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口蹄疫流行现状

2010-08-15张海明段晓冬

中国猪业 2010年10期
关键词:O型血清型水疱

张海明段晓冬

(广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 510440)

猪口蹄疫流行现状

张海明段晓冬

(广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 510440)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动物传染病。感染对象是猪、牛、羊等主要畜种及其他家养和野生偶蹄类动物,易感动物多达70余种。临床上以患病动物的口、蹄等部位出现水疱为主要特征。口蹄疫的发病率为100%,但大部分成年家畜可以康复。幼畜则经常不见症状而猝死,死亡率因毒株而异。口蹄疫对偶蹄类动物具有严重的潜在经济威胁[1]。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之首,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之一。

由于口蹄疫传染性极强,对病畜和可疑同群动物必须紧急处理,对疫点周围的广大地区须隔离封锁,禁止动物移动和畜产品的转运及上市,出口贸易也必须停止,间接经济损失更大,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病。最近几年,口蹄疫对猪的影响有日渐严重的趋势,因此,笔者结合目前国内外猪口蹄疫的最新情况,阐述了猪口蹄疫的流行现状和研究概况,为大家更好的了解猪口蹄疫提供参考。

1 口蹄疫的历史

早在1514年,Hieronymus Fractastorius在意大利发现本病并作了描述,发病牛的症状类似于今天的口蹄疫。之后的几个世纪,欧洲曾多次流行口蹄疫。非洲的口蹄疫流行的正式报告出现于1780年,1903年南非再次暴发口蹄疫,从1931年至今,非洲口蹄疫流行从未间断。北美洲的美国1932年以前共发生过9次口蹄疫,加拿大和墨西哥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也发生过口蹄疫,此后启动了北美联防计划,此后北美再没有发生口蹄疫。南美洲自1871年开始,在许多国家相继出现口蹄疫。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于1872年发生了最后一次口蹄疫流行,而新西兰是世界上唯一从未发生过口蹄疫的国家。亚洲的口蹄疫疫情缺乏正式的记载,仅印度尼西亚确认1887年发生了口蹄疫[2]。

2 国内外流行现状

2.1 国外流行现状

最近几年,一些历史上没有或者已经宣布消灭了口蹄疫的国家和地区陆续发生口蹄疫,比如阿根廷、巴西、西欧、日本等[3]。作为国际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所在地的英国,继2001年暴发口蹄疫后,于2007年8月再次发生O型口蹄疫疫情。另外,日本在宣布消灭口蹄疫近90年后,于2000年再次暴发[4],而到了2010年,日本暴发了被称为继2001年英国口蹄疫疫情以来发达国家发生的最严重的口蹄疫疫情,直接导致20.5万头猪、牛被杀,经确认本次流行毒株为O型口蹄疫的东南亚拓扑型 (缅甸98株)。

据OIE官方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今,非洲以流行口蹄疫病毒SAT2型为主,还有SAT1、SAT3、O、A等血清型;欧洲共有两个国家发生过口蹄疫,分别是俄罗斯和英国,其中俄罗斯主要流行O型和Asia I型,英国流行O型;亚洲多数国家以O型口蹄疫流行为主,同时还有A型和亚洲I型口蹄疫的发生;南美洲主要流行O型口蹄疫,还有A型和C型。从流行情况来看,主要流行区仍然是亚洲大部、非洲大部和南美洲,流行的毒株以O型最多,其次是亚洲Ⅰ型和A型。

虽然口蹄疫有7个血清型,但是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引起暴发的主要是O型和A型。在亚洲和欧洲,过去十年中O型口蹄疫的泛亚毒株造成的损失最大。以老挝共和国为例[5], 1998-2006年分离的口蹄疫病毒,绝大多数是 O型口蹄疫(37/44),然后是 A型(5/44) 和亚洲 I型 (2/44)。 其中,9株O型口蹄疫病毒是从猪身上分离得到的,均为中东-南亚型的泛亚毒株。值得注意的是,并没有从猪身上分离到A型和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

2.2 国内流行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仅见O、A、亚洲Ⅰ三个血清型的口蹄疫[6]。

20世纪60年代以前发生以牛为主的口蹄疫,偶见猪发病,以后又在边境地区散发,内地也有几起猪发病的疫情[7]。最近几年来,我国 (包括大陆、台湾和香港)的猪感染口蹄疫的情况相继有报道[8]。1997年,我国台湾省暴发亲猪的O型口蹄疫(中国型),直接导致超过四百万头猪被杀和超过60亿美元的损失。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疫情的口蹄疫病毒能使猪出现典型的水疱症状,而在牛则没有出现。随后在1998~2001年,台湾又陆续散发口蹄疫。而到了2009年,再次发生猪的口蹄疫疫情 [9]。

