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痛苦力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神奇的太阳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