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生产蜂场怎样解决蜂种问题
2010-08-15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养蜂者都希望自己饲养的蜜蜂是优良蜂种,蜂王产卵力强,工蜂哺育力强,能维持强大的群势;蜂群的采集力和生产力强;性情温驯便于管理。那么如何解决优良蜂种的问题呢?
一般的生产蜂场因不具备育种条件,不易培育出优良蜂种,最好的办法是从良种场引进优良蜂种,并加以科学繁育和应用。首先,要对引进的种蜂王的性状进行观察鉴别,一是生物学性状,二是蜂群的经济性状。引进的蜂王应及时安全地诱入预先选好的接受蜂群,然后对蜂王的体色、体格、产卵力等进行考察,看看是否与种蜂场提供的资料相符。待新的蜂群形成后,对其采集力、繁殖力、泌浆、泌蜡、群势、饲料消耗、抗逆力等经济性状进行全面考察,从而判定该蜂种是否适宜当地的蜜源及环境生态条件。是否发挥其优良性状。
种王分为母本蜂王和父本蜂王。母本蜂王所在的蜂群称为母群,父本蜂王所在的蜂群为父群,用母群的工蜂幼虫培育处女王,用父群幼虫培育雄蜂。如果引进的蜂王作为母本蜂王,从母群移虫培育处女王,处女王将与本蜂场或附近蜂场的雄蜂交尾,而成为杂种蜂王,由此蜂王繁殖的子代蜂群将是杂交一代。按理说,应该表现出较好的杂种优势。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原因是生产蜂场在人工育王的过程中,根本无法控制处女王的交尾,而生产蜂场的蜂群种性基本上都是混杂的,这样一来,即使处女王本身的种性很纯,由于与其交尾的雄蜂却不知何种,种性不明。所以,其后代的表现就很难说了。尽管有时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性状优良的子代蜂群,但它们的优良性状也不可能真实遗传,在她们的下一代中,这些优良的性状又会发生分离。
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混交带来的不良后果,需同样重视种用雄蜂的选育。如果在引进母本蜂王的同时也引进了父本蜂王,那么在培育子代蜂王时,要采取隔离交尾,捕杀非父本蜂群的雄蜂(或割除雄蜂蛹),提前从父本蜂群中培育雄蜂,使种用雄蜂的性成熟期早于非父本蜂群的雄蜂,用打时间差的方法来保证母群培育的处女王能与父群的雄蜂成功交尾。当然,有条件的蜂场最好采用人工授精或地理隔离交尾的方法来保证蜂种的纯度。如果生产蜂场自己保有种性优良的父本和母本蜂群,用它们来培育子代蜂群,一般说来,子1代或子2代会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所以,生产用蜂群的蜂王,最好1~2年就更换一次。
另外,生产蜂群培育蜂王时,有几项技术措施很重要。第一,是养王群的组织,群势应在10框蜂以上,群内应有大量哺育蜂和采集蜂,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巢内有充足的蜜粉饲料。具有分蜂情绪的蜂群不宜用作养王群。养王群一般应采用有王群,但在蜜粉源情况不好时,为了提高王台幼虫的接受率,也可用无王群,但无王群培育的蜂王质量会差一些。第二,限制母本蜂王的产卵量,迫使它产下大卵,用大卵孵化出的幼虫培育处女王。这样的处女王出生重较大,其卵巢管的数量也较多,交尾成功率高,产卵性能也较好。试验表明,蜂王产卵的大小和它在单位时间的产卵量有关。单位时间内产的卵多,卵就小,单位时间内蜂王产的卵少,卵就大。因此,只要设法限制蜂王的产卵速度,降低她在单位时间的产卵量,就可获得大卵。第三,科学组织和管理交尾群。在王台羽化出房的前一天,即移虫养王的第11天,就要把成熟的王台介绍到交尾群中。交尾群是专供处女王交尾期和交尾后一段时间暂时栖息的小蜂群,群势小,一般为1~2框蜂。交尾群中应有1张蜜脾和2~3张带有青幼年工蜂的封盖子脾。交尾箱应远离大群零星摆放,箱间距离应在2米以上,并在箱旁放置标志物,以免蜂王交尾回巢时误入他箱。介绍王台的时间不宜过早,因为交尾群小,保温能力弱,容易使王台受冻,影响处女王的体质。王台介绍到交尾群的第二天,应检查处女王出房情况,淘汰仍未出房的王台和瘦小体弱的处女王,再补充介绍一个备用王台;处女王出房后10天内不要检查交尾群,以免影响其发育和交尾。第11天之后,再全面检查蜂王交尾、产卵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