根据国际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数据,2006年以来,香港猪发生的口蹄疫均为O型。其中,2009年以前分离的毒株均为中国拓扑型,今年的毒株则均为东南亚拓扑型中的缅甸98株。

根据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上报OIE的数据显示,2010年1月~10月9日,我国大陆共发生猪口蹄疫疫情14起,涉及8个省、自治区,且均为O型口蹄疫。其中,2010年在广东省发生的猪口蹄疫也被确定为东南亚拓扑型[10]。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目前猪口蹄疫主要以O型为主,特别是从今年以来,疫情发生相对较为频繁,涉及的省份和猪只也相对较多,但是感染导致的死亡率很低,对于养殖户来说最大的损失主要是引起蹄部、口腔等部位发生水疱、皮肤溃烂后导致的猪只无法站立和不能正常吃食,当然继发感染后情况就更加严重。

3 口蹄疫基本特点

3.1 病原学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口疮病毒属,全长约8200个核苷酸[11]。病毒 RNA包括 5’ 非翻译区(5’-UTR)、 3’ 非翻译区(3’ -UTR)和一个长开放阅读框(ORF),以及3’ 末端的poly A尾。病毒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前蛋白,随后这个前蛋白被病毒蛋白酶(Lpro,2A和3Cpro)切割为多种成熟蛋白(Lab/Lb、 VP4、 VP2、 VP3、 VP1、2A、 2B、 2C、 3A、 3B1-3、 3C 和3D)[12、13]。其中,VP1上含有口蹄疫病毒主要的抗原决定簇和中和抗体表位,被认为是口蹄疫病毒最重要的抗原蛋白。

口蹄疫病毒共有 O、A、C、亚洲Ⅰ (AsiaⅠ)、 南非(SAT) 1、 2、 3型7个血清型,型间缺乏交叉保护力[1]。每个血清型里还有许多亚型和变种,相互之间的交叉保护力不一。目前共报道至少80个亚型。

口蹄疫病毒血清型和亚型是根据毒株间的血清学关系进行划分的,但抗原关系的远近并不能完全代表亲缘关系的远近,因此,为真实反映不同毒株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目前划分同一血清型的口蹄疫病毒毒株普遍采用基因型。VP1基因是研究毒株基因型的首选基因。Samuel和Knowles[14]以15%的核酸序列率为临界值对105株O型毒株VP1基因3’端核苷酸序列做了同源性比对,使用不加权配对组算法(UPGMA)绘制了系统发育树,经过分析确定了8个主要基因型。由于这些基因型与特定的地域有关,故又称拓扑型。 分别为中国型(cathay)、 中东-南亚型(ME-SA)、 东南亚型(SEA)、 欧洲-南美型(Euro-SA)、 东非型(EA)、西非型(WA)、 印尼-1型(ISA-1)及印尼-2型(ISA-2)。A型口蹄疫可分为3个拓扑型,即为欧洲-南美型(Euro-SA)、 亚洲型(Asia)和非洲型(Africa)。C型分8个拓扑型,分别为欧洲-南美型(Euro-SA)、安哥拉型、菲律宾型、中东-南亚型(ME-SA)、 斯里兰卡型、东亚型(EA)和塔吉克斯坦型。亚洲Ⅰ型仅有一个拓扑型。SAT1型分为3个拓扑型,分别称为SEZ、WZ和NWZ。SAT2和SAT3分别有2个和3个拓扑型。

3.2 流行病学

猪口蹄疫的流行以前是秋末、冬春是常发季节,夏季很少发生,而现在由于人类活动频繁、猪只及生猪产品交流的增多,到现在表现为不分季节均有发生,只是夏季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于冬春,当然,这其中是否有病毒毒株改变、变异等因素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2.1 易感动物

包括饲养的牛,野牛,绵羊,山羊,骆驼,南美羊驮,鹿,羚羊,非洲大羚及猪形亚目动物 (饲养的猪,野猪)等70余种偶蹄类动物均对口蹄疫病毒易感。大部分的口蹄疫病毒具有广泛的宿主谱,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有一些毒株被发现只对某种或者某几种动物敏感。比如1997年,在我国台湾发生流行的O型口蹄疫中国型毒株 (O/TAW/97)只能感染猪,而不能感染大型反刍动物,并且该毒株只能用猪源的细胞进行分离[3]。

所有血清型的口蹄疫病毒均可感染猪,只是使猪发病所需病毒量不尽相同。O型口蹄疫病毒对猪更为敏感,而其他型病毒往往需要更大量的病毒攻击才能使猪感染发病。

3.2.2 传染源

猪发病后排毒期一般为4~5天。猪在发病开始的急性期,即水疱开始形成时达到排毒的高峰期。猪是所有目前所知的发病动物中排毒最多的动物,因此猪又被称为口蹄疫病毒的放大器。据报道,一只患病猪每天通过气溶胶排出的病毒量高达108.0TCID50,是一头患病奶牛的3000倍以上。但是,猪一般不被认为是持续感染带毒的动物。

