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

2010-08-15宋亦平胡君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6期
关键词:婴儿产后新生儿

宋亦平 胡君霞

宜春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 宜春 336000

产后抑郁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通常发生在分娩后数日或数周,表现为孤僻,爱哭,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疲乏及食欲不振,悲观厌食,有自杀或残骸婴儿的倾向。产后抑郁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婴儿,家庭,婚姻,社会,先将其心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年龄20-40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14例,其中生女孩10例,生育畸形儿4例,死胎史3例,经济不佳3例,产后母亲角色不适应18例。排除智力障碍,脑损伤,神经精神病,无内分泌系统及其他躯体不适。

2 抑郁症的有关因素

2.1 生理因素 孕妇从怀孕到分娩体内激素变化很大,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显著提高。产后母体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产妇的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发生[1].产妇本能健康状况对产妇产生抑郁情绪也有很大的影响。

2.2 心理因素 产妇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担心不能胜任母亲角色。有些孕妇受传统及不良生育观的影响,注重新生儿的性别,担心父母亲及爱人不喜欢女孩子,无形中产生很大的压力。

2.3 性格因素 性格内向者遇到问题容易发生精神抑郁,性格外向者心理容易产生不平衡。这些都易发生抑郁症

2.4 社会因素 接触死胎死产的孕妇易产生精神伤害,曾经历了不良史的产妇往往是忧心忡忡,精神高度紧张,其焦虑失眠抑郁的症状比一般产妇严重,更易导致产妇情绪低落,是引起产后抑郁的诱发因素[2]。

3 对母乳的影响

泌乳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且有多种内分泌激素参与的生理过程,催乳素在泌乳的启动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频繁吸吮乳头及乳房的排空也是重要的因素。抑郁的产母因神经内分泌的显著变化影响乳汁的分泌,同时由于情绪低落,容易疲劳,饮食睡眠欠佳,自认为乳汁分泌不足,不积极进行早吸吮,按需哺乳,影响婴儿吸吮乳头的次数和乳房排空,致乳汁分泌始动时间延迟,乳汁分泌量不足。

4 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

4.1 创造安静而舒适的环境 产妇经历阵痛,分娩,剖宫产术后伤口的疼痛及子宫收缩痛,都需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应加强护理工作的效率,治疗,护理时间要相对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落实陪伴制度,减少不必要的探视。过度的困乏直接影响产母的情绪,产后是产母精神状态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是激惹,尤其是敏感问题,比如婴儿的性别,产母体型的恢复,孩子将家中经济负担,应尽可能的避免。

4.2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使产妇不感到孤独,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支持鼓励她,使产妇处于一个温暖的家庭中。家庭成员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要倾听产妇的倾诉。帮助产妇从心里上树立信心,及时调整孕妇的一些不良心态,消除心里的烦闷。不能对生男生女有任何的抱怨。让产妇觉得自己和孩子在家人心目中占有同样的地位。尽量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是产妇正确认识社会,并提高处理生活难题的信息,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

4.3 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指导 主动与产妇交流,关心她们,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介绍有关母乳喂养育婴的常识,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帮助照料新生儿。宣教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有关新生儿有关生理现象知识,如新生儿黄疸,假月经,溢奶等现象。指导产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保证孕妇营养和能量。鼓励产妇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可以减轻其焦虑情绪,鼓励产妇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睡眠,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一些产褥保健知识及育儿方面的书籍。教育产妇学会照顾自己和婴儿,顺利进行角色转换[3]。

4.4 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提高临床护士,助产士的素质及整体护理水平。积极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产妇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积极配合医务人员顺利完成分娩,医务人员在与妇的接触过程中要亲切,温和,友善。表达出自己的关怀。视患者为亲人,使其处于一个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减少产后并发症给产妇带来的心理负担。

5 讨论

由于一般人对生理疾病较重视,而对心理疾病则较疏忽,因此产后抑郁症的患者虽然非常多,但仍未引起广泛的注意。很多卫生医疗书籍对心理层面的探讨很少,使得一般家属无从取得相关资讯,无法体会患者产后的心理转折,而认定是患者无理取闹,不知适时给予情感支持,最终导致病情的恶化,从而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不但如此,还影响婴儿,婚姻,家庭和社会。护士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准确评估他们的心理状态,并针对不同的问题实施护理。充分重视围产期及产褥期的心理保健和心理护理,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宣教,积极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并对抑郁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予以心理安慰。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4]。总之,针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特定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积极的情感支持,够控制病情的发展,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1]李福娟.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1):61-62.

[2]黄仙萍.对产后抑郁症相关问题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4,18(1):109-110.

[3]钟夏莲.健康教育应用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体会[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3,10(2):59.

[4]范丽娟.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0):1426-1427.

猜你喜欢

婴儿产后新生儿
艺术家婴儿推车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婴儿为何会发笑?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