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2010-08-15李陆
李陆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常见致盲性眼病,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目前仍然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据报道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仅为70%~90%,而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是它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及时,会导致角膜失代偿、虹膜粘连、白内障加重、恶性青光眼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现将其原因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共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96例128眼。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35~79岁,平均57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9眼,开角型青光眼22眼。
1.2 治疗方法
1.2.1 保守治疗 首先采用散瞳剂,散瞳防止虹膜前后粘连,每日应用复方托吡卡胺(美多丽-P)快速散瞳或1%阿托品眼水滴眼。同时采用在滤过泡相对处垫一小棉卷,用胶布固定好然后用绷带轻轻加压包扎。注意不要压迫角膜,以免角膜变性浑浊。每日20%甘露醇250 ml加入地塞米松5~10 mg,连续5 d静脉滴入。如果眼压很低,每日球后注射地塞米松5 mg,连续3 d。一般治疗3~5 d前房即可形成。
1.2.2 手术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一般是在治疗5~7 d后,前房注入黏弹剂,注入量以角膜与虹膜分离开,周边部形成为宜,以加速前房形成。对结膜瓣渗漏或破裂者,立即在显微镜下重新加固缝合。恶性青光眼者,可行睫状体冷凝术。因脉络膜脱离引起的浅前房者,采取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注入黏弹剂等手术治疗,术后前房形成良好。
2 结果
2.1 浅前房发生情况 本组96例128眼,浅前房发生39例47眼,发生率为36.7%。按Spaeth分级:浅Ⅰ度:中央前房形成,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浅Ⅱ度:除瞳孔区外,全部虹膜面均与角膜内皮相贴。浅Ⅲ度:前房消失,晶体前囊和全部虹膜面均与角膜内皮相贴。浅Ⅰ度32眼(68%),浅Ⅱ度11 眼(23.4%),浅Ⅲ度4 眼(8.5%)。
2.2 浅前房发生原因及处理 47眼中结膜切口渗漏11眼(23.4%),7眼经加强散瞳,加压包扎后前房形成良好,4例结膜切口重新对位缝合后前房形成;滤过过盛29眼(61.7%),均经持续散瞳、加压包扎后前房恢复,脉脱5眼(10.6%)3眼经双眼加压包扎,全身或局部使用激素、扩瞳、高渗脱水、维生素C刺激房水分泌,前房形成良好,2眼行脉络膜上腔放液 +前房形成术。
3 讨论
持续性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8%~70%。一般认为术后1~2 d内前房略浅是正常状态,随着结膜瓣、巩膜瓣的愈合和房水分泌恢复正常,前房逐渐形成,术后4~5 d内应恢复正常深度。如果超过7天前房仍极浅或未形成,则应考虑为术后持续性浅前房,如不及时处理可致很多并发症,如角膜水肿、变性、虹膜前后粘连、房角闭塞、并发白内障、滤过泡消失等。
3.1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析 滤过作用强,引流过分通畅常与滤过切口较大有关,我们滤过切口常规长为4 mm,宽1.5 mm,但不同的术者略有差异,切口过大,房水引流充分,滤过作用太强,术后浅前房的机会就多,临床表现滤泡大而弥漫隆起,眼压较低,用棉签或指压滤过泡,前房有加深的趋势。结膜瓣破裂、穿孔或线结过松的浅前房,再手术过程中,锐性手术器械碰伤结膜,高龄患者结膜脆弱较薄出现裂口,结膜过度牵拉出现损伤结膜瓣缝合过松或过紧,缝合时结膜内卷等。检查时,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可见从破口处有淡绿色液体渗出,压迫眼球下方看上方结膜瓣处更为清楚。脉络膜脱离引起的浅前房则无滤泡形成,瞳孔不易散大,眼底周边可见一个或数个棕灰色隆起,多数在切口附近,发生在术后1~2周内,术后前房不形成或形成后又消失,大量液体积聚在脉络膜上腔而引起。另外手术切口不适宜,术中切口过后或操作不当,使前房与睫状体上腔沟通所致。
3.2 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处理 术后持续性浅前房或前房不形成,原则上越早治疗越好,因为虹膜与角膜接触的时间越短,前房周边粘连的机会越少,房水能保持通畅。有报道浅前房持续23 d,恢复后仍建立有效滤过泡。随访3年眼压维持在正常范围。但大多数病例发生虹膜周边粘连的程度与范围,与浅前房持续的时间有关,因此,要及时的找出浅前房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及时的治疗。大多数病例可用保守治疗恢复前房,保守治疗无效则应手术治疗。特别是黏弹剂在滤过手术中的应用,有明显的保护角膜内皮的作用。为了避免术后浅前房,我们认为预防也非常重要,首先术前积极控制好眼压,术中正确掌握切口的部位和大小,术中让房水缓慢流出防止眼压突然下降,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适当缝合巩膜瓣,对合缝好结膜瓣。术后严密观察前房的情况,及时地散瞳,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或者在手术完成时,注入黏弹剂,以助前房形成,应用现代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1]周崎,赵家良.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眼科,2000,9:3.
[2]孙兴怀,嵇训传.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原因探讨.中华眼科杂志,1995,31:39-41.
[3]何守志.临床眼科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32-1033.