除了发病的猪只外,病猪的尿、粪、乳、呼出的气、唾液、肉、毛、内脏等,以及污染的猪舍、饲料、水、饲养用具都可成为传染源。有研究报道,口蹄疫病毒能从口蹄疫感染公猪的精液中获得,但人工授精污染的精液未能使受体母猪患病。

3.2.3 传播途径

猪口蹄疫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目前尚未有垂直传播的报道[7]。其中,接触传播又可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主要发生在同群猪只之间,包括圈舍、集贸市场、屠宰场、运输车辆中的猪只的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主要指媒介物机械性带毒所造成的传播,包括污染的饲料、土壤、粪便、脱落的痂皮、泔水等无生命的媒介物和鸟类、啮齿类、猫、狗、昆虫等有生命的媒介物。英国1967年口蹄疫的流行,最初就是由于喂泔水导致猪发病的,而2001年的暴发也是一个农场用泔水喂猪引起的。

空气传播被认为在猪口蹄疫传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感染猪呼出的口蹄疫病毒形成很小的气溶胶粒子后,可以由风传播数十到数百公里。据报道,Wight群岛1981年口蹄疫的爆发源自法国北海岸一个感染的猪舍,盛行的风和适宜的湿度将病毒从法国带到了英国。

3.3 临床症状

猪的潜伏期为2~3天,个别情况下快者为1天发病,慢者为14天表现症状。病程一般为10天左右。

发病猪首先表现发热,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卧地不愿走动、跛行。近查时发现蹄部有水疱性病损:最初蹄冠部皮肤发白,出现水疱,然后迅速扩展到蹄后部的球节处,继而延伸到蹄叉,发生水疱之处表现为深红色斑块。如无继发感染,一般约一周左右可结痂痊愈,当发生细菌继发感染时,则病变向深层组织扩散形成溃疡,可发生化脓性和腐烂性炎症,严重时可造成蹄壳脱落。口腔、舌面、上腭和乳房、乳头上常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唇内、鼻镜等部也可出现水疱。

蹄部发生水疱可导致猪只跛行,甚至无法行走,乳房发生水疱可导致母猪泌乳下降,口腔出现水疱可导致猪食欲减退。

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大猪很少发生死亡,但初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特别是日龄很小的仔猪通常呈急性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可达60%~80%。

3.4 诊断

由于本病的特点,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流行病学,一般不难做出初步诊断。但要确诊,区别猪水疱病、水疱疹和水疱性口炎则必须结合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诊。

3.4.1 病原学诊断

OIE推荐的方法有病毒分离鉴定、病原ELISA、补体结合试验和RT-PCR方法,另外,我国还使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3.4.2 血清学诊断

该类方法主要通过检测猪体液(主要是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对口蹄疫病毒感染与免疫状况做出诊断。OIE推荐的方法有中和试验、固相竞争ELISA和液相阻断ELISA。其中,结构蛋白抗体检测是监测免疫和感染产生的抗体,具有血清型特异性。另外,由于我国目前只使用猪口蹄疫灭活疫苗和合成肽疫苗,上述两种疫苗免疫后不会产生口蹄疫病毒的非结构蛋白的抗体,因此,通过检测口蹄疫病毒的非结构蛋白抗体(目前普遍使用3ABC抗体检测试剂盒)来诊断是否感染。

另外,还有免疫层析快速诊断试纸条、红外线测温仪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和应用。

4 防制措施

4.1 预防免疫

由于猪口蹄疫本身的特点,该病在许多国家呈地方性流行甚至大流行态势,完全采取扑杀政策是不现实的。因此,疫苗接种被作为有效预防猪口蹄疫的可靠手段被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获得农业部生产许可的猪口蹄疫疫苗两种,分别为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和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其中,O型灭活苗是一种油乳剂灭活疫苗,用于预防猪O型口蹄疫,根据每头份疫苗效力的差异,分为普通苗和浓缩苗。目前的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为用流行毒株的VP1蛋白上主要的抗原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合成的抗原多肽,并与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强大功能的T细胞辅助位点相联接,形成一个由6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根据笔者的经验,目前疫苗免疫总体的情况是,免疫2次比免疫1次效果要好,免疫两种疫苗(浓缩苗、合成肽苗)比只免疫一种效果要好。

目前,农业部批准的猪口蹄疫疫苗生产厂家有6家,允许生产灭活苗的厂家有中牧股份兰州生物药品厂、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农威特公司、新疆天康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允许生产合成肽疫苗的厂家是中牧股份兰州生物药品厂和上海申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疫苗所用毒株为猪毒谱系(OZK/93、OGD/08)或泛亚毒谱系(OR/80、 OS/99)。

国外研究表明,猪只接种猪口蹄疫浓缩苗后要7天左右才能产生抗体,而我国将产生免疫力的时间确定为免疫后15天,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当猪场周边有口蹄疫疫情而本场紧急接种疫苗还是要发病的情况。另外,目前的数据显示,母源抗体对同一种毒株的感染是能提供保护的。杨先富等[15]研究了仔猪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发现抗体滴度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下降,到36日龄时抗体阳性率为55%,到50日龄时仅为15%。因此,笔者建议猪场要根据本场的口蹄疫母源抗体的监测情况来确定仔猪首免的时间。

根据 《2010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要求,对所有的猪只进行O型口蹄疫的免疫和抗体监测。灭活类疫苗免疫的猪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或液相阻断ELISA进行免疫效果的监测,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的抗体效价≥25判定为免疫合格,液相阻断ELISA的抗体效价≥26判定为免疫合格;合成肽疫苗免疫的猪采用VP1结构蛋白ELISA方法,以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的抗体效价≥25判定为免疫合格。但是,据笔者所知,目前临床上有很多猪场既采用灭活苗又采用合成肽疫苗进行免疫(即首免用灭活苗,二免用合成肽疫苗,或者反之),这种情况目前国家并没有明确规定以什么检测方法进行免疫效果评价,需要进一步规范。

4.2 其它防制措施

当发生猪口蹄疫疫情后,其它控制措施包括扑杀病畜及染毒动物、限制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染毒物品移动、动物卫生措施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5 展望

口蹄疫是一个世界性的急性、烈性家畜传染病,要想有效预防或控制直至消灭该病,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该病,同时要加强国际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另外,从全球范围来看,近几年O型口蹄疫疫情,特别是猪O型口蹄疫的疫情发生逐渐增多,对养猪生产和国际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需要高度关注。

[1]OIE Terrestrial Manual 2009[M].2009,2.1.5:1-29

[2]谢庆阁.口蹄疫[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6—50.

[3]Juan M.P.,Mason P.W.Evaluation of infectivity and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Asian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es in swine[J].J.Vet.Sci.,2010,11(2):133-142

[4]Sakamoto K,Kanno T,Yamakawa M,Yoshida K,Yamazoe R,Murakami Y.Isolation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rom Japanese black cattle in Miyazaki Prefecture,Japan,2000[J].J Vet Med Sci.,2002,64,91-94.

[5]Syseng K,James V C,et al.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es from

South East Asia 1998–2006:The Lao perspective[J].Vet.Micro.,2009,137:178-183

[6]张怀宇,范云峰等.2003~2008年世界口蹄疫流行分布于分析[J].检验检疫学刊,2009,19(2):48-50.

[7]甘孟侯,杨汉春.中国猪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01-212

[8]Dong Li,Zeng-Jun,et al.Alternative way to test the efficacy of swine FMD

vaccines:measurement of pigs median infected dose(PID50)and regulation of live virus challenge dose[J].Virol.J.,2010,7:215

[9]Yeou L L,Ming H J,et al.Genetic and antigenic characterization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es isolated in Taiwan between 1998and 2009[J].Vet.Micro.,2010.

[10]Li,J.Situation and control of FMD in mainland,China.16th OIE Sub-Commission Meeting for FMD Control in South East Asia,Vientiane,Lao PDR[C].2010,15-19.

[11]Mason PW,Grubman MJ,Baxt B:Molecular basis of pathogenesis of FMDV[J].Virus Res.,2003,91:9-32.

[12]Ryan MD,Belsham GJ,King AMQ:Specificity of enzyme-substrate interactions in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polyprotein processing[J].Virology,1989,173:35-45.

[13]Porter AG:Picornavirus nonstructural proteins:emerging roles in virus replication and inhibition of host cell functions[J].J Virol 1993,67:6917-6921.

[14]Samule A R,Knowles N J.Foot—and—mouth disease type O viruses exhibit genetically and geographically distinct evolutionary linenges(topotypes)[J].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2001,82:609—621.

[15]杨先富,王开功等.仔猪口蹄疫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监测 [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7:26(1):26-29.

猜你喜欢

O型血清型水疱
云南省祥云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蚊子爱叮O型血的人?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XLNO型低温脱除氧化亚氮催化剂性能研究
不同治疗时机对扁平苔癣疗效的影响
规模化猪场仔猪源大肠杆菌分离培养及血清型鉴定
O/O型未定式极限的